人类在线智能的心灵衍生属性

涉身认知主张概念等理性思维形式并非某种独立的心灵属性, 而是植根于

人类在线智能的心灵衍生属性

人类在线智能的心灵衍生属性。思维与知觉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连续性。改变思维独立运行的逻辑主义立场, 将思维活动植根于知觉活动中, 这正是当代涉身认知科学家和哲学家的研究理路。例如, 拉科夫 (G.Lakoff) 等人在语义学中提出了隐喻投射的理论, 主张理性思维通过非表征的隐喻投射机制植根于身体体验。巴萨罗 (Lawrence W.Barsalou) 等人倡导一种接地认知观 (Grounded cognition) , 亦反对将认知活动理解为某种物理生理系统的内在符号计算活动, 反对将其理解为一种脱离知觉、行为的孤立内省活动, 主张抽象思维内容植根于身体体验。接地认知观并非完全排斥传统认知观的做法, 而是尤其重视理性思维与知觉意识的连续性, 尤其重视感官运动模块模拟、身体状态以及情境行为在理性思维呈现中的关键作用[2]。安德森 (M.Anderson) 就此指出, “涉身认知的核心主张不是要放弃基于表征计算的老式有效的人工智能 (GOFAI) , 而是说, 为了将在专家系统中运行良好的推理整合进真实世界认知主体, 必须找到某些方法来系统地将抽象推理的符号和规则与控制知觉和行动的进化原始机制联系起来”[3]。反过来看, 以表征计算为核心纲领的经典认知在认知研究上之所以遇到瓶颈, 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忽略了思维知识与原始智能的联结, 在于其否定了某种人类符号的接地物 (human symbol grounder) 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