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楊沫《青春之歌》丨林道靜兩次的愛情選擇體現了怎樣的愛情觀

《青春之歌》是17年文學中,對中國青年影響最大的作品。在這部作品中,作者楊沫為讀者講述了革命者林道靜成長的故事。這部作品是創作於50年代,是中國政治革命話語為主流話語的時代,作者楊沫在主觀上也在追求一種和時代相適應的政治話語體系。

解讀楊沫《青春之歌》丨林道靜兩次的愛情選擇體現了怎樣的愛情觀

儘管這樣,在《青春之歌》中,我們讀到的是一個追求個性自我的林道靜,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以及一群令人崇拜的男性革命者,林道靜和盧嘉川的革命形象與熱情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

一、林道靜:單純、浪漫而有個性的女學生

林道靜是一個讓讀者難以忘懷的女性形象,她之所以不能被人忘卻,並不是因為她嚮往革命,追隨革命,最終走向革命,成為一個領導學生運動的革命者。

解讀楊沫《青春之歌》丨林道靜兩次的愛情選擇體現了怎樣的愛情觀

林道靜吸引人的閃光點,恰恰在於她單純、浪漫的天性及個性獨立、勇於追求的品質,她就像是無意之中被裹挾進革命浪潮中的普通人。

林道靜的第一次出走,是充滿浪漫的,也是感傷的,17歲的林道靜是師範大學的女學生,她朝氣蓬勃,積極向上,有著同齡女生同樣美好的人生理想。不料家裡突生變故,繼母想把她嫁出去給一個有錢人當姨太太。

這個情節與蘇童《妻妾成群》裡的頌蓮被繼母安排嫁給老爺陳佐千當姨太太的安排是一個路數。但是林道靜卻大膽地衝破了家庭的束縛,離家出走了!

這種能夠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敢於去追求的魄力一直被看做是最能體現“五四”青年堅決與舊時代決裂的精神,林道靜也因此被稱作是最有光彩的“五四”青年形象。

解讀楊沫《青春之歌》丨林道靜兩次的愛情選擇體現了怎樣的愛情觀

林道靜的逃離,是詩意而浪漫的。一個穿著月白色旗袍的十七歲美好的女孩子,帶著樂器的逃離,在外人看來充滿著青春的誘惑力。

在第一站北戴河,林道靜又遇到了難題,再一次遭遇不幸:道貌岸然的小學校長居然想把她送給鮑縣長做姨太太。

林道靜當然不甘心,書中她問:“一切有為的青年,不甘心墮落的青年將怎樣生活下去呢?天地如此之大,難道竟連一個十七歲的女孩子的立錐之地都沒有嗎?”

在大雨滂沱中,林道靜投了海,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帶著決絕的精神準備與世長辭。然而她的自殺卻使得她被別人“英雄救美”,得救後的林道靜和北大學生餘永澤相愛並同居在一起。

解讀楊沫《青春之歌》丨林道靜兩次的愛情選擇體現了怎樣的愛情觀

電視劇《青春之歌》2007版(劇中餘永澤與林道靜)

林道靜的第二次出走是受到了革命者盧嘉川和江華的革命啟蒙發現自己的愛人餘永澤身上的自私,庸俗、目光短淺,毅然再次逃離那個世俗的只有愛情小天地的小家庭,從而融入到轟轟烈烈的時代大革命鬥爭中。

對於這兩次逃離,作者都描寫得浪漫而充滿詩意,這也許與女作家本身的生命體驗相關。

因為林道靜這個人物的塑造是以作家本人的經歷為藍本的,這也就使作品本身帶有明顯的自傳體色彩。作家楊沫出身於書香門第,確實也經歷了當店員、當家庭教師等失學失業之苦,她也有與北大學生相愛後又分手的感情遭遇。

出於女作家本身寫作的天性,在創作作品時,自然糅進了自己作為女性的許多真切的人生體驗,如作品中對林道靜的性格描寫,更注重她的女性特徵和浪漫天性。

在第一次出走時,我們看到的林道靜是一個單純、明靜的少女林道靜,雖然明明是抗婚出逃,實際上這女孩子卻像旅行一樣。

當大海第一次映人眼簾時,她竟驚奇地喊出了聲,完全陶醉於大海的美景之中。海,神秘的偉大的海洋啊!

解讀楊沫《青春之歌》丨林道靜兩次的愛情選擇體現了怎樣的愛情觀

“林道靜站在潮溼的沙灘上,心頭充滿了喜悅的激情,目不轉睛地凝望著大海。早晨,天氣晴朗,天邊淡淡地飄著幾朵白雲,海水就像天空一樣蔚藍,明淨,錦緞般閃著銀色的光輝……林道靜幾天來緊緊壓縮著的痛苦的心,漸漸舒展開來了,她掠了掠輕輕拂動的短髮,掏出了心愛的口琴……”

二、 林道靜的愛情故事模式:存在著一定的套路寫法

①林道靜和餘永澤的戀愛和同居生活是絕處逢生的“英雄救美”+“才子佳人”

中國小說寫作模式之一就是“英雄救美”,然後“才子佳人”生活在一起。林道靜不過是個17歲的女學生,對於男性和愛情,以往在腦海中的想象無非是王子和公主的童話愛情模式,她自己對於未來的伴侶只怕在心裡並不清楚應該是什麼樣子,能在自己最狼狽的時刻充當了救命恩人的餘永澤,本人又是北京大學的學生,在林道靜心裡,這就是

“多情的騎士,有才學的有志青年”,兩個人相愛再正常不過了。

解讀楊沫《青春之歌》丨林道靜兩次的愛情選擇體現了怎樣的愛情觀

舞臺劇《青春之歌》

如果沒有盧嘉川和江華的出現,喚醒了林道靜心裡的關於革命的理想和熱情,那林道靜大概也能滿足於和餘永澤的家長裡短的所謂愛中。但是在盧嘉川的引導下,林道靜對於革命的熱情和革命理想被喚醒後,餘永澤的不滿讓林道靜找到了一種對比,盧嘉川和餘永澤的對比,投身於革命浪潮和困囿於小家庭的對比。

林道靜在對比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答案。

解讀楊沫《青春之歌》丨林道靜兩次的愛情選擇體現了怎樣的愛情觀

②林道靜毅然決然地和餘永澤分了手,繼續自己尋找自身價值的革命之路,她心裡有一個般配的愛人形象:盧嘉川

對於林道靜來說,盧嘉川是一個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他的熱情,他的端正的面龐,和善的笑容,對於林道靜是安全的一個引領,林道靜被強有力地吸引著,和盧嘉川一起參加了“五一”的遊行,林道靜知道自己的感情天平向著盧嘉川傾斜了。

解讀楊沫《青春之歌》丨林道靜兩次的愛情選擇體現了怎樣的愛情觀

而餘永澤又用自己的格局上的“小”反襯了革命者格局的“大”,餘永澤說“喊喊口號誰不會”,又說“我們成家了,以後還是走穩當的路好”,兩相對比,林道靜悲哀地發現自己以前喜歡的愛人原來這麼瑣碎,這麼自私。這是典型的三觀不合的情感類型。

③也許人生觀、世界觀相合,決定了兩個人是否能走到一起,但價值觀決定了關係是否能走得長久

解讀楊沫《青春之歌》丨林道靜兩次的愛情選擇體現了怎樣的愛情觀

三觀不合是指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不同,三觀不合很難相處的舒服,關係也很難走得長遠。

  • 人生觀,指的是對人生的看法,對於人類生存的目的、生存的價值和存在意義的一些思考。人生觀其實是由世界觀決定的,有著怎樣的世界,意味著你獲有怎樣的人生,這是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意識形態,是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關係下的產物。人生觀的不同,可能會反映在日常的小事上,比如不同的消費觀,不同的人際關係處理方式,對待問題的不同樂觀態度等都影響著雙方的關係。
  • 世界觀,其實也叫做宇宙觀,是一種哲學的樸素形態,代表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其實每個人的世界觀是千差萬別的,因為人們的社會地位是不同的,觀察問題的角度也是不同的,所以世界觀也會不同。所以如果世界觀不同,可能會擁有不用的眼界,在問題的處理方式上會有很大的分歧。
  • 價值觀,是指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價值觀其實會構成人行為的心理基礎,擁有不同價值觀的人,會表現為價值取向和價值追求不同。有的人追求碌碌無為,歲月靜好;有的人追求叱吒風雲,醉心名利;也有的人追求崇高意義,為社會和人類做出貢獻。
解讀楊沫《青春之歌》丨林道靜兩次的愛情選擇體現了怎樣的愛情觀

歌劇版《青春之歌》

盧嘉川犧牲後,林道靜身邊的革命者江華延續了盧嘉川的革命者愛人的形象,同時江華也變成了林道靜走上革命道路的真正的引路人,江華對盧嘉川在革命者形象上是一種替代,替代了他偉岸高大、正直善良、熱情奔放的愛人形象,對林道靜在人生道路上是一種精神引領的男女之情的對象。

這也是時代要求作品傳播正能量所致,盡力宣傳的是革命者之間的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將個人的感情和時代的洪流放在一起來進行表現,也是時代賦予作家的偉大的歷史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