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大地唱響“春之歌”——聊城加快推進國土綠化擴面提質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蔣希偉通訊員趙華麗

3月12日植樹節當天,在高新區九州窪月季公園,2020“綠動水城”聊城市“我為祖國種棵樹”主題活動順利舉行。植樹現場,大家三五人一組,扶正、填土、壓實,有條不紊地做好每個細節,高標準栽植了200棵核桃樹苗。一陣微風吹來,新栽植的樹苗迎風起舞,像一群可愛的天使,為這個春天增添了更多靈動的氣息。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正是植樹造林的好時節。連日來,在我市公園、林場、田間等地,植樹造林的場景隨處可見。一群群忙碌的身影,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樹苗,描繪出春天裡的最美景色,也成為全市推進國土綠化擴面提質的生動註腳。

拓展城市綠色空間

“春蕾公園緊挨著高新區實驗小學,公園裡不僅有多種遊樂設施,而且綠化也搞得很好。”3月16日,家住九州花園的姜女士說,最近幾年,高新區城市公園和綠地越來越多,市民的生活品質有了明顯提升。

高新區全力打造精緻公園,近年來先後完成小湄河溼地公園、蘊秀公園·憩園、花溪公園、春蕾公園4個生態公園,新建改建綠地40萬平方米,有效提升了城市環境和品質,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公園和綠地的規劃和建設,不僅關乎城市形象,還直接影響著市民的生活品質。為提高城市綠化水平,我市以提升城市規劃設計水平為抓手,實施城市增綠工程,大力拓展城市綠色空間,著力打造一批“口袋公園”“袖珍綠地”,全力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數。

據瞭解,今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進一步優化公園、遊園、綠地佈局,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要求,建設提升一批城市公園、綠地廣場,逐步實現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全覆蓋。同時,該局將完善徒駭河、馬頰河兩岸和大外環周圍綠化規劃,突出成片種植,努力形成林海、花海。在植被選擇方面,該局從觀賞性和實用性出發,推薦各級綠化單位選擇聊紅槐、高杆法桐、白蠟等落葉喬木,以及雪松、大葉女貞、大龍柏等常綠喬木,著重加強市樹國槐(聊紅槐)、市花月季和荷花的產業發展與推廣,著力擴大市樹、市花的影響力。打造鄉村綠化樣板

土坡上的桃花白裡透紅,湖心島上林木綠意融融……走進位山溼地公園,一股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

位山溼地公園所在地為位山灌區沉沙池。上世紀70年代以來,這裡風沙漫天,自然條件惡劣,周邊群眾一直比較貧困。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將位山灌區列為全市四大扶貧片區之一,啟動了位山灌區沉沙池旅遊扶貧開發項目。短短兩年多時間,這裡修建了四縱一橫的景區道路,並建成中心廣場、木棧道、荷花池等景觀,栽植白蠟、櫻桃、桃樹、雪松等景觀植物10萬餘株。每逢假期,來位山溼地遊玩的遊客絡繹不絕。

去年年底,依託位山溼地公園項目和當地豐富的林業資源,東阿縣姜樓鎮被評為省級森林鄉鎮,該鎮也成為全市鄉村綠化的樣板。

我市屬於平原地區,沒有山地可綠化。因此,拓展國土綠化空間,大幅提升綠化覆蓋率,關鍵在農村,關鍵在鄉村綠化和農田林網建設。我市持續抓好“四級聯創”(國家森林城市、省級森林城市、省級森林鄉鎮、省級森林村居)工作,明確提出今年爭創省級森林鄉鎮3個、省級森林村居30個,積極推動冠縣、東阿縣申報省級森林城市,力爭打造鄉村綠化樣板。

為推進鄉村綠化美化,我市提出因地制宜開展鄉村片林、景觀通道、庭院綠化、鄉村綠道、休憩公園建設,去荒增綠、挖潛提質,提升鄉村綠化質量。全面加強農田林網建設,以現有路網、溝渠為基礎,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減少裸露土地和揚塵汙染,有效構建農田防護林體系,打造林茂糧豐的秀美田園風光。

創建森林管護機制

“建立林長制工作機制,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推進我市生態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生態需求的重要舉措。”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馮能斌介紹,去年10月,我市全面推行林長制,進一步壓實了各級政府生態建設責任,強化了各級領導幹部的生態建設意識,同時對於我市建立健全森林等自然資源保護長效機制、進一步鞏固創森成果、推進“河湖秀美大水城、宜居宜業新聊城”建設等都具有重大意義。

據瞭解,今年是我市林長制工作落實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共同謀劃、整體推進林長制工作,積極建立並完善相關制度,構建責任明確的森林資源保護體系,全面建立起“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責有人擔”的森林資源管理制度。

今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以林長製為抓手,落實好森林等生態資源管護責任,輻射帶動形成各級林長牽頭、部門齊抓共管的格局;進一步健全規章制度,通過建章立制鞏固改革成果,確保林長制工作有章可循、長效運轉,為林業發展注入持久動力;充分調動公眾的積極性,讓愛護一花一木成為全社會的自覺意識和自覺行動,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最堅實的群眾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