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状元王仁堪临的《九成宫》如何?

Mis梁


王仁堪是清代光绪年间的状元,请注意是状元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进士,这是货真价实的第一名。王仁堪官不过知州,寿不满知命,但其善设色花卉。书宗欧、褚,名称一时。也就是说,王状元的书法为当世所推崇。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巅峰之作,被后世习字者奉为经典,有“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的盛誉。

高标准的原版经典,加上世人推崇的书法家,这篇临帖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

对于中国古代的文人所推崇的除了书帖本身的艺术价值外,它所表达,或者说所赋予的内在感悟,或许更让历代的艺术家痴迷。《九成宫醴泉铭》文末:“人玩其华,我取其实,还淳反本,代文以质,居高思坠,持满戒溢,念兹在兹,永保贞吉。”其释义为:人们都爱那 花的美丽,我却取其果实的实用, 去浮华而归于淳厚,弃枝叶而返回根本,以质朴代替 文饰,居高处就要计虑防止下坠, 端盛满之水就要留心不外溢,要念念不忘这些,就能 永远保持纯正美好。

或许这才是王仁堪想告诉大家的。


处高不寒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当时的书写工具是毛笔,从入学到他的一生基本上用的书写工具就是毛笔。

不用质疑笔法苍劲有力。

临帖的话,我感觉姚孟起的《九成宫》要好的多


妙笑学书法


王仁堪(1849~1893)字可庄,福建闽县(今福州市 )人,故居在东街孝义巷。祖父庆云,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工部尚书。父传灿随侍衙署当少爷,养尊处优,学业上没多大成就,只中个秀才。王仁堪却勤奋好学,同治九年(1870)二十二岁时中了举人。光绪三年(1877)丁丑科殿试状元。

王仁堪书法师宗欧褚,从这篇《九成宫》我们可以看出,他还加入了颜体的笔法,颇有意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