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印度隔一段时间就买一次SU-30系列,难道从来不考虑自己仿制吗?

近卫步兵师


昨天看了问题:有朋友问印度买了200多架Su-30MKI为什么不自己造呢?干嘛还要花这个冤枉钱。其实美俄英法等国向印度出口先进的武器就是看中了他没本事仿,所以就尽情的赚了。当然向印度出售先进武器也有政治因素在里面,但如果印度有不错的军事工业基础的话西方国家自然也不愿意卖太好的。

很多朋友对这个“仿制”可能有所误解,觉得战机的仿制就是跟山寨别人手机后壳一样,找个三坐标测一下然后做个模具就行。其实航空工业本身是个大工程,除了基本理论研究之外还有材料、机械加工、电子、计算机等等方面。比如下图珠海航展上J-10的“落叶飘”动作,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代战机能够做出如此复杂的动作?这里面很关键的就是数字电传的辅助,很多朋友说印度软件很厉害,但是敲代码不等于能搞出顶级的飞控。现代战机的飞行控制并不是由操纵杆直接控制舵面,而是操纵杆在向飞控系统传达姿态的指令,由飞控计算机传感器控制舵面,比如角速度指令、过载指令、迎角侧滑等等。这种控制手段精准但是带来的是极为复杂,既然计算机通过计算得出指令就不得不同时考虑气压、空速、攻角、过载等等任何对动作带来硬性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都是相互联动,不同情况飞控计算机发出的指令是不同的,稍有差池发出错误的指令飞机就会机毁人亡。而不同的战机因为气动布局的不同导致实际飞控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中央升力体、鸭翼、三角翼……所以这就需要大量的风洞试验和实机飞行采集数据,不断修正飞控出现的Bug。图2是一款无人机的飞控系统逻辑关系,然而这些无人机并不需要大量超机动动作,也没有武器系统……更不用说更为复杂的战斗机了。

下图是一套简单的飞行控制系统的大概研制过程,其实整个飞控除了大量的指令代码之外还需要大量硬件支持,比如传感器、机电作动系统、飞控计算机。而传感器又有速率陀螺仪、姿态陀螺仪等等。应该说好的飞控可以帮战机更上一层楼,不好的飞控会让战机越摔越多。买一台无人机,大疆的可以在风中保持稳定,而200块的无人机风一吹就失控了。台风战斗机更新飞控后,滚转率是原来的2倍,爬升率提升10%以上。所以不要觉得飞控就是敲敲代码而已,这是一个从考虑气动布局阶段就要考虑的问题,根本不是会敲代码的印度人能搞定的。

涡轮风扇发动机的风扇/压气机叶片,这是大家最津津乐道的事情,因为叶片型面的设计和制造水平直接影响了发动机的性能。关于材料,我们这么说:告诉你材料的详细成分都做不出一模一样的,因为你并不知道每种元素什么时候加入的,也不知道热处理温度和冷却介质,也不知道冷却速率,这些都会影响材料的最终性能。但上述这些只能自己一点点试验,时间可能要经过十几年的积累,一般叶片的材质都是合金化程度非常高的钛合金、铝合金或其他高温合金材料。另外,叶片的加工要占到一台涡轮风扇发动机总工时的30%以上,叶片加工精度的问题又会反过来影响发动机性能。这又要涉及多轴加工中心技术、精密铸造、精密锻造、精密磨削等高精尖加工技术,这也不是印度能搞定的。

如果有能力独立“山寨”别国的先进战斗机,那么基本自己也是具备战斗机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反过来说如果自己没有能力研发生产战斗机,那么即便让你仿制也仿制不了。以前有人问“哪些国家能仿制B-2轰炸机”,其实如果能把B-2完全山寨过来的国家航空工业绝对不会弱。

而印度,其实印度也不是没有过自主研发战机的实例,下图为印度LCA“光辉”轻型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13.3吨,作战半径300公里。然而,LCA本身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立项的战斗机,考虑到印度薄弱的工业和科研能力,印度选择了“拼凑”,发动机为美国F404-GE-IN20、雷达为以色列ELTA、飞控来自洛克希德马丁、空对空导弹为俄罗斯R-73、反舰导弹为俄罗斯Kh-31和Kh-35……在这种子系统全部依赖国外的情况下,LCA依旧没有得到印度国防部支持,到目前都只是象征性的采购。而印度依旧在引进法国的“阵风”战斗机。

还有“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作为4.5万吨的中型航空母舰工期已经超过10年,到现在仍然还没有舾装工作,海试计划可能要到2022年,完全交付要2023年以后。而且“维克兰特”号从内到外也是能买就买,就连设计方案也是法国意大利等国完成的。

所以对于工业和基础研究极为薄弱的印度来说仿制Su-30MKI重型战斗机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就印度国内组装的原版Su-30MKI就出现过质量问题而导致坠毁的事件。另外要知道现在印度HAL组装的Su-30是依赖俄罗斯现成的AL-31航空发动机,印度如果要踢开俄罗斯山寨Su-30只要俄罗斯断了发动机供应那么这个“山寨”级能不能顺利完成原型机都是个大问题。所以仿制飞机真的没有那么简单,不是随便拿个尺子量量尺寸就是战斗机了。


雏菊西瓜Peterpan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总共290架苏30MKI中的240架由印度自行生产。

印度空军给大家最深刻的印象,除了接二连三的坠机外,就是全世界“买、买、买”的土豪作风。依托得天独厚的国际关系,印度能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购买军机,比如近期即将交付的阵风战斗机。但是作为一个骨子里认为自己是世界大国的国家,印度从未放弃建立军机研制工业的梦想,苏30MKI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苏30MKI之于印度很多程度上就像歼11之于中国,是印度建立现代化战斗机研制工业的里程碑项目。目前印度空军装备的272架苏30MKI中(包括坠毁的数架),有140架是印度自行生产。近期为了补充坠毁的苏30MKI造成的空缺,以及维持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纳西克工厂的生产线,印度增加了18架苏30MKI订单,这样使得苏30MKI的总数量将达到290架。这两百多架双发、重型苏30MKI也成为印度空军当之无愧的支柱

与我国的歼11项目相似,印度的苏30MKI也是走了一条先整机引进、然后通过许可证生产的道路,对于航空工业比较薄弱的后发国家来说,这是非常合理而稳妥的选择。1996年印度与俄罗斯达成了引进40架苏30MKI的协议(其中8架是苏30K作为应急,1998年又追加了10架苏30K.目前这18架苏30K已经全部退还给俄罗斯,由正儿八经的苏30MKI替换)。2000年俄罗斯与印度签署协议,由印度国有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按照许可证组装生产苏30MKI,首批生产数量140架,2007、2012、2019年分别又增加40、42、18架订单,使得苏30MKI的生产总数将达到290架。上图就是HAL纳西克工厂的苏30MKI生产线,目前印度苏30MKI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58%,除发动机、机载雷达以及一些航电系统外,其他部件几乎全部能够国产。

正如前文所说,印度的苏30MKI项目与中国的歼11系列很像。1991年中国与俄罗斯达成首批苏27SK战机引进项目,前后共引进苏27SK/UBK战机70余架,2000年后又引进100架苏30MKK。在引进整机的同时,中国也同时开启了苏27国产化之路,1996年与俄罗斯达成通过许可证在沈飞生产歼11A的协议,以这种方式生产歼11A百余架。后来,水平渐长的徒弟决定甩开俄罗斯老师傅,依托自己更高的航电系统研制能力研制更强的国产侧位系列,这就是后来的歼11B、歼15以及歼16等。依靠这中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中国已经超越了原来的师傅,不但拥有了全球数量最大的一支侧位机队,而且也成功研制了歼16这种最强侧位。更重要的是,通过苏27系列的引进以及国产化,中国逐步掌握了现代重型战机研制经验,为歼20、歼31的横空出世积累了基础。

与中国国产侧卫枝繁叶茂相比,印度的苏30MKI则要暗淡的多。除了接二连三的因质量问题导致的坠机事故外,印度对苏30MKI的消化、吸收乃至举一反三显然不及中国同行。苏30MKI国产化已近20年,但是发动机、火控雷达等关键部件还没有完成国产化,而且集成“布拉莫斯”巡航导弹等工作也离不开俄罗斯的技术支持,更不用提计划中的换装新型发动机及火控雷达的“超级苏30MKI”项目了。这背后就是两国在航空工业水平方面的巨大差距。

文末,笔者多说几句。很多中国军迷以讥笑、奚落印度航空工业水平为自己找优越感,笔者觉得这没必要,也非常LOW。作为一个后起国家,印度在很多方面与(曾经的)中国很像,包括军工。印度航空工业虽然水平仍然较低,但是通过苏30MKI和光辉战机初步入了门,算是打好了基础,随着未来国力增长、投入增加,印度造出一型水平不错的战机是可以预料的。笔者觉得,印度现在的航空工业水平与我国2000年前后相当,苏30MKI对应歼11,光辉对应歼10。10年后,我们就会看到印度造出第一架隐形战斗机。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其实印度想仿制都快想疯了,印度看到我们仿制苏27战斗机后可以随心所欲的制造,印度都眼红不已和羡慕不已!可是印度的航空工业实力不允许印度这样做,其它不说,印度自己国产的那款光辉战斗机就是最好的证明,刷新世界战斗机研制的多项世界纪录,三十多年了,到现在还是一身病,属于半成品,连印度空军自己都不想采购,觉得还是苏30MKI战斗机好用。

另外印度隔一段时间就买苏30战斗机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虽然没有实际的空战损失,但是印度空军自己摔的多啊,曾经两个月内坠毁四架,这样坠毁的频率,印度想不采购都难。就在上周,印度还有一架苏30MKI战斗机在起飞的时候撞鸟了,导致发动机报废。

俄罗斯出售给我们国家武器的时候,都有点担心害怕,因为我们可以很快的就能仿制出来,所以就导致俄罗斯说出售给我们也可以,但是数量必须要超过多少,俄罗斯要赚钱,而且也只能赚一次性钱,因为后面我们就可以自产了!就比如苏35战斗机和S400防空导弹系统,俄罗斯说少于多少它们不卖,俄罗斯知道我们购买它们的先进武器,不光是提升军事力量,还是想消化学习。

不过对于印度,俄罗斯从来就不担心被仿制,俄罗斯可以随便卖!给印度专门定制了苏30MKI战斗机,满足印度的各种需求,而且还同意印度自己组装,几乎把技术都给印度了。就算是这样,印度还是仿制不出来,只能看着干着急。

其实从印度组装苏30MKI战斗机的能力也可以看出来,就连组装,印度能力也很差。印度国内组装的苏30MKI战斗机,好多架还没有交付部队,也就是刚出厂还在试飞呢,就摧毁了。苏30MKI上午刚出厂,下午就接到消息说没了,这就是印度的航空工业实力!

组装不行,维护和维修印度总可以了吧,这个是最简单的事情。不过不好意思,印度还是不行,不只是苏30MKI战斗机,印度服役的其它战斗机,只要经过印度航空工业公司的维修升级,那么出事的概率就会大大的提高。甚至印度有家航空公司,只要经过它的维护和维修,就百分百的会发生坠机。

还是回到印度引以为傲的光辉战斗机,这是最能代表印度航空工业实力的,1983年就开始研制,到现在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而且主要的飞机设备,比如发动机和雷达等主要设备都是进口的,基本上还是可以理解为组装机。所以有人说印度光辉战斗机唯一国产的,可能就是印度飞行员了。

您是怎么看印度总是进口苏30而不选择仿制这件事的?


资讯所长


印度国内整体工业水平本来就不怎么高,国内唯一一家飞机制造公司的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捣鼓不知N多年的光辉轻型战机(69年提议,75年完成设计,01年首飞,15年服役),自家武装部队都不愿用。没有一套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印度连维修买来的战机都有困难,更不要妄谈仿制苏-30MKI。

苏-30MKI是专供印度空军使用的,在法国阵风战机还没形成战斗力之前,仍是印度空军的主力战机,矢量发动机+3000公里航程、12个武器挂载点、无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等,德国工业调查杂志给出的评价是:苏-30MKI是世界上最好的战机。然而这款最好的战机却被印度给毁了,02年服役至今已经发生10起事故,估计很大一部分是印度自己组装的,简直是开过光。

俄罗斯向印度转让全部生产技术,但还是得继续向俄罗斯进口苏-30MKI,印度估计也整明白自家航空工业的问题,与其继续购买低版本没有性能保障吧国产货,还不如多花钱买俄罗斯的高版有保障的苏-30MKI。10年向俄罗斯进口的40架苏-30MKI就花了43亿美元,这单价已经在1亿美元左右。

印度不进行仿制可能还另有原因吧:太骄傲!印度是继美俄欧洲之后第4个成功进入火星轨道探测的国家,骄傲了膨胀了,觉得自个是美俄之后世界第三吧!想入常......。还自行研制或仿制生产什么战机,干脆买其他国家的算了。87亿美元买36架阵风战机,连中东土豪和美国都为之汗颜。

没有高额的研制费,摔了报上来可劲买就行了,这似乎已经成为印度空军希望拥有42个中队的手段了。


军见


印度当然考虑过仿制,而且也非常想要仿制,但是印度没有这个技术水平呀。苏30战斗机的仿制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且先不说印度的水平了,就算是我国,也到现在都不敢在国产的歼11B战斗机上改变苏27SK战斗机的气动布局设计,一点都不敢动,因为有些事情知其然不一定知其所以然。

图为生产制造中的苏30MKI,可见其非常复杂的机体结构。

所有的战机在设计中都要经过复杂的论证和测试,包括风洞试验。有些性能指标是基于一定的战役思维要求达到的,对于苏27SK的气动布局优点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人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苏27SK就必须要这个样子,改一点不行吗?不好说,因为苏27在T10验证机设计定型后,并不是说就是按照试飞的验证机的样子制造的,他把背部的直线过度改为曲线过度,进一步提高了翼身融合,这不是因为T10此前的气动布局不好,而是因为没有达到苏军想要的指标。

苏30MKI战斗机是印度空军绝对的主力。

在我国对苏27的气动布局和结构布局进行了多年研究后,尚且不敢大改其布局,依然在这个基础上改进发动机和电子设备,使得其作战能力不断提升,发展出歼16、歼15等不同用途的新型战斗机。这是我国这种拥有第五代战斗机歼20研发制造能力的国家才能做到的事情,像印度这种国家,自研轻型四代机尚且不能成功,逆向仿制复杂的四代重型战斗机难度更大。

苏30MKI的机体结构设计非常成功,图为俄罗斯在其基础上发展的自用型苏30SM战斗机,性能更加强大。

印度自研的轻型四代机是LCA战斗机,研发历经前后30年时间,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把这款战斗机彻底研发成功,只是强行制造了20多架,强塞给并不想接收的印度空军。LCA战斗机才8吨重,是世界上最小的四代机,或许称他为四代机都有点过了,他更接近一种轻型攻击机的概念,都不可以被称为是战斗机,毕竟挂弹时的飞行速度都很难超过1马赫。

图为LCA战斗机,印度自己连这种8吨重的,用国外设备攒出来的战斗机都研发不完整。

苏30有多重?30多吨的全重,是LCA战斗机的4倍不止,使用的发动机是AL31FP发动机,推力为单台13.2吨。印度的自研航空发动机中没有一台投入现役的,只有躺在实验室里的卡弗里发动机,他的推力连美国的F404都不如,寿命短、故障率很高,于是被印度放弃,本来打算用它装备LCA战斗机,结构换成了美国F404这款在二代机时代诞生的中等推力发动机。

图为LCA和苏30MKI的对比,可见这根本不是一种战斗机。

因此,对于印度来说,苏30MKI的作战设计思想、技术特点、结构特征、研发的关键点等他都不知道,而且他自己的航空科研能力较差,对于先进战斗机的理解有很多偏差,也没有相关的发动机可以供他选择,因此完全不具备仿制苏30MKI的能力,所以也就只能一直不断的购买了。


海事先锋


印度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采购一批俄罗斯战机,这已经见怪不怪了。说到这可能就会有人问,为什么印度不能把进口的俄罗斯的先进战机内化成自己的呢。这样一来不用再花费资金从俄罗斯进口了,也同样提升了本国的军事科研实力,一举两得。实际在改造内化俄罗斯战机这件事上,真的不能怪印度人,他们也想像中国一样通过进口苏-27实现跃飞,到奈何自身实力太差了,根本达不到仿造的要求。

由于印度几乎每个月都会摔一两架苏-30MKI战机,所以经常向俄罗斯采购那是必须的,否则空军空缺无法填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其实在印度本土是有一个专门生产苏-30MKI战机工厂的,其隶属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早在多年前就已得到了苏-30MKI战机的全部生产线,俄罗斯人能给的都已经给了,当然除了零部件之外。说来也搞笑,印度人自己组装制造苏-30MKI战机,却自己完全生产不出来任何主要零部件。没有办法,只能向俄罗斯采购零部件,俄罗斯则狮子大开口。零部件采购成本上升了,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生产的苏-30MKI战机成本也就上升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印度自己生产的苏-30MKI战机买到7000万美金以上,而俄罗斯进口的仅仅只有4000万美金的原因。

一个便宜一个昂贵,印度空军再傻也不会跑去专门买贵的,更何况印度生产的更贵的苏-30MKI战机根本不顶事。我们都知道,当年印度从俄罗斯那里争取生产线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给印度这些苏-30MKI战机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升级。好家伙,飞机本来没有什么大毛病,没想到被印度自己工厂保养维修过就出事了。差不多就是上午刚出厂,下午就出事的这种。维修升级苏-30MKI战机都如此,组装制造的质量就更不敢恭维了。抛开钱不说了,就为飞机质量和飞行员安全,印度空军部队也是愿意跑去买俄罗斯的而不愿买自己国家生产的。自己组装都搞成这个样子,还谈什么内化,什么仿造出自己的飞机,这对印度人来说比登天还难。

对印度军工业更加雪上加霜的事情,就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已经宣布到2020年后不再继续制造苏-30MKI战机这件事了,其给出的理由是专门用来生产苏-30MKI的工厂由于不能够得到更多来自空军的订单,现在已经快支撑不住了,不出意外将会在最后一批订单完成后关门。这对印度军工业来说是巨大的损伤,其牵扯到的大大小小企业多达400多家,一旦上游关门,下游所有企业也都要遭殃。另外必须说明的一点,以后印度在苏-30MKl上,或者军用飞机上将会更加依赖俄罗斯。长期依赖必然导致自身难以发展,莫迪有心,印度无力,这应该才是印度军工业当下最真实的写照。


科罗廖夫


阿三能不能仿先不说,老衲只想问问:阿三有纯自己制造的多维度数控车床么?有自己的钛合金切削工装,特别是刀头么?有制作超大型整体锻造件的锻造机和冲床么?有自己融合了俄系和美系标准的标准么?有稀土分离和加工工艺么?有法兰体内部裂纹检测和修补设备与技术么?。。。。有了再说吧,别瞎逼逼!


大唐西域记天骄之城


三哥想仿,可是仿不出来急着呢!知道为什么印度可以全球几乎无障碍购买最先进武器装备,除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外,印度低下的军备研发能力才是出售国无所顾忌的原因,就算买了也仿不出来。而且印度坠机数量世界第一,战机研发周期之长也是绝无仅有。

8月8日,印度空军1架苏-30MKI战斗机坠毁,这已经是今年以来第13架坠毁战机。换成一般国家早就集体停飞检查了,不过在印度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天月不摔一次都感觉不对劲。印度空军总计订购超过200多架苏-30MKI战斗机,早期批次由俄罗斯制造,后由印度HAL斯坦航空公司组装制造,看似很厉害。

不过大家注意,这家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确实名气很大,印度主力战机都在该公司维护、建造。只要经过这家公司经手的飞机,基本都等着坠机,都已经成为铁律,一句话技术不行。

先不论仿制机型造的如何,还是这家公司研制的LCA战斗机整整花了三十多年才勉强入役,以前吹牛可以单挑歼-10,现在全计连枭龙都打不过。

其实印度军工制造企业有很好的外界环境,可以获得很多先进技术,但是印度人似乎在技术吸收和整合方面完全没天赋。研制产品定位都很高,参数都很好看,但是一进入实质设计制造最后就变成高档组装货,而且还是好看不好用。

类似的情况出现在印度三军,如刚才说的LCA战斗机、自研航母、阿琼坦克等,几十年磨一剑、越磨越钝!印度其实不是单纯的想仿制,更是想自制,心有余而力不足。


河东三叔


现在的飞机制造是一个国家综合工业实力强大的象征,现代化战机不是说仿制就能仿制的了的,就算俄罗斯现在给印度提供全套苏-30系列战机图纸,印度都生产不出来合格的飞机。

印度的飞机制造和维修都是由一个叫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把持,印度拥有一条苏-30MKl战机的组装线,能把从俄罗斯进口的飞机部件组装起来。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拥有组装和大修苏-30MKI的能力,但是经过这个公司大修的飞机坠毁率奇高,有寡妇制造者称号,印度已经坠毁了一千多架飞机,基本上都是经过印度斯坦公司维修过的飞机,以致有印度妇女去国会抗议,停止让自己的丈夫进行飞行训练!一个飞机都修不明白的印度,何谈自己仿制重型战斗机。



印度斯坦公司还“研发”生产了印度著名的LCA“光辉”轻型战斗机。LCA光辉是印度斯坦公司潜心35年研发出的一款轻型战斗机,计划用以替代印度现役大量的米格21战机。但印度空军对印度媒体吹上天的光辉战机并不满意,迄今印度空军仅仅装备了10架LCA光辉战斗机。


这款飞机说是印度研发,其实也是一个印度用万国造零件组装的战斗机,LCA在研制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国家的支持和帮助,其气动布局是法国达索公司帮助设计,它的发动机是购买美国GE的F404,它的火控雷达则属来自于以色列,而座舱航电和各种探测器都是购买欧洲。就这样一款轻型飞机,折腾了30多年才交付印度空军!而中巴合作的枭龙已经改款了好几代!印度这样的研发实力,怎么能够仿制难度更高的重型战斗机!


名小明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声称,由于没有接到新的订单,该公司明年3月将关闭苏30MKI的组装生产线,届时,印度国内上千家配套工厂的四万多人的工作岗位将受到影响。

看到这个消息,估计印度空军和印度国防部心里肯定是开心极了。要知道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产品是出了名的差,凡是经过他组装、维修、保养过的飞机都迫不及待的往下掉,简直是巴基斯坦空军的最佳队友啊!差就差吧,更要命的是还不便宜。比方说苏30MKI,从俄罗斯进口原装正品货价格大约是4300万美元一架,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组装货价格则要7020万美元一架,足足贵了60%以上,买两架组装货的钱可以买三架原装货,这怎么算都不划算啊!而它自己研制的LCA“光辉”则开价要8500万美元一架。要知道LCA“光辉”在性能上连中巴合作研制的JF17“雷电”/FC1“枭龙”都不如啊!可“枭龙”出口的价格也才1500万美元一架。买一架LCA的钱差不多可以买6架“枭龙”了。这就令印度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很尴尬了:你说不买吧,他又说你不支持国产,让本来就差强人意的印度国产军工雪上加霜。就拿苏30MKI来说吧,你要将它的组装生产线关闭很容易,但要将它重启就难了。你瞧瞧世界最强的美国,自从将F22的生产线关闭后,如今想重启都困难重重。你说买吧,这东西质量差不说,价格还贼贵,这不单是拿纳税人的钱乱花,还是拿飞行员的生命开玩笑啊!

这些年印度也知道自己的工业不行。莫迪上台后,立下雄心壮志,说要将印度打造成世界工业强国,让“印度制造”在2025年完全取代“中国制造”。于是就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是扶持本国工业,二是以市场换技术,招商引资,让外国到印度设立工厂和向印度转让技术和生产线。在军工领域自然也不例外,印度还是“两条腿走路”。可自己那条腿走得非常差,你看看,LCA“光辉”战机、“阿琼”主战坦克、“阿卡什”防空导弹、“加尔各答”级导弹驱逐舰、“维克兰特”号国产航母、“英萨斯”突击步枪……每样都折腾了十年以上至今还难以修成正果。自己这条腿一时半会的是指望不上了,只好寄希望于另一条腿了。这些年印度频频的抛出巨额的军购大单,引来世界各国军火商投标。而想获得订单的条件就是要向印度转让技术和生产线,在印度制造。可印度那坑爹的制造水平也让世界各国军火商头疼。比方说此前印度抛出的126架中型战机采购大单,本来法国达索航空公司的“阵风”已经中标了,可就是在最后关头,因为达索公司实在不愿意为“印度制造”打保票,生怕它砸了自己的招牌,所以最后又吹了。当然,人家达索公司也没吃亏,人家印度最后花了88亿美元的价格买了36架“阵风”,平均一架差不多2.5亿美元,比五代机还要贵。

再具体到苏30MKI上,早在10多年前印度买苏30MKI的时候,双方就达成协议,俄罗斯向印度转让苏30MKI的全套技术和生产线,允许印度自己制造。当时这计划分为四步走:第一步,由俄罗斯将整架的苏30MKI送到印度,然后拆散,再手把手的教印度组装;第二步由俄罗斯提供苏30MKI的全套零部件,让印度自己组装;第三步,让印度自己制造一部分苏30MKI的零部件,俄罗斯再提供一部分,让印度自己组装;最后一步就是百分百的让印度自己制造零部件自己组装。十多年过去了,组装进程才走到第三步。印度产的苏30MKI的矢量发动机、航电系统、有源相控阵雷达、精密的钛合金零部件等等都需要俄罗斯提供。按照印度媒体报道,目前印度的苏30MKI国产化率才达到51%,剩下的49%全要靠俄罗斯提供支持。既然是独家生意,俄罗斯当然要好好的宰一宰三哥啰,所以呢,俄罗斯就以货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人工工资提升……为借口,将零部件的价格卖得贼贵,结果就导致印度制造的苏30MKI达到惊人的7000多万美元一架了。这令印度空军和国防部叫苦不迭,他们宁愿要原装进口货也不要国产组装货了,毕竟又贵又不好用,实在不划算。所以,面对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说明年3月要关闭苏30MKI的生产线他们一点都不感到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