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家抄出8亿两白银,足足15年国库收入嘉庆为何一年就花光了?

汪子洋


和珅是乾隆时期的权臣,经过康熙雍正两个皇帝的发展,清朝到乾隆皇帝的时候十分富裕,官员也开始变得腐败起来。当时的乾隆皇帝也十分喜爱和珅,在一定程度上默认他去贪污,而这贪污的钱大部分也让乾隆皇帝使用的,可还是没让人想到和珅,自己还私藏了这么多银子。

和珅贪污银子的来源和发家历史

和珅当年也是考取功名出生的,年轻的时候他非常努力,也一直想要做一个清廉的关官,直到他进入官场之后,他才发现大清的朝廷原来不是他想的那么清白。

经过实践之后,他发现老老实实做官的人一辈子贫苦,学会贪污腐败和孝敬上级的人反而过得有滋有润。因此从他心中萌生了一个要为皇帝服务,要做就做世界上最大贪官的想法。

早年的和珅因为相貌英俊又喜欢说笑话,十分讨乾隆皇帝的喜欢,在时间的过程中一步步做成了最大的官。乾隆皇帝十分喜爱他,把许多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他去办,而这里面就拥有了许多建筑工程之类的事情。


在古代修建建筑工程都是为乾隆皇帝修建一些皇家园林,这些园林动辄几百万,几千万两白银,和珅从中承包,然后再叫下面找贫苦老百姓去修建,他从中贪污了一大批银子,也没人敢说一个不是,这是早年和珅修建园林所贪污的钱财。

而到了晚年和珅再也不做这些事情的,他光靠着地方官的孝敬就能够过的很滋润。在清朝乾隆时期,地方县令还有一些巡抚,每次进京的时候总要备两份礼物,一份是进贡给皇帝的,一份是孝敬和珅和大人的,就这样和珅慢慢变得富甲敌国起来。

嘉庆抄家花光和珅钱财的原因

嘉庆是乾隆的儿子,在乾隆死后他也做了一段时间的皇帝,但那几年他都只是个傀儡皇帝,乾隆皇帝当了三年太上皇,而在这三年之中,和珅和乾隆把他欺负得不像人样,因此嘉庆对和珅本来就怀着仇恨的。

在乾隆皇帝死后,嘉庆真正的掌握了皇帝大权,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抄和珅的家,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私心,一方面是为了真正的国家利益,这样在外人和朝廷看起来也没有什么问题,还反而理所应当。


和珅的家产不抄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当时据清朝官方统计各种金银珠宝田产房屋加起来有8亿多两白银。这相当于清朝国库的十年收入,而嘉庆皇帝也着实高兴,到现在民间都还流传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但就是这么一大比银子,嘉庆很快就花光了,都发在哪些方面呢?一方面是因为乾隆后期国家各地亏空需要大量银子去填补,这是不争的事实,许多朝廷银子都进了和珅的腰包,到现在和珅被抄家了,就必须吐出来去镇济人民。


还有一方面,嘉庆他需要安抚一些官员的内心,到乾隆末年朝廷矛盾十分尖锐,那些抄家的人都是冒着巨大危险的,不仅要把这些银子分他们一部分,还要把这些银子藏到国库中,而藏到国库中就是就必须要塞住他们的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人不自危成为下一个和珅。

乾隆末年的白莲教起义轰轰烈烈,规模最大到了几十万人,而清朝八旗军十分腐败,这使得嘉庆朝廷不得不招募地方勇士去平叛,前前后后十余年,每年的银子都是几千万年,而和珅抄家的8亿两白银就大部分都花在这里面了。

所以说嘉庆也是一个苦命的皇帝骤然发财,又骤然失去钱财,就像一场梦一样。


无根树花正孤


据说和珅的家产拒粗略估计为白银八万万两,一听到这个消息嘉庆皇帝确实吓了一哆嗦,这是为何呢,因为之前有人曾跟嘉庆说过,现在咱们大清国库不富裕, 除去每年大清国能赚个进千两银子,能拿出手的银子也就将近五千万两了。


嘉庆听到这件事的时候好在心里也有个底,他也明白大清国被他的老爸给挥霍的差不多了,银子少这一件事也确实在他的意料之中。

钱没了怎么办,于是赶紧把和珅给办了

和珅贪财惯了,嘉庆皇帝早就有所耳闻 乾隆一死,和珅马上就要被杀头了。

随后就是抄家,这一抄不要紧,结果一出来把嘉庆给下了一跳,和珅的家产据粗略估计为八万万两,比大清朝的国库加上十年收入还多。



但有一件事情是要澄清的,这八万万两不全是钱财,他还包括和珅手底下的土地,宅子,金银玉器以及商铺等。

但是,这钱到嘉庆的手上没过多长时间就花光了。

为什么会这样,这个时期清朝发生了几件大事情。

一是嘉庆皇帝登基,二是天灾人祸不断,得用钱,三是白莲教起义。

嘉庆上台之后得花钱,因为嘉庆得得到身边王公贵族的支持,要不然他这个坐的不安稳。寻求支持就得花钱来笼络,正好把从和珅家里抄来的玉器,土地商铺作为礼品送了出去,可以这么说,当时和珅手里的良田豪宅几乎很多都被送了出去。剩下的金银玉器多少也得给点。



嘉庆皇帝宝座还没有做安稳,黄河就决堤,一决堤就影响了农业收入与百姓的生活,得花钱来整治还得安稳百姓 ,与此同时其他地区粮食减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 更得花钱,钱又没了一大笔。

最要命的是白莲教起义,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多烧钱啊,但是不平定起义是不可能的,这样一来银子又没了一大笔。

难道只有外界因素吗?如果只有外界因素那还好办,能剩下钱,但是到了乾隆后期与嘉庆时期,清朝的贪官是大量的存在。嘉庆播下来的大批赈灾银被贪官们吞了不少,这样一来有额外花了许多银子。



照这么来说,牺牲了和珅一人延续了大清朝的国运,这笔买卖真的很划算,估计乾隆知道了也得乐起来。要是没有和珅的这笔银子,清朝能不能解决问题都是个事,解决不了问题就意味着灭亡喽。


汤姆猫谈历史


注意,这个八亿两,不是现金,而是所有财产的估价高值。

财产清单中,包括现金,店铺,房产,土地,珠宝首饰、字画古董,瓷器、衣服,皮毛、丝绸,存货,奴隶等财产。其中黄金只有3.2万,白银300多万。

所以,除去现金之外,很多东西无法准确估计出真实价值。

查抄奏折:

这些查抄财产,一部分顶级优质品要入内务府收藏,无形中减少了变现。

此外,变现折算过程中还有自然损失与内务府户部官员的故意漂没,压低价格。

而这么多房产土地存货店铺集中出售,成交价当然也会出现下跌。

王聪儿起义:

重要的是,此时正是白莲教起义与贵州苗族起义时期,嘉庆始终要拨出部分军费。而仅针对王聪儿所部的联合围剿,满清政府就花费2亿两。所以,查抄所得很快花光了。


四川達州


既然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先来了解下主人公和珅他到底有没有真正的获得这么多的钱财,也就是8亿两白银。然后在来回答嘉庆是如何花掉这些钱的。

我们先来了解下和珅,和珅(1750—1799),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史书上说: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精通多民族语言,他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从而赢得了乾隆帝的欣赏,特意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一跃而成为皇亲国戚。

和珅在朝中曾经担任和兼任过中央的众多关键职务,并且随着乾隆对他的进一步赏识,最后封为了一等忠襄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他的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同时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在朝中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他还还亲自经营生意,曾在京城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并且还与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等西方商人有商业往来。

从上可见他的财产中既有贪污受贿的钱,也有自己经营来的钱财,不是现金8亿两白银,而是总资产(包括书画、古玩、瓷器等)折合白银这么多钱。


至于为什么嘉庆帝会很快就花完了,但肯定不是一年时间花完的。和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嘉庆在位期间,清朝已经进入了由盛转衰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爆发了众多的农民起义运动,如天理教起义、白莲教起义等,清王朝为了镇压这次起义,派遣了大量的军队去地方镇压,要花费大量的军费,再加上皇家自己的奢侈生活也要花费大量的钱,所以抄家出来的钱财很快就花完了。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石城艾伦


和珅被抄家的时候,据统计其家产在8亿两至11亿两白银,而当时清政府的年收入也就在6000万两白银左右,所以说和珅的家产是清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是差不多,根据《清史稿 列传一百六》记载:

“所钞家产,楠木房屋僭侈逾制,仿照宁寿宫制度······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馀······大珠大於御用冠顶······整塊大宝石不计其数······藏银、衣服数逾千万······夹墙藏金二万六千馀两,私库藏金六千馀两,地窖埋银三百馀万两······当铺、钱店赀本十馀万。”

可以看出,除了金钱,还有大量的珠宝物品,所以实际可以供国家使用的钱财只占部分。

其实嘉庆皇帝一生也挺命苦的,乾隆皇帝留下的清王朝,不仅国库空虚,并且社会混乱,首先各地一直在爆发规模较大叛乱,比如天理教、白莲教、四川教匪,一出兵就要花钱,另外,嘉庆朝国家很多的基础设施也到了重修的时候,各地的河道漕运都要更新,嘉庆朝的干旱天灾也比较频繁,各地又要拨款赈灾,再加上,清王朝此时的官员贪污腐败还严重,各级截流,白银如流水,怎么钱花的不快呢?

过个生日,还被一伙道士骗了几千万两白银,差点没给嘉庆气死。

其实嘉庆皇帝比起其儿子道光皇帝来说,同样抠门,只是嘉庆朝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曹老师xixi


答:清代历史上一桩常叫围观群众“开眼”的大事,就是“抄贪官的家”。

哪怕在几个影视版本的《鹿鼎记》里,陈小春扮演的韦小宝,抄鳌拜家时望着银子流口水的一幕,以及周星驰扮演的韦小宝,在鳌拜家作天作地,拿着大把白银高唱“忧怀国恨”的雷场面,不知叫多少观众笑破肚皮。而在真实的清代历史上,“抄家”这事儿,也常见劲爆场面。


比如雍正年间抄直隶总督李维,“核算家产”三千六百两,抄来抄去抄出“现金”三十四万两。这都还算“廉洁”的。乾隆年间查抄贪官李侍尧和王士任,这二位一个两广总督一个福建巡抚,家里除了抄出大笔钱财,还抄出了各种新鲜“洋货”,简直和大洋彼岸的欧洲同步。另外还有浙江巡抚王亶望,家里的宅子里都安了夹层,藏着三千七百多个元宝——官越大,抄出来的财富越惊人,越让人开眼。

但是跟一位大清巨贪相比,上面这几位,那又成了小儿科:乾隆皇帝生前最宠爱之人,大清朝“领班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钮祜禄·和珅。


这位野史里赫赫有名的巨贪,生前既嚣张又有钱,落马更是突然: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驾崩,正月初四“亲政”的嘉庆帝就雷霆出手,罢免和珅一切官职。正月初八正式将和珅下狱,正月十五定了和珅二十条大罪,三天后将和珅“赐令自尽”——这位大清朝的一代巨贪,20世纪末诸多古装剧里的“票房担当”,人生就此打住。

但比起他贪了一辈子的“蛀虫人生”来,和珅更让后人津津乐道的,却是他巨额的财富。以《清朝野史大观》《清俾类钞》等资料记载,大清“抄和珅家”抄出来的财富“八百兆有奇”,如果这个数额属实的话,那就相当于此时清政府十五年的收入。这么大一笔钱,以《清俾类钞》的说法“悉以输入内府”,甚至还演变成一句流传上百年的民谣: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代历史上的一幕奇景,正在于此:理论上说,嘉庆把和珅的家产照单全收,那等于是发了一大笔横财,那还不是财大气粗?但事实是,在嘉庆“亲政”后的一年里,他就经常哀叹没钱。而在他执政的二十多年里,“没钱”更成了大清王朝的常见景象:这位嘉庆帝的衣食住行,一辈子都极尽简朴,连大清官员出使外国,都常宣扬嘉庆帝“观于宫殿多简陋”。几乎是天天从牙缝里省钱,可摊上事情,还是不够花。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吃饱”了和珅的家产,那嘉庆帝的一辈子,为何如此穷酸?

首先一条原因,就是那被夸张了的“和珅财富”。和珅的财产真有“八百兆”?看看《清实录》的记载:和珅“落马”后,总共被抄了两次家,第一次被抄出了二百多个手串和十几个宝石,还有数百万两白银。第二次又抄出了上千万两白银,以及和珅家墙壁夹层里藏的三万多两黄金,另外还有他通州蓟州等地的店铺,“折现”后又是十万两白银。

这一笔钱,比起之前的李侍尧王亶望之流,当然算是大尺度,但比起“八百兆”的“民间传说”,却还是差距巨大。而嘉庆帝本人呢?别看他铁了心要和珅的命,却真没在乎过和珅的钱,诏书里他就说得明明白白:“朕之所以办理和珅者,原为其大奸大恶,罪状昭著”。


甚至,当镶蓝旗副都统萨彬图自作聪明,要求追查和珅“隐产”时,本以为摸准了嘉庆帝的脉,却被嘉庆帝劈头一顿骂,拍错了马屁的萨彬图,也被“交部严加议处”——这就不是钱的事。

所以,嘉庆法办和珅,既然是没图他钱,自然不会像好些野史影视剧里那样,指望靠和珅的钱,来补大清的窟窿。

而第二个原因,却更是实在:以和珅贪来的钱,是根本填不满嘉庆帝的“窟窿”的。

大清发展到嘉庆年间,已是举步维艰。外加“太上皇”乾隆帝在位时,各种事“作”的太厉害。诸如“下江南”等大事,他晚年自己也承认“做无益害有益”。可承认也晚了,“下江南”的花费数字,明面上就有两千万两白银,比后来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还多。实际更是多得多。相关的“烂账”,当然全由嘉庆帝扛。

另外还有乾隆晚年时,越演越烈的西南“白莲教大起义”。这事儿在乾隆帝执政时,就是闹得凶。可各级官员成天报喜不报忧。待到乾隆与和珅都前后脚离开人世,前线在各级文武官员的糊弄下,已经“糊”成一锅粥。虽说接下来嘉庆帝发了狠,撤换了大批无能军将,调集重兵围剿,总算在嘉庆九年把这场大乱平定下来,可清王朝前后花费了两亿两白银——相当于多年后甲午战争赔款。


另外还有黄河大水,这更是乾隆和珅“君臣”,亲手甩给嘉庆的大锅。乾隆晚年时,在和珅的“操办”下,河道总督成了大肥缺,历任总督都是和珅的心腹,上任就知吃拿卡要,大清如“生命线”一般的“河务”,完全歇了菜。乾隆六下江南期间,黄河就多次发水,到了嘉庆年间,更变成了空前大患:黄河在河南山东等地多次决口,京杭大运河屡次被断,北京城也有“断血”风险,只能大修!

于是,也同样从嘉庆亲政起,到嘉庆九年,历经五年时间,投入大笔巨资,清王朝完成了一次空前的黄河治理工程。嘉庆九年工程顺利在衡家楼合龙,从此“全河已归故道,江境水势顺畅”。堪称整个十九世纪里,拼死拼活一二十年的嘉庆帝,干的最有影响力,效果最卓越的大事。当然,钱也没少花。


所以,单看这几样,任何一样拿出来,和珅“留下来”的那些钱,说是天文数字,其实都不够塞牙缝。

更要命的,是嘉庆年间越发衰败的社会经济:人口的激增,土地兼并的加剧,叫嘉庆年间人口突破三亿的大清朝,却只拥有七百九十一万顷耕地。国民经济的压力可想而知,偏偏此时的嘉庆,还抱着老一套的治国思路,闭关锁国越发加剧,荒唐的“禁矿”政策,更遏制了经济发展。另外极度严苛的“禁垦”政策,严禁内地农民出关屯垦。多余的劳动力,连“找活”的出路都没有,这大清,怎能不穷?

再加上越演越烈的腐败,日益巨大的贫富差距,种种杂七杂八的难题,叫嘉庆一辈子,都在苦苦地撑,但说到底,他能把一个完整的大清江山,交到儿子道光帝手里,已经算很不错。


因为,“扛锅”原本就重,治国的思路又与历史大势背道而驰,嘉庆帝面临的治国大坑,就算再抄十个和珅的家,也是填不平啊。


破乞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我用点儿歪理回答。极其聪明的乾隆皇帝,对和珅的贪腐了如指掌。没有和珅的贪腐,是不会给国家积累那么多财富的。贪腐之人为了敛财。绞尽脑汁儿。往往也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动力。为国库积累财富。贪腐的再多死了也带不走。


愉悦渡夕阳


嘉庆抄没和坤财产被严重扩大了,一些房产,田产,名贵古董,古玩,玉石,字画,珍珠宝物等按现在价格去估值,当然价值不非,现在说光白银就8亿多两,约3.2万吨,去过恭王府的人都知道,它是足以把恭王府后面的一排二层平房子压沉的(一些珍宝黄金等就藏在这些房子的夾层中)实际上和坤贪污的真正黄金白银是:银号十处,本银六十万两,当铺十处,本银八十万两,赤金五万八千两(一两黄金折白银60两)元宝五万六千六百个,京锞五百八十三万个,苏锞三百一十五万个,洋钱五万八千元,制钱一百五十万文,总计折合白银五千四百余万两。(田地,房产暂不计)而这些主要也不是在恭王府内,前游恭王府,和坤贪了多少,里面都有记述,3.2万多吨,北京有那个府上能藏得住这么多吨??传说中还多次搜尽不出??假设每天都要贪污6吨白银,也需连续不间断的需要近16年时间,那时的马车每辆车运一千斤,连续16年,每天都要风雨无阻用12辆双匹马车往府上运白银,可能吗??


中56657804


嘉庆皇帝尽管本人比较清廉,但是他也需要花费巨额的银子来养活宫中的很多人,而这笔费用嘉庆是出不起的,因为当时皇帝的“私库”里面的白银早就被乾隆皇帝挥霍得一干二净了。因此为了弥补“私库”之中银子不足的情况,嘉庆皇帝每年都会从国库之中拿出一部分银子来充实自己的“私库”,不过以上两项还不是花销最为可怕的。原来在嘉庆初年,四川地区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白莲教起义,嘉庆皇帝为了镇压起义军,调集了十六个省的军队前往四川。在此期间,清朝军队阵亡了十余名提督和400多位中层将领,而士兵死伤更是不计其数。而要知道,打仗是一件十分烧银子的事情


李二飞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可见和珅贪污之巨。但和珅贪污的大都是价值极高的奇珍异宝、文物古玩或字画,其中的真金白银是很少的;嘉庆入职大清后,正值白莲教闹得轰轰烈烈,声势浩大。为镇压白莲教,仅军饷就花费2亿两白银,而每年国库盈余从五百万到两千万不等。因此,即使嘉庆把查没和珅的家产,都变成8亿的真金白银,仍然不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