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抓壯丁

在舊中國的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所以農村是主要的兵源所在地。

抗戰期間,由於國民黨沒有在農村統治基層做任何改良直接沿用清末的鄉紳宗族制度,所以無法進行有效的宣傳動員,無法喚起農村青年參軍報國的熱情,補充兵員主要靠基層地痞惡霸的暴力抓壯丁進行。

國民黨抓壯丁


當年國民政府的徵兵原則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獨子不抽丁”(王保長外傳中有介紹),但實際地方保甲長和兵役官員互相勾結,有錢有勢的官僚子弟、地主,哪怕是兄弟七八個人也不會被抽壯丁。

為什麼呢?因為國民黨基層主要靠鄉紳地主在維持。需要進行體檢。部分有錢人家可花錢夠買窮人家孩子冒名頂替。所以壯丁的名額自然主要是窮人。

後來本鄉壯丁實在湊不夠數,就帶著鄉丁上路亂拉商客,錢物沒收,人充壯丁,“形如匪盜”。

國民黨抓壯丁


按照國民政府的規定,各地抓到的壯丁要前往指定的補充兵訓練處操場集中,為防止中途逃跑,國民黨採取簡單粗暴的辦法直接一個個的用繩子連成一串牽著走”,“大小便都不許上”。由於惡意剋扣壯丁糧食長期飢餓大部分壯丁都是營養不良狀態,不是枯柴的瘦個子,就是臉腫肚脹“胖子”。有些補充團甚至利用接送新兵的機會,販運貨物,由於負擔太重,過分疲勞,途中經常發生逃跑或大量死亡事件。

國民黨抓壯丁


據抗日戰爭時期曾在四川榮威師管區任職的張登上回憶,“所謂送壯丁的部隊,實際上如押解犯人的軍警。由於大多數的壯丁都是被強迫、陷害、欺騙來的,在押送途中,他們常常是被一根粗麻繩串聯捆綁著,而送壯丁的地痞是刺刀出鞘,子彈上膛,虎視眈眈地押著進行。

國民黨抓壯丁


《劍橋中華民國史》記載了國軍虐待士兵的種種劣跡,並做了如下分析:“官方的統計導致這樣的結論:在800多萬(國軍)士兵中,大約每兩個人就有一個去向不明,大概不是開了小差,就是非戰鬥死亡。”

白修德曾在回憶錄中寫道:“那些壯丁死在路上,死在徵兵過程中,死在野蠻的新兵訓練處及長途行軍中的人,要比進入軍中後死的人還多。”

他們被國軍指揮官毫不吝惜投入戰火中,經常導致毫無必要的大量死亡,但他們是值得同情的犧牲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