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概況

【地理位置與面積】 湖北省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部,簡稱鄂。地跨北緯29°01′53″~33°6′47″、東經108°21′42″~116°07′50″。東鄰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北與河南毗鄰。東西長約740千米,南北寬約470千米。全省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1.94%。最東端是黃梅縣,最西端是利川市,最南端是來鳳縣,最北端是鄖西縣。

湖北省概況

【地勢地貌】 全省地勢大致為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間低平,略呈向南敞開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總面積中,山地佔56%,丘陵佔24%,平原湖區佔20%。

山地。全省山地大致分為四大塊。西北山地為秦嶺東延部分和大巴山的東段。秦嶺東延部分稱武當山脈,呈北西—南東走向,群山疊嶂,嶺脊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最高處為武當山天柱峰,海拔1612.1米。大巴山東段由神農架、荊山、巫山組成,森林茂密,河谷幽深。神農架最高峰為神農頂,海拔3105.4米,素有“華中第一峰”之稱。荊山呈北西—南東走向,其地勢向南趨降為海拔250~500米的丘陵地帶。巫山地質複雜,水流侵蝕作用強烈,一般相對高度在700~1500米之間,局部達2000餘米。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其間,形成雄奇壯美的長江三峽,水利資源豐富。西南山地為雲貴高原的東北延伸部分,主要有大婁山和武陵山,呈北東—南西走向,一般海拔高度700~1000米,最高處獅子堖海拔2152米。東北山地為綿亙於豫、鄂、皖邊境的桐柏—大別山脈,呈北西—南東走向。桐柏山主峰太白頂海拔1140米,大別山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13米。東南山地為蜿蜒於湘、鄂、贛邊境的幕阜山脈,略呈西南—東北走向,主峰老鴉尖海拔1656.7米。

丘陵。全省丘陵主要分佈在兩大區域,一為鄂中丘陵,一為鄂東北丘陵。鄂中丘陵包括荊山與大別山之間的江漢河谷丘陵,大洪山與桐柏山之間的水流域丘陵。鄂東北丘陵以低丘為主,地勢起伏較小,丘間溝谷開闊,土層較厚,宜農宜林。

平原。省內主要平原為江漢平原和鄂東沿江平原。江漢平原由長江及其支流漢江沖積而成,是比較典型的河積湖積平原,面積4萬餘平方千米,整個地勢由西北微向東南傾斜,地面平坦,湖泊密佈,河網交織。大部分地面海拔20~100米。鄂東沿江平原也是江湖沖積平原,主要分佈在嘉魚至黃梅沿長江一帶,為長江中游平原的組成部分。這一帶注入長江的支流短小,河口三角洲面積狹窄,加之河間地帶河湖交錯,夾有殘山低丘,因而平原面積收縮,遠不及江漢平原平坦寬闊。

湖北省概況

【河流與湖泊】 湖北省境內除長江、漢江干流外,省內各級河流河長5千米以上的有4230條,河流總長6.1萬千米,其中流域面積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1232條,長約4萬千米。長江自西向東,流貫省內26個縣市,西起巴東縣鯿魚溪河口入境,東至黃梅濱江出境,流程1041千米。境內的長江支流有漢水、沮水、漳水、清江、東荊河、陸水、灄水、倒水、舉水、巴水、浠水、富水等。其中漢水為長江中游最大支流,在湖北省境內由西北趨東南,流經13個縣市,由陝西白河縣將軍河進入湖北省鄖西縣,至武漢匯入長江,流程858千米。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稱。有天然湖泊755個,湖泊水面面積合計2706.851平方千米。水面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有洪湖、長湖、梁子湖、斧頭湖。水面面積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有231個。境內湖泊主要分佈在江漢平原。

【氣候】 湖北省地處亞熱帶,位於典型的季風區內。全省除高山地區外,大部分為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光能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降水充沛,雨熱同季。全省大部分地區太陽年輻射總量為85~114千卡/平方釐米,多年平均實際日照時數為1100~2150小時。其地域分佈是鄂東北向鄂西南遞減,鄂北、鄂東北最多,為2000~2150小時;鄂西南最少,為1100~1400小時。其季節分佈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兩季因地而異。全省年平均氣溫15℃~17℃,大部分地區冬冷、夏熱,春季氣溫多變,秋季氣溫下降迅速。一年之中,1月最冷,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2℃~4℃;7月最熱,除高山地區外,平均氣溫27℃~29℃,極端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全省無霜期在230~300天之間,各地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間。降水地域分佈呈由南向北遞減趨勢,鄂西南最多達1400~1600毫米,鄂西北最少為800~1000毫米。降水量分佈有明顯的季節變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全省夏季雨量在300~700毫米之間,冬季雨量在30~190毫米之間。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最多,強度最大,是湖北的梅雨期。

湖北省概況

湖北省東部地圖

【植物與動物資源】 全省天然分佈維管植物292科1571屬6292種。其中苔蘚植物51科114屬216種,蕨類植物41科102屬426種,裸子植物9科29屬100種,被子植物191科1326屬5550種。其中天然分佈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51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的8種,Ⅱ級保護的43種),如水杉、銀杏、紅豆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鍾萼木)、珙桐、光葉珙桐、蓴菜、鵝掌楸、水青樹、喜樹、金錢松等。列入《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第一冊)的天然分佈珍稀瀕危植物63種,佔全國總種數的16.24%。湖北省是“活化石”水杉的原產地,聞名世界的“水杉王”就生長在恩施州的利川市;國家Ⅰ級保護植物珙桐在湖北省的神農架國家公園、五峰後河、宣恩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地成群落分佈。

湖北省在動物地理區劃系統中屬東澤界、華中區。全省有野生脊椎動物893種,其中獸類121種,鳥類456種,爬行類62種,兩棲類48種,魚類206種。其中屬於國家和湖北省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258種(國家重點保護的112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的23種,Ⅱ級保護的89種;省重點保護的146種),如金絲猴、麋鹿、白鶴、白頭鶴、中華鱘等都是聞名世界的珍稀保護動物。黃梅縣、石首市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分別命名為“中國白頭鶴之鄉”和“中國麋鹿之鄉”。全省魚苗資源豐富,長江干流主要產卵場36處,其中半數以上在湖北境內。

湖北省概況

湖北省西部地圖

【地質礦產】 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發現150個礦種(不含亞礦種,下同),其中已查明資源儲量礦種91個,分別佔全國已發現173個礦種和已查明162個礦種的86.7%和56.17%。已發現但尚未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有59種。在查明資源儲量的非油氣類礦產中,鈦礦(金紅石)、磷礦、溴、碘、石榴子石、泥灰岩、累託石粘土等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之首,鈮、鋰、鍶、硒及鹽礦等22種礦產的資源儲量居全國的第二至五位,熔劑用灰巖、重晶石、長石、石膏及飾面用石材等29種礦產的資源儲量居全國的第六至十位。湖北省鐵、銅資源較為豐富,磷礦、岩鹽、石膏、水泥用石灰岩為優勢礦產。高磷鐵礦、釩(沉積)、鈦(金紅石)、累託石粘土、頁岩氣為潛在優勢礦產,硅質原料、飾面石材等前景較好,綠松石、百鶴玉、菊花石等頗具地方特色。全省共發現非油氣類固體礦產地2051處。其中,大型189處,中型351處,小型及礦點1511處,主要以小型及礦點規模為主。主要礦產資源集中度較高,鐵、銅、巖金、銀、石墨、磷、硫、芒硝、石膏、水泥用灰巖、岩鹽、天然滷水等主要礦產80%以上資源儲量分佈在大中型礦區(礦床),有利於建立較完備、規模化礦山和礦產品加工業於一體的集約化礦業經濟體系。地域特色顯著,富鐵、富銅和金、鎢、鉬、釩、鈷、“三稀”礦產等集中分佈於鄂東南、鄂南地區;磷礦、硫、(高磷)鐵、煤、頁岩氣等主要分佈於鄂西、鄂西南地區;重稀土、鈦、螢石、重晶石、雲母、長石等主要分佈於鄂北、鄂東北地區;石油、岩鹽、石膏、芒硝、溴、碘、硼、銣、銫、鋰等主要分佈於鄂中南地區;銀、金、釩、輕稀土等在鄂西北地區佔據重要地位。全省已發現的997處金屬礦產地中,共伴生礦床佔70.11%,且多數伴生有多種有用有益組份,綜合利用前景好,但貧礦多,富礦少,礦石質量差,利用技術難度大。其中煤炭資源層薄、面廣、質差;磷礦、鐵礦以中低品位居多,富礦少;高磷赤鐵礦、鋁土礦、鈦(金紅石)礦、稀土礦、硫鐵礦等礦產有害雜質含量高、礦物嵌布粒度細、礦石質量差,開發利用難度大、成本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