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聖人說的髒話,成為名言流傳於世,我們還都耳熟能詳

名人就會有名言,不是名人,出口成章也泯然眾人。這不,一代儒家聖人孔子,罵人卻罵出了經典名言,作為小嘍囉的我不得不向孔聖人奉上自己的膝蓋。

話說,孔子到底說了什麼樣的髒話被流傳了千年,甚至還成為現代人的口頭禪?事不宜遲,讓我們快馬加鞭,趕緊去了解一下這名人罵句吧!

孔聖人說的髒話,成為名言流傳於世,我們還都耳熟能詳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於予與何誅!”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論語•公冶長第五》

這個引用段落中的“朽木不可雕也”,大家熟悉嗎?是否想起了老師或家長恨鐵不成鋼時嘆息的模樣?

作為長輩,我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想教出好的學生,可每當看到自己的兒女或學生不認真不努力學習的時候,我們都會很自然地發出這樣無可奈何的感嘆,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爛泥扶不上牆”的痛惜感。

孔聖人說的髒話,成為名言流傳於世,我們還都耳熟能詳

孔子會發出這樣的話,和我們所處的意境大大致相同,當時他是在罵自己的學生宰予。宰予很不聽話,常常無視老師孔子,在孔子專心授課時候,他最擅長的是和“周大娘”夢中約會,做白日夢。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於予與何誅!”孔子大佬認為這個學生太難教導,上學的大好時光卻在睡覺,就像那腐爛的木頭不能再雕刻,糞土的牆面不能再塗抹。

孔聖人說的髒話,成為名言流傳於世,我們還都耳熟能詳

都說是人都有三分火,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孔子當時應該是真生氣了,透露出了深深的無奈感,痛心疾首。宰予本是個天資聰慧,是有過人之處的好學生,有著自己獨特的主見和價值觀念,敢於對孔子提出來的思想訴說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奈何總是不能端正自己的態度。

對宰予給予厚望的孔子自然是怒其不上道,對他十分的失望,才會對他說出這樣不堪的話語,可見孔子那一刻很失落。

不過,換位思考一下,倘若我們的老師或者家長對我們說出“朽木不可雕也”這樣的話,我們一定不要沮喪,因為這說明他們對我們仍重寓期待,我們要知恥而後勇,改正錯誤,好好學習。

孔聖人說的髒話,成為名言流傳於世,我們還都耳熟能詳

“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聖人也是人,也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孔子不止對學生怒其不爭,還會常常因控制不住自己體內的“洪荒之力”,怒懟自己的小夥伴。

某天,孔子的好友原壤可能是有些乏累,沒有正襟危坐,也就是俗話說的站沒站相、坐沒坐相。這不,孔子就就看不過眼了,脫口而出:“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直白來說,孔子在諷刺自己的朋友,語氣還很毒辣:你從小就沒有仁義道德,長大了還沒有長者風範,真是個到老不死,是實實在在的禍害。

孔聖人很有毒舌風範啊,在現代的話去吐槽大會應該能說的人啞口無言,說出來的話真是讓人恨得牙癢癢。不過實話實話,孔子的這句“老而不死是為賊”對於原壤來說,很傷人,倘若原壤小心眼,二者甚至可能絕交,我們可千萬別效仿這句話。

孔聖人說的髒話,成為名言流傳於世,我們還都耳熟能詳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這句話曾是我上學時的口頭禪,在嬉笑玩耍時,常常拿來懟我的女同學。不過這句話中的“女子”一直以來頗有爭議。

有的人認為該“女子”特指小人,是“缺德者”的意思;有的人則認為“女子”泛為女性,古代男尊女卑的社會中,女性是被人看不起的,與“小人”同等地位。

不過,以現在流傳的意思,應該是仍偏向於第二種。不過,人都是善變且多變的,人前人後兩種面具,兩種身份,這與性別無關,為人處世最重要,千萬別被掛上小人的“尊稱”。

孔聖人說的髒話,成為名言流傳於世,我們還都耳熟能詳

結語:

能夠流傳於世的名言警句,自然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它們是名人機智的精華、睿智的展現,也是警醒後人的靈丹妙藥。它們的產生都來源於生活,但也正是生活的結晶才能更好的回饋生活,最起碼孔子的這些話不會讓我們出口成髒,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