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的辯證方法卦十一地天泰之三:捕鳥與和親政策

和親政策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了。這在《易經》中就有記載。一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傳統解釋為:翩翩地向下飛來,不自滿,其鄰自然跟從,不戒備而保持信任。

《易經》中的辯證方法卦十一地天泰之三:捕鳥與和親政策


這種解讀太牽強了,鳥兒向下飛怎麼與自滿,信任掛上鉤。

開頭是翩翩,義為鳥兒群飛向下。這一解釋為共認,那麼既然是鳥兒,那麼下文應圍繞鳥兒寫。本人逐字查了一下其甲骨文原意。

不,巢居。故應讀翩翩不。鳥兒從巢裡群飛向下。

那麼鳥兒向下飛幹嘛呢?富以其鄰。

富,本義完備,另為厚義。此處起表示鳥多。

其,古同箕,簸箕,義:揚米去糠的器具 。 箕,簸也。――《說文》 以箕自鄉而報之。――《禮記·曲禮》。

《易經》中的辯證方法卦十一地天泰之三:捕鳥與和親政策

這種去米糠的箕在農村較常見,我家還有這種器具,老媽有時還用它去除玉米的雜物,和麥糠。有時會引來麻雀從樹上飛下來覓食。我卻用的不熟練,有時會把好的小麥去除掉,這是需要練習的,掌握一定的技巧。

鄰,周代五戶為一鄰,表示很多家。並不是指鄰居,而是泛指。

譯文,大量鳥兒從樹上飛下來吃人們從簸箕上篩下來的穀物。這兒的鳥應為家雀,因為只有家雀膽子才足夠大。另外把簸箕的起源可追述到商周時期。

《易經》中的辯證方法卦十一地天泰之三:捕鳥與和親政策

這種的工具可捕鳥

不戒以孚。戒,戒備。

孚,同俘,俘虜之義。但其本義,卵孚也。——《說文》。徐鍇曰:“鳥抱,恆以爪覆其卵也。”。可見孚為鳥之蛋。另外,孚通“稃”,穀粒的殼 。本正,則華英必得其節,以秀孚矣。——《大戴禮·少間》

《易經》中的辯證方法卦十一地天泰之三:捕鳥與和親政策


這三種解讀放在此句,我認為都有道理,我不太確定。因為它們都與鳥和穀米有關。

但結合"小往大來",丟小得大之意。我認為這是商周人聰明的捕鳥方法。

不戒以孚。鳥兒在亳無戒備的情況下就被俘虜了(捕捉)。因為他們只顧吃穀米呢!

可以得出"箕"應為圓形的篩子,這樣才能捕捉住鳥兒。

鉤魚要下餌,捕鳥要下食,失小得大。小往大來,才能吉,亨。

這就是這句話真實的解讀。一句話形象的描述了古人捕鳥的情景,方法。並從中受到啟示,淺易,形象地論證了"小往大來″這一觀點。(待續下文六五和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