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塞尔维亚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

首席铲史官


中国医疗救援队到了,总统亲自到机场接机,并在五星红旗上深情一吻,以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帮助。

疫情期间,这位总统获得高度赞扬,在中国圈粉无数,他就是塞尔维亚总统亚历山大.武契奇。


3月15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就新冠疫情向中国求助,并发表电视讲话,他说: “欧洲的团结是不存在的”,是“童话”,唯一会向塞尔维亚伸出援助之手的只有中国。


发出求助的第二天,中国医疗队员和援助的首批物资就火速抵达了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

随后,武契奇在lns和推特上两次发文,对中国提供援助表示感谢,并配图中塞两国国旗。

有网友可能会问:

塞尔维亚在欧洲,为什么不向欧盟求援,而要向中国求援?中国为什么会第一时间火线支援?

下面咱们来说说历史上塞尔维亚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塞尔维亚,位于欧洲东南部,国土总面积不到9平方公里。

公元9世纪,南斯拉夫人建立塞尔维亚王国。

1918年,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组成联合王国。

1929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一年后,塞尔维亚与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即南联盟。


大家都应该记得南联盟大使馆吧,二十一年前那次刺痛中国人民内心的轰炸。

对,就是这个国家!塞尔维亚,曾经的南联盟,我们患难与共的兄弟国家。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第一个选择和我们站在一起的,就是塞尔维亚。作为南联盟的继承者,在美国F117隐形战机被击落的时候,塞尔维亚将残骸全部送给了中国,直接促进了我国歼-20突飞猛进的发展。


此外,塞尔维亚是第一个对中国免签的欧洲国家。

当中国提出 “一带一路” ,欧美没人响应的时候,塞尔维亚是第一个加入 “一带一路” 的国家。

2008年汶川地震,塞尔维亚第一时间捐助了十万美元。虽然十万美元不算多,但要知道直到2019年,塞尔维亚人均GDP也还不到7000美元。

不抛弃,不放弃!生死同舟,风雨同行!

愿我们的铁杆朋友早日战胜疫情!


二更历史


塞尔维亚在六千年前已有村落,也许是当时欧洲比较大型的村落。公元6~7世纪,南斯拉夫人的一支塞尔维亚人定居于巴尔干半岛萨瓦河中下游迤南至亚得里亚海沿岸一带。

东正教。最早以“塞尔维亚”为名的国家是10世纪中叶由察斯拉夫‧卡罗尼米洛维奇(塞尔维亚语:Кнез Часлав Клонимировић,拉丁化:Časlav Klonimirović)所建立。12世纪时尼曼雅王朝崛起,14世纪中叶的沙皇斯特凡‧杜尚在位期间更是把塞尔维亚国家的发展推向巅峰。

兴起于小亚细亚半岛西北部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奥斯曼帝国于此时开始征服巴尔干半岛,并于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击溃塞尔维亚人(该战役的结果如今尚有争议),到15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已完全征服了塞尔维亚,开始了长达5个世纪的亚洲式伊斯兰教的封建军事统治。

塞尔维亚在1804年和1815年两次革命当中获得了高度自治。1878年,塞尔维亚在俄国的协助下获得完全的独立,1882年成立王国,其国土仅包括今塞尔维亚的中部。在1910年代初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当中,塞尔维亚的国土向南扩展,兼并了包括科索沃、今马其顿共和国等地区,但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地区当时为奥匈帝国所管辖,不在塞尔维亚国土范围之内。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爱国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街头用伯朗宁M1900型自动手枪连开七枪,刺杀了正在对萨拉热窝进行访问的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索菲。7月28日,奥匈帝国因此事向塞尔维亚宣战,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塞尔维亚于1914年末成功地抵抗了奥匈帝国三次进攻,1915年,同盟国(包括奥匈帝国、德国、保加利亚)共同向塞尔维亚发动攻势,占领了全境。

1918年,同盟国战败,塞尔维亚得以复国,该年12月,塞尔维亚、邻国黑山以及由原奥匈帝国所管辖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伏伊伏丁那共同组建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即南斯拉夫王国的前身。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南斯拉夫三面受敌,除希腊外所有邻国都是轴心国成员。1941年4月,轴心国侵入南斯拉夫,并将其瓜分,如伏伊伏丁那大体被匈牙利兼并,科索沃并入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其余部分则由德军占领。此时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军在铁托的领导下开始反抗德国的占领。

1945年,苏联红军进入南斯拉夫,铁托在其帮助下成为国家最高领袖,建立了共产主义国家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联邦),但在1948年南联邦与苏联决裂。1961年铁托和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共同创立了不结盟运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在铁托的领导下,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着重各民族团结以及国家的统一。南斯拉夫在这个时期成为了东欧共产主义国家当中较富裕的国家。

铁托于1980年逝世后,民族矛盾开始激化,最终导致了南斯拉夫在1990年代初期解体。南斯拉夫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中的四个先后宣布独立。1992年之后,剩下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国,重组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1999年,塞尔维亚共和国在科索沃战争中遭到北约的轰炸,战争以国际社会接管科索沃告终。

2003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重新组建,将国名改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2006年5月21日,黑山通过公民投票决定正式独立,6月3日黑山议会正式宣布独立,6月5日塞尔维亚国会亦宣布独立并且成为塞黑联邦的法定继承国,塞黑联邦因而解散。10月28日,塞尔维亚就是否接受新宪法草案举行全民公决。结果显示草案获得通过。

2007年1月21日,塞尔维亚共和国举行独立后的首次议会选举。塞尔维亚激进党在议会250个席位中获得81席,民主党64席,塞尔维亚民主党-新塞尔维亚党联盟47席,塞尔维亚名人党19席,塞尔维亚社会党16席,塞尔维亚自由民主党为首的竞选联盟15席,另外8个议席由5个少数民族政党和竞选联盟分享。

另外,塞尔维亚共和国南部的科索沃地区自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以来,就脱离了塞尔维亚共和国的实际管辖,并且成为了联合国的保护地,由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临时管治。各方于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问题展开谈判。科索沃于2008年2月17日,自行宣布独立。


花开水不流


刚好看到华文出版社“全球史系列”有《塞尔维亚史》单卷本,首先copy其目录与大家分享:

(1)南斯拉夫人的到来(2)中世纪塞尔维亚王国的崛起(3)尼曼雅王朝与中世纪塞尔维亚王国的辉煌崛起(4)斯特凡•乌罗什三世和斯蒂芬•杜尚—中世纪辉煌的塞尔维亚帝国(5)中世纪塞尔维亚的社会概况(6)塞尔维亚帝国的衰落和奥斯曼帝国的征服(7)土耳其人占领塞尔维亚(1495—1789)(8) 黑山及其在塞尔维亚发展中的地位(9)独立前的准备(1729—1804)(10)塞尔维亚的两次起义(11)父权制君主政体时期(12)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及其统治(1860—1888)(13)《柏林条约》及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影响(14)亲俄时期的外交政策(1903—1910)(15)马其顿问题(1903—1910)

最精彩的20世纪几乎没有收入,当然它是作为南斯拉夫一部分存在的。一本历史著述,少了当代的100年风雨,这是该书的缺憾。

从群体存在到民族国家、鼎盛帝国,塞尔维亚人历经7个多世纪

公元7世纪前期,南迁的一支斯拉夫部落最后定居利姆河与皮瓦河之间(今塞尔维亚、黑山、波黑交界处),以此发展为雏形国家“受洗礼的塞尔维亚”,此后又在东部的拉什卡形成新中心,出现塞族第一个王朝奈马尼亚。

14世纪中叶,杜尚把王朝扩大到空前规模——从多瑙河到爱琴海,成为塞尔维亚历史鼎盛而短暂的一章。杜尚死后帝国解体,后继的塞尔维亚诸王公各据一方,以克鲁舍瓦茨的拉扎尔大公最强。

1389年,土耳其苏丹率奥斯曼大军,在科索沃平原同塞尔维亚拉扎尔统领的联军决战,拉扎尔慷慨激昂留下“宁可丧生对手剑下,也不低头苟且偷生”的誓言。6月28日,他与成千上万的战士献身沙场,该壮举被称作“大公带着子民去了‘天上的塞尔维亚’”。

15世纪起,奥斯曼人统治巴尔干近500年

1459年,贝尔格莱德落入土耳其人手中,塞尔维亚王国正式灭亡,塞尔维亚人、或者说南部斯拉夫人在奥斯曼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的夹缝中生存。奥斯曼帝国统治的近5个世纪里,留给该地区“两大遗产”:塞尔维亚低出生率致人丁不旺,奥斯曼统治时期,当地家庭的男孩一律带走,接受严格军事训练,久而久之,塞族人养成怕生孩子的传统。当下塞族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两个少见。二是塞族人由信奉东正教改宗伊斯兰教,这部分穆斯林是斯拉夫人,其信仰与巴尔干的阿尔巴尼亚族一样,他们现在被称作“波什尼亚克族”,以波黑为多,在塞尔维亚也有一百数十万。

1878年的《柏林条约》赋予塞尔维亚独立国家地位,一战后有王国的南斯拉夫,二战后是社会主义的联邦,冷战后南斯拉夫不再,塞尔维亚承担了更多风雨

1804—1813年、1817年,塞尔维亚人掀起争取民族自由的两次起义。1878年,柏林会议承认塞尔维亚独立。一战期间,塞尔维亚人与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苦战。

1918年,第一个南斯拉夫诞生,它以集权的王国将该土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者统一起来。

1941年德、意入侵,南斯拉夫人民在以铁托为首的南共率领下,经过4年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迎来第二个南斯拉夫——社会主义的联邦国家。

南联邦实行民族平等和自治政策,克罗地亚人铁托时时处处制约“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1966年整肃以兰科维奇为代表的4万多塞族干部,占全南人口36.3%(1987年)的第一大民族塞尔维亚人难以“出头”。

20世纪90年代初,南斯拉夫各民族分离倾向达到高潮,前南先后发生克罗地亚、波黑和科索沃三场战争,包括1999年南联盟惨遭北约78天轰炸,塞族不幸成为失败加失意者。

1991年底,南斯拉夫联盟仅剩下塞尔维亚、黑山加两个自治省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2003年它改国名为“塞黑”,2006年黑山独立,2008年,科索沃在联合国/欧盟监管近10年后独立。

如今,塞尔维亚共和国为巴尔干半岛中部内陆国家,8个邻国中5个曾是“一家人”(克、波黑、黑山、科、北马)。2018年末人口698万,GDP505亿美元,预期寿命76岁。


ruixuezhaofeng


塞尔维亚是一个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小国,总面积只有8.8万平方公里,比我国的江苏省还小。

公元6至7世纪之间,塞尔维亚人随着原游牧在东欧平原的斯拉夫人奔腾南下,开始定居到巴尔干半岛上。在中世纪的时候,塞尔维亚人屡遭保加利亚王国和东罗马帝国的欺凌,但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建立起尼满雅王朝和塞尔维亚王国。在公元14世纪的时候,在斯特凡·杜尚统治下,塞尔维亚的国力强盛,疆域一度扩及巴尔干三分之二左右的地区。

然而不久之后就遭到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入侵。为了保卫独立,塞尔维亚人奋起抗争。1389年6月28日,由塞尔维亚大公拉扎尔一世率领的塞尔维亚、瓦拉几亚等多国联军,同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一世的大军但在科索沃的原野上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虽然联军英勇作战,并且还派刺客杀死了苏丹,但依然没能扭转败局,联军全线溃退,拉扎尔一世被俘,并被处死





一遭坎闻


经过一个时期的独立发展之后,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为奥斯曼土耳其所战胜,从此被长期占领。在这期间,奥斯曼的伊斯兰文化与拜占庭的东正教文化并存,塞尔维亚人、黑山人和阿尔巴尼亚人共同生活在这一区域内,因此宗教矛盾、民族矛盾长期存在。

1914年,由于北部的奥匈帝国的压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王储和王妃,从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这一地区又有了“欧洲火药桶”之称。

二战之后,在铁托的领导下,成立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2年解体。塞尔维亚成为独立的共和国。


三维看历史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塞尔维亚是个斯拉夫国家,历史上因为基督教 罗马分裂它长期在东正教阵营里。塞尔维亚人能征善战,欧洲重要的力量。一战 2战后两度主导组建南斯拉夫。2战后克罗地亚人铁托逐步分裂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人口比例从起初占南斯拉夫的百分之70到前南解体剩下百分之30多。现在失去了黑山的塞尔维亚彻底变成了内陆国,曾经的强大不堪一目。当前南其他地区都加入北约后,只有他孤独的跟在宿敌俄罗斯后面。谁和俄罗斯结盟一定是饮鸩止渴。塞尔维亚前途一片迷茫。


一夫壹历史


塞尔维亚前身是南斯拉夫,对中国非常友好的国家,遭遇美国为首的北约国轰炸,分裂成现在的国家!


韩非非


网上都有,自己查,不用去图书馆。


上有天堂呆着看


关于塞尔维亚国家起源问题,犹如克罗地亚等前南其他民族的国家起源问题一样,在当代民族主义狂热中曾经变得很敏感。1990年代为了动员塞尔维亚人争夺科索沃,米洛舍维奇曾经把科索沃说成是塞尔维亚文明的发源地,那时我们的一些出版物也宣传这种说法。但前南时代的主流史学并不是这么说的。1999年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根据铁托时代的史学著作归纳道:

作为南迁斯拉夫人一支的塞尔维亚部落是于公元7世纪前期经拜占廷皇帝许可移居今希腊萨洛尼卡地区的,该地因而得名斯尔比加(srbijia,即塞尔维亚serbia的希腊语读法),这是塞族见载于史之始。然而塞族先民不喜欢该地,于是北返渡过多瑙河,又改向拜占廷皇帝求新居地,最后定居在利姆河与皮瓦河之间。后来就在这里发展为雏形国家“受洗礼的塞尔维亚”。

该地位于今塞尔维亚、黑山、波黑交界处,与科索沃无关。以后“受洗礼的塞尔维亚”在东部的拉什卡(今科索沃以北的塞尔维亚本部境内)形成新的中心,出现了第一个塞族王朝奈马尼亚王朝。到1180年,奈马尼亚利用拜占廷皇帝曼努伊尔一世去世向南扩地,占领了科索沃—梅托希亚,这是塞人入主科省之始。但此后王朝的中心仍在拉斯(即拉什卡)、克鲁舍瓦茨等地,而不在科索沃。

到14世纪中叶,杜尚大帝把王朝扩大到空前规模 ——从多瑙河到爱琴海,今阿尔巴尼亚、希腊的大部均包括在内。但据博日奇等前揭书,“新的国家中心在希腊境内,(杜尚)皇帝本人经常坐镇马其顿的城市斯科普里与塞尔,统治全境”。塞本部则由其子代管,他驻克鲁舍瓦茨等地,也不在科索沃。

杜尚死后帝国解体,后继的塞尔维亚诸王公各据一方,而以克鲁舍瓦茨的拉札尔大公为最强,统治科索沃的是拉札尔的女婿布兰科维奇,直到土耳其基人全部灭亡塞尔维亚国家。

 

现在看来这个说法还是站得住的。当然,后来的科索沃原野大战和佩奇大总主教带领塞族“大迁徙”确实是塞族深刻的民族记忆,而在13-16世纪这个时期塞族也确实曾经是科索沃的主要居民。不过那已经是塞族国家盛时扩大的地盘,而不是它的创业之地。

还有一种说法在惋惜南斯拉夫失败的人们中很流行,即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乃至黑山和马其顿本是同一民族,只是近现代列强地缘政治和宗教歧异,加上铁托时代“制造民族”的失误,使得东正教徒、天主教徒和穆斯林分别被划成了塞、克、波等不同民族。我们过去也有类似说法。

这个说法的确持之有故。因为近代以来这三族的语言几乎一样,主要就是宗教不同。而在前南时期无神论的官方意识形态下,宗教的不同又隐而不显,这样的背景下还把他们弄成三个“民族”并分别建立“共和国”,同时却又对每个“民族”内部的左右之别和政见、经济诉求之别刻意打压,造成“民族”之间壁垒明晰分庭抗礼、而每个“民族”内部却高度一元难以分化的状况,这确实有点莫名其妙。

笔者前面说过,如果南斯拉夫不是那么刻意制造“平等民族”而又忽视平等人权,而是实行印度式的多民族宪政国家治理方式,让各族群内部都自然形成左右竞争,以跨族的左右多元冲淡族群认同的多元,以民主的跨族政党轮替取代“组织安排”的八族轮流坐庄,南斯拉夫国家不是没有可能像多民族的瑞士、印度那样巩固下来的。

不过这也只是“可能”,尽管我认为可能性很大,但我历来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决定论。这种事后的设想也不能说的太绝对。实际上这些民族当然也不能说只是铁托完全凭空“制造”而全无任何历史源流。就以塞、克、波三族而言,细究起来,这“三族共语”、“三族异教”与“三族仇杀”一样,主要还是中世纪晚期至近代,宏观地缘政治格局造成民族交往频繁以后逐渐形成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中“恩怨情仇”相交织,民族融合与民族斗争都平行加剧。建立跨民族国家认同的机会不能说没有。但如今分道扬镳也不能说纯属偶然、只怪某个人的一念之差。

我们现在知道,早在土耳其与奥匈形成近代巴尔干地缘政治格局之前很久,在中世纪前、中期,这三个族群就已经见于记载,到中世纪中后期,三个族群都已经形成过各自的政治共同体。而那时三族的宗教状况不同于近代,三族的交往远没有近代密切,语言更不像近代那么相似,但是却也没有近代那么严重的仇杀。

在很长一个时期,他们主要是在与三族之外的势力交往中形成自己的认同的:克罗地亚人主要与意大利人、日耳曼人、保加利亚和匈牙利人打交道,波斯尼亚人主要与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人打交道,而塞尔维亚人主要面对拜占庭和保加利亚人。

相对于如今各方的“民族主义史学”都喜欢夸张本族昔日辉煌而言,如今客观的学界更重视“旁观者清”。十世纪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七世给他的继承人罗曼努斯写的治国指南《论帝国治理》(De Administrando Imperio,拜占庭学界通称为DAI,写于950年左右)就是被看重的旁观者言。这本书写于东西教会大分裂之前一个世纪,其中就有好几处叙述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波斯尼亚人。





易述浮生


提起塞尔维亚,你可能立马想起的是叱咤风云的网坛名将德约科维奇,也许回忆起了 1999 年北约对贝尔格莱德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轰炸,现在就全方位说一下塞尔维亚。

如果你是历史控

……那么塞尔维亚厚重多元的历史遗迹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

翻开塞尔维亚的历史,你会发现:塞尔维亚曾多次成为欧洲甚至世界重大事件的焦点,几乎每一次都与战争有关——巴尔干半岛被人们称作“欧洲的火药桶”,而塞尔维亚占据了巴尔干半岛的中心位置,被认为处在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的十字路口,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古罗马帝国开始,居住在此的人每一代都经历过至少一次战争;欧洲大地上曾经出现过的所有帝国和强权政治都曾在这里一决雌雄。

塞尔维亚上一次经历的战争距今只 20 年:1999 年的科索沃战争中,这片土地遭受了长达 78 天的大规模空袭,在 20 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可以找到这场空袭留下的痕迹。

在贝尔格莱德,当时被轰炸的一些建筑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其中南斯拉夫的国防部大楼、内政部大楼保留原样而且还在继续作为办公室使用。而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遗址处,竖立了一座写有中文和塞尔维亚语的纪念碑。

如果你爱打卡世界遗产

……那么千万不要错过了塞尔维亚南部的中世纪修道院。

塞尔维亚拥有5处遗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最重要的是南部山区的多处中世纪修道院。回溯塞尔维亚的历史根源,追忆那段真正属于塞尔维亚的荣光,可以说,这些修道院群是最能代表塞尔维亚的地方。

古代塞尔维亚人扎根于今天的塞尔维亚南部及科索沃地区,并于中世纪时期国力、领土、宗教和艺术一度达到鼎盛,在公元10-14世纪期间建造了众多别树一格且具备珍贵历史价值的中世纪修道院,是塞尔维亚乃至东欧地区的中世纪建筑以及艺术上的瑰宝。它们或精致、或宏伟,在视觉上能给人足够大的震撼,也能很好地代表了属于塞尔维亚的历史、宗教和文化。

斯图代尼察修道院(Studenica Monastery)是塞尔维亚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价值的修道院之一。这里一度是塞尔维亚中世纪时期的文化、宗教和精神中心,在塞尔维亚一众宗教建筑中的地位无可撼动。

索泼查尼修道院(Sopoćani Monastery)位于古代塞尔维亚首都拉斯(Ras,今新帕扎尔南部)旁,如今与拉斯遗址一同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中,修道院教堂的湿壁画被认为是 13 世纪时期的艺术顶峰。

格拉查尼察修道院(Gračanica Monastery)连同其余几处在科索沃地区的中世纪修道院一并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如果你是派对动物

……那千万不要错过如今欧洲最热门的派对之都和跻身全球五大音乐节之一的「EXIT音乐节」。

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这座饱经创伤的城市如今成了欧洲年轻人最向往的新兴夜生活之城。无论是市中心的酒吧街、河岸边、甚至是居民区的深处,都不难找到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酒吧、夜店。最有特色的也许就是河边酒吧了,夏天来到贝尔格莱德,躺在伸向河面的巨大“渔网”内,城堡美景无死角展现在眼前,简直太惬意。

每年 7 月,全球五大音乐节之一的 EXIT 音乐节成了全欧洲年轻人共同的目的地,约 20 万音乐发烧友从全世界齐聚塞尔维亚北部城市诺维萨德,共赴一场为期 4 天的音乐狂欢。音乐节期间,诺维萨德及周边住宿供不应求,专门的露营场地应运而生,许多西欧北欧甚至澳大利亚的年轻人在音乐节开幕前的两三天就陆续到达安营扎寨,在这里尽情享受东南欧炙热的夏天。

如果你是建筑迷

……那么塞尔维亚不同风格的建筑可能就是你的打卡圣地。

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多次易主为塞尔维亚留下了形形色色不同建筑风格的建筑,它们就仿如一扇扇随意门,能够带你自由穿梭于历史之中。

作为前南斯拉夫联盟国家,塞尔维亚留存了为数众多 20 世纪中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建筑。这些建筑的风格名字可以很主旋律——「社会主义式现代主义风格」(Socialist Modernism),也可以很粗暴——「野蛮主义」(Brutalism)。

大型的野蛮主义建筑的特征非常明显,通常都由不断重复的元素(直线、曲线、形状)拼凑组合而成;材料方面,很多都直接使用混凝土,也会使用砖块、木材等,追求的是不加任何修饰和特殊加工,因而建筑整体常常生发出一股特殊的冷冰冰的沉重感。

贝尔格莱德居民区 Blokovi,区内无数整齐划一的对称阶梯状的建筑却处处展现着野蛮主义建筑风格,整体给人冷冰冰的感觉,又让人仿佛身处外太空中的怪异星球。

除了野蛮主义,在塞尔维亚,也不缺华丽和优雅:紧挨邻国匈牙利的北部小城苏博蒂察,城市风格相当接近匈牙利,保留了诸多新艺术风格(Art Nouveau)风格的美丽建筑。

位于苏博蒂察的莱切利宫,这座颇有高迪风格的建筑是匈牙利建筑师费伦茨·莱切利(Ferenc Raichle)为自己设计的住宅和工作室,建成于1904年。建筑使用了昂贵的材料,用不同寻常的色彩和线条装饰外部,内部更是如宫殿一般充满夸张的形状和繁复的细节。这是新艺术风格建筑非常突出的代表。

如果你爱森林和自然

……那么兹拉蒂博尔山区、塔拉国家公园是夏日避暑、冬季滑雪的绝佳去处。

靠近波黑边境的小村庄「木头城」,是塞尔维亚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Emir Kusturica)一手为自己打造的「乌托邦」,寓意远离城市、喧嚣和战乱。导演曾在这里取景拍摄了电影《生命是个奇迹》(Zivot je cudo),村里所有房屋都是木制的,由导演从塞尔维亚各地收集而来。木头城距塔拉国家公园不远,四面环山,风景绝美。如果想要感受一下城市之外的塞尔维亚传统乡村生活,不妨来木头城小住几天。

你还可以坐上复古的蒸汽机小火车,饱览兹拉蒂博尔山区的美景。萨尔干 8 号铁路曾经是贝尔格莱德-萨拉热窝窄轨铁路最险峻的一段,火车需要在 5 公里的直线距离内攀升 400 多米的高度。如今,这段经典的 8 字线路作为观光列车向游客开放,蒸汽机车、全木制车厢,火车慢悠悠地在山林和隧道间穿行,时间都慢了下来。

如果你想看点儿不一样的

……那就去塞尔维亚寻找那些独特的纪念碑吧,这是城市探险爱好者最爱的目的地之一。

在前南斯拉夫地区有大量造型大胆前卫、充满未来主义风格的独特纪念碑,这是对过去逝者的追忆,也是对往昔战斗辉煌的纪念。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很多纪念碑如今被荒草包围,被人们遗忘。

荒草中的纪念碑,作为那样辉煌又落寞的存在,散发的矛盾美令人伤感。它们本体上的造型美学价值独立于历史概念符号之外,美得夺目又恒久。

抛开所有历史文化符号,那些雄性的、力量感的建筑随着时间渐渐衰退、被人遗忘,英雄末路的衰败产生的反差美令人动容。在不同环境和时间下,建筑物主体散发出来的不朽气息无比迷人,诉说着它们的「永恒」誓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