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小秦氏可以嫁姐夫做正妻,为什么小邹氏却只能做妾?

等待千年彼岸花开


小秦氏和小周氏两人同样都是因为姐姐死了,姐夫感念旧情,所以嫁给了姐夫。为什么结果一人做了正妻,一人却只能作妾呢?



第一,顾老侯爷和沈国舅的地位不同。

顾老侯爷只是皇上的臣子,就算他想与高门大户的女子联姻,恐怕皇上都要想一想是否会破坏局势的平衡。所以几乎不存在为皇上联姻的可能性。他愿意娶已经落魄的东昌侯府的女儿为继妻,皇上估计也是喜闻乐见的。

但沈国舅不同,他是皇后的亲弟弟,也是在皇上未登位之前最相信的下属。他的婚姻自然也就成了皇上可以拉拢旧臣的一种手段。所以就算沈国舅想娶大邹氏的妹妹小邹氏为妻,皇上也不会同意。小邹氏为妾,正是这样的政治局势下的必然结果。

第二,小秦氏的对手是商户之女白氏。小邹氏的对手则是英国公的女儿张氏。



小秦氏遇到的对手是商户之女白氏。顾老侯爷除了需要白氏的嫁妆,对白氏几乎算是冷血无情。娶了白氏之后,依然沉浸在对发妻大秦氏的刻骨思念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小秦氏的趁虚而入就显得合理了。白氏一没有娘家的倚仗,二没有顾老侯爷的照拂,遇到宅斗高手小秦氏就是一个必败的局面。取而代之,对小秦氏而言轻而易举。

小邹氏遇到的,却是英国公的女儿张氏。张氏虽然不善也不屑于宅斗,但是娘家的地位以及从小接受的教育使然,随便出出手,就可以压的小邹氏难以翻身。小邹氏想走小秦氏的路——斗死正妻自己上位,却是走不通的。所以尽管小邹氏费尽心机想压倒张氏,在张氏眼里依然像一个跳梁小丑一样可笑。

第二,小秦氏和小邹氏的战斗等级不同。

小秦氏可以算得上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宅斗大师了。就连男主顾廷烨在她手下也吃了不少亏,甚至很长时间都视其做亲母,差一点就被捧杀了。家里的下人外界的同僚无不对小秦氏交口相赞。小秦氏这朵白莲花,从表面看来简直白璧无瑕,内里的黑只有少之又少的人能看到。战斗等级怎么也达到S级了。



相比而言小邹氏的功力就差远了。翻来覆去也就只有一招:倚仗沈国舅的宠爱,明里暗里的给张氏找不痛快。(怎么看都像是一个自卑的女人在找存在感)

包括最后张氏生产时,她拦着大夫不让过去也是出了个大昏招——张氏不死,就算为了孩子,也得收拾了她。张氏若死了,英国公必定不会善罢甘休,皇上为了安抚英国公,势必会拿小邹氏开刀。别说成为正妻,小命保不保得住都是未知数!小邹氏的战斗等级至多算个D级。

天时地利人和小邹氏一点不占,这就注定了她只能为妾。


花眼看娱乐


“我知道你们外面的人怎么想的,沈家既娶了我张家,又纳邹氏,前不顾糟糠情分,后又贪图人说一句知恩图报,左边也想要,右边也想好,自然左右都难做人。”这是沈从兴正妻,英国公独女张氏说过的一句话。通过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小邹氏是怎么进沈国舅家门的了。

如果说张氏与沈从兴的婚姻是政治联姻,那小邹氏进沈家大门,则是沈从兴为报亡妻的救命之 恩。

大邹氏生前在禹州的口碑,那是人见人赞,顾廷烨见过大邹氏,对大邹氏也是赞不绝口。但不幸的是,叛军误把大邹氏当成了当今的皇后,最后,大邹氏被叛军割去首级去领赏了。大邹氏的死,不管是对沈国舅,还是皇后,触动都十分大。

但是,新皇登基,万事待兴,太后又分庭抗礼。为了稳住太后,新皇只有拉拢旧臣,这才有了英国公女嫁沈国舅的姻缘。英国公在朝廷的地位自不必说,张氏又是英国公晚年才得的独女,自是宠爱有加。按理,张氏嫁与沈国舅作填房有下嫁的嫌疑。但沈国舅是当朝皇后的新弟弟,辅助新皇登基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样一个回合下来,两边算是扯平了。

但是,不管是皇后还是沈国舅自身,都对邹家深表歉意。

不管是为了抬举邹家,还是为了让大邹氏的精神在沈家得以延续。沈国舅续娶了小邹氏为妾。沈从兴已为国舅,与小邹氏娘家的地位悬殊自是不必说了。这样的背景下,小邹氏也只能委身为妾了。反过来,如果张氏为妾,这门亲事根本就没有谈下去的可能,这是皇上和沈国舅都不想看到的。

虽然小邹氏为妾室,但为了抬举小邹氏,皇上下旨封小邹氏为诰命,一个有诰命头衔的妾室,不管是当朝还是前朝,都是绝无仅有的。不必说,小邹氏自是风光一阵。

但可惜的是,小邹氏并没有珍惜皇上赏赐的这份荣耀,反而利用国舅爷对自己的宠爱,在国舅府作威作福,处处压制正妻张氏。自作孽不可活,最后终于把自己给作死了。

再来说小秦氏。

小秦氏和小邹氏一样,都是嫁与了姐夫。但小秦氏的优势是,姐夫对正妻白氏只有利用,没有丝毫的感激之情,当初只是为了得到白氏的陪嫁而已。为了娶白氏,顾廷烨的父亲休了当时的妻子大秦氏,才把白氏娶回来。但是,大秦氏后来却病死了,顾家却把这个帐算到了白氏身上,白氏在顾家的处境可想而知。得知自己嫁与顾家是顾家的一个阴谋后,怀有二胎的白氏在与顾偃开理论时,动了胎气,不幸离开了人世。

怀着对大秦氏的愧疚,顾偃开娶回了大秦氏的妹妹小秦氏,家里没有了正妻,小秦氏自然顺利上位了。

小秦氏的上位,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但这么好的运气,都没能让改变小秦氏的歹毒,把顾家管理得勾心斗角,乌烟瘴气。

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就是小秦氏和小邹氏真实写照。


八卦气象台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原则上嫁姐夫为妻为妾,其实主要还是家族之间说了算,女人没有自主选择婚姻的自由。

至于小秦氏和小邹氏会有这样的差别,还是得看当时的局势,小秦氏和小邹氏的婚姻存续,是有本质区别的。

先说小秦氏:

小秦氏出身东昌府,高门显贵,她的婚姻背后,应该是两个家族的联盟。当时,小秦氏的姐姐大秦氏原本跟顾老侯爷情投意合,两家的家世背景也匹配。为此,小秦氏的婚姻,本该有其他的选择。

奈何,大秦氏从小身体不好,年岁不永,原本就不是很好的妻子人选,当顾家出了事,他们放弃了大秦氏以保全家族的荣耀和上上下下的人命,一点也不意外。

顾老侯爷为了家族,被逼着娶了白氏,可就算有了白氏,顾家和秦家的通家之好,也是一直存在的,两个家族的联合,不会因为大秦氏一个人的利益而有什么改变。

何况,大秦氏还生下了顾家的嫡长子,有这层关系在,顾家和秦家的关系就切不断。

只是,由于白氏进门后,眼看着顾家和白氏的关系在缓和,小秦氏愤愤不平,将过错怪在白氏身上,最后白氏不幸难产给了秦家机会。

为此,将小秦氏嫁入顾家,不过是为了巩固秦家跟顾家的关系,说到底,小秦氏只是家族利益牵扯的另一个工具。

顾老侯爷和秦家小女儿的婚姻,一则是基于对长子的爱护和对大秦氏的愧疚,二则是秦家和顾家的再次联合。

再说小邹氏:

小邹氏和小秦氏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小邹氏是新贵沈国舅的小姨子,在新皇之前,沈国舅家都不算什么显贵的家族,更何况邹氏,就算后来新皇登基了,沈国舅的身份地位被抬升了,但邹家作为国舅从前的娘家,也不可能抬举多少的身份地位。

也就是说,小邹氏所在家族,已经无法匹配沈国舅的身份了,就更别说要嫁过去做正妻了。

其次,沈国舅娶小邹氏,是基于皇后和沈国舅对大邹氏的感激感恩之情,将小姨子纳入府中,只是为了方便照顾,情感上相对复杂。

最重要的一点,是沈国舅原配去世,新皇登基后,和太后分庭抗礼,太后垂帘听政,并没有将所有权力放给新皇。

新皇急于寻求旧臣的支持,而英国公在旧臣中的地位和名望,都是靠前的,加上英国公手握兵权,有了他的支持,自然能够尽快稳固自己的位置。

联姻,是最快,也最有效的方式。

但毕竟英国公手握重权,新皇的儿子又已有原配,即便没有原配,一个成年皇子,也不适合跟手握重权的重臣联合,否则分分钟就是被拉下马的结局。

为此,新皇只能从其他的重臣中找一个能跟张氏匹配的,沈国舅原配已死,他又是皇后的亲弟弟,对皇室的忠诚度是可信的,地位上也能匹配,沈国舅已经跟张氏匹配上了。

前妻的妹妹小邹氏,自然只能屈居妾侍的位置啦。


兮言小姐


同样都是姐姐死了,妹妹续嫁,小秦氏和小邹氏的命运却完全不同。她们之所以一个可以做正妻,一个却只能屈居妾位,即便有了诰命,也不能翻身,这都是由他们所嫁之人的地位所决定的。

小秦氏和小邹氏嫁入夫家的理由有些类似,她们两个都是因为从前的姐夫对死去的姐姐心有愧疚,才有了嫁给姐夫的机会。但是小秦氏嫁给了顾老侯爷,而小邹氏嫁给了沈国舅,这样一来,两个人的待遇就不能同日而语了。

顾老侯爷的地位明显低于沈国舅

顾家有军功在身,也算是京城中的大户人家,比墨兰嫁去的伯爵府地位要高很多。但顾家地位再高,到底是没有皇族血统,也和皇家沾不上亲戚关系,说到底,顾老侯爷只是个为皇家服务的人臣。

大户人家的婚姻只讲究门当户对,不需要进行政治联姻,因此选择也相对自由些。

顾老侯爷在结婚对象的选择上本身就很任性,他娶大秦氏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大秦氏不是一个做正妻的好人选,她体弱多病,还不会管家,根本就没有娶进家门的意义。

可顾老侯就像日后的顾二一样,爱上了就撒不开手,不管不顾的把大秦氏娶进了门。

尽管后来顾家犯了事情,顾老侯爷被迫听从家里的安排,娶了白氏,用她的嫁妆填的家族的空缺,但他心中念着的也只有大秦氏。白氏一死,顾老侯爷又可以不受家族拘束了,外加他想找个善待大秦氏孩子的女子,就顺理成章的选择了小秦氏。

既然顾老侯爷想让小秦氏好好对待自己的孩子,外加他正妻的位置确实空缺,他需要续弦,小秦氏就做了顾家大娘子。

而小邹氏嫁给了沈国舅,这地位就完全不同了

沈国舅除了是人臣,他还是皇亲。沈皇后跟着新皇一起上位,属于新派贵族,可是新派贵族坐上皇帝宝座之后,老派贵族必然会有所非议。这种情况下,最好让新老贵族联姻,来平衡各方势力。

新皇已经有了皇后,让那些老牌贵族送自家的女儿到后宫里当个普通妃子,他们怕是也不愿意。这个联姻的责任只好由跟新皇关系亲密的皇亲来承担。刚失去夫人的沈国舅恰好就符合这个条件。

于是,为了平衡朝廷势力,沈皇后就做主把英国公的女儿张氏许配给了沈国舅,直接续弦成了正妻。

本来在那个年代,沈国就还可以再娶个平妻,小邹氏嫁进沈家也是奔着平妻来的。

但是,英国公手握重兵,自视甚高,让他的女儿和禹州来的小女子邹氏平起平坐,英国公第一个不答应。

无奈之下,小邹氏就只有做妾的命了。

说到底,沈国舅娶张氏是为国家,娶小邹氏是为情义,这样一妻一妾的安排,两位女子又都有诰命在身,本来是一种最平衡的状态。

可惜小邹氏不懂知足,一味的要强,偏要去争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她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跟张氏过不去,最后才惹来了后面的祸事。

其实小邹氏本可以避免这种做妾的命运,若是沈国舅要娶她时,小邹氏咬死不肯,沈国舅也是不会勉强的。不过小邹氏跟大邹氏的性格相差太大,小邹氏一心想着贪图富贵,这才嫁给了昔日的姐夫,她又不懂得收敛锋芒,才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萌萌小笑笑


两家的情况差别很大,这是根本原因。

小秦氏能做正妻,首先她有侯爷的愧疚之心,毕竟侯爷休了她姐姐,她很难嫁出去,兄嫂又逼迫。

再就是顾廷烨的母亲白氏生子难产去世了,空出了位置。虽然这里有小秦氏的算计,但是自己没办法嫁人,只能嫁给姐夫才算有个好归宿,她为自己筹谋也是人之常情。

可能有人会说,小秦氏太恶毒-害死了白氏。

但是小秦氏是东昌府的,对白氏的商贾之流根本看不起,这是阶级碾压。

但是小邹氏就差别太多了。

首先是皇帝的政治需要,需要沈国舅来跟旧臣联姻,正头娘子就是有人了。

而且这个正头娘子来头不小,靠山很大,皇帝皇后都要礼让三分。

小邹氏有什么呢?大姐姐对皇后的救命之恩,沈国舅对原配的怀旧之情。说白了都是虚的,只是情谊。

沈国舅也是想要给邹家富贵的,但是他并没有下定决心用娶原配妹妹的这个办法。

可是后来圣旨下达,没办法了,只能娶了张氏,纳了小邹氏为贵妾,并且全身心的偏袒这个贵妾。

这也是后来小邹氏想尽诡计让张大娘子难产的原因,如果真的难产了,她就可以变成大娘子了。

可是她忘记了,她没有小秦氏的计谋,能在不暴露自己的前提下除掉别人;而张氏也不是白家一介商贾,三朝元老支撑有能力和离。

所以剧中落的个事败,禁足荒凉之地的下场。

有人会说,这是明兰阻止了她,否则小邹氏就成功了。

是,如果没有明兰,张大娘子会难产死亡

可是正妻真的还能轮到她? 张大娘子的那些身边人会告诉英国公所有事实,小邹氏命肯定留不住。

皇帝会为了一个小邹氏,而放弃英国公一干老臣?

综上,同样的一件事并不一定是相同的结果,每个人的情况不同。

想起来03年的非典,那时候马云的阿里巴巴刚刚起步,一切都那么艰难,居家隔离政策下达后,工程部在两个小时之内让阿里巴巴所有员工都可以在家里办公。

这次疫情又让多少企业破产?

虽然是同样一件事,可是影响却完全不同。


浅浅一世界


因为国舅爷和国公爷代表的是新旧臣的实力,皇上要想皇权统一和巩固,把新臣老臣合为一体,只能靠联姻,国舅爷此时正丧妻,这是一个锲机所以小邹氏只能为妾。而小秦氏当时是没有为皇权做出让步的必要。所以顾老侯爷顺理成章的把她娶为正室。



郭不染


古代妻妾标准无非来源于出生。小秦氏出身名门,也是嫡出,姐姐已过世自然可以正大光明当妻。而小邹氏出生平庸,身世也不光彩。本身正妻位已有英国公嫡出,怎么排也轮不到小邹氏,只能为妾。



弱鸡小煮妇


你且看小邹氏家的当家主母是什么身份就知道了,人家张氏是英国公独女,新帝登基要的就是英国公的支持,代表的是旧臣和新臣之间的融洽,所以才做主让沈从兴和英国公家联姻,所以张氏正妻的位置是不可能捍动的!

至于为什么会娶小邹氏,完全是沈家感念邹家,为了保住邹家的荣耀,可惜小邹氏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不能明白这份荣耀到底要靠什么才能延续长久!

剧中明兰去看望张氏的时候,张氏说了,“我知道你们外面的人怎么想的,沈家既娶了我张家,又纳邹氏,前不顾糟糠情分,后又贪图人说一句知恩图报,左边也想要,右边也想好,自然左右都难做人。”

最后小邹氏出事,明兰也说是沈从兴造就了这个结果,难道报恩和保住邹家地位就一定要娶妻妹吗,既不能给正室名分,就不该这样做!可以给她找个好夫婿再给她撑腰。小秦氏就不一样了,当年的侯爷娶的是商贾家的女儿,从商的在那个时代是没有什么地位的,自然丧偶之后续弦小秦氏就是正妻的位置了。

正如大臣所说,皇后欠邹家是私情,沈家欠英国公家是国情!国情大于私情,也就代表张氏的正妻位置是不可动摇的,小邹氏只能是为人妾室!


大华爱追剧


小秦氏怎么也是东昌侯府的嫡出小姐,家里再怎么没落兄嫂不出嫁妆嫁给姐夫做续弦。况且这个小秦氏也颇有心机、管理家事也有才干,高门侯府之间门当户对。小邹氏就是见不上台面的家族,沈国舅在低谷之时娶大邹氏,大邹氏贤惠能干人也敞亮,就说过自己娘家人不行日后帮扶还可以绝对不能结姻亲。有道是富一交贵一妻的,沈国舅自然要选择更高门第的正妻。小邹氏本就不该嫁给姐夫,找个门当户对的做个正妻封个诰命,也能在姐夫的帮助下保住荣华富贵。


芒果奶昔多加冰


顾廷烨说的话很对,你要想照顾人家就娶人家当正妻照顾,你娶不了,干脆就不娶,对邹家多照顾就行,还把人家当妾,搞得家里一团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