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弘揚黃河文化精神!14首“黃河打硪號子”曲譜得到傳承保護

河南:弘揚黃河文化精神!14首“黃河打硪號子”曲譜得到傳承保護

說起黃河文化,就不得不提到為黃河構築堤防發揮重大作用的中牟“打硪號子。”

中牟黃河打硪號子起源於清乾隆二十六年。至解放後土改時期,黃河復堤,曾上了一百二十盤硪,綿延數里。打硪號子是在勞作中為了提神助力隨口喊出,天長日久就喊出了十餘個號子。夯打起來,號聲、硪聲混成一片,場面極為壯觀。

河南:弘揚黃河文化精神!14首“黃河打硪號子”曲譜得到傳承保護

打硪號子是中牟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牟縣的省級非遺項目。數百年來為保護母親河大堤的加固做出了重要貢獻。 面臨失傳的打硪號子,中牟縣非遺文化中心負責人稱,保護迫在眉睫。該中心計劃2020年扶持市級代表性項目《中牟黃河打硪號子》,收集整理曲譜,並編輯成冊。

河南:弘揚黃河文化精神!14首“黃河打硪號子”曲譜得到傳承保護

為使此項工作按計劃順利實施,先由86歲的傳承人閆西祿、王張來把所有的號子用手機自錄音頻,號子歌詞發送給中牟縣非遺中心,再由專業人員聽音記譜做整理。由於黃河打硪號子都是隨心所欲,哼出來的號子曲很難聽出音準和音符以及節奏,這給記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河南:弘揚黃河文化精神!14首“黃河打硪號子”曲譜得到傳承保護

​ 通過十餘天的共同不懈努力,14首黃河打硪號子曲譜記錄完成。此項工作填補了數百年來黃河打硪號子沒有曲譜的歷史空白,對該項目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了真實有效的重要依據。(通訊員:白俊傑 趙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