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汉末乱世伊始,出身名门的袁绍、袁术兄弟可谓是拿了一手好牌,袁绍坐拥冀、青、幽、并四州,手下谋士如云,战将如雨,可以说是汉末军阀中的大哥大,远不是当时曹操、刘表、孙策那些小喽啰所能比的。

那个时候袁绍袁老板事业如日中天,大有称王称帝的野心。

然而,在官渡之战后,袁绍苦心经营的“袁氏帝国”,仅过了短短几年就土崩瓦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手握一对王和四个二的袁绍生生地把一手好牌打烂了呢?

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一、政治上短见

好大喜功,急功近利

在兼并公孙瓒之后,袁绍雄踞、冀、青、幽、并四州,霸占了整个黄河以北,一跃成为了汉末北方势力最为强大的军阀。

这个时候的袁绍,可谓是春风得意,野心得到了极大的膨胀。

于是,他就想一鼓作气,趁势干掉南边的曹操,统一北方。

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此时,袁绍阵营分为了两派,一派以郭图、审配为首,主张速战速决,干掉曹操,统一北方;另一派以沮授、田丰为首,主张休养生息,以逸待劳,打持久战。

可是我们知道,这个时候的袁绍连克强敌,志得意满,就想着扩张地盘,哪里还听得进什么休养生息的建议,还是一意孤行,决意出兵讨伐曹操。

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田丰在得知袁绍还是要出兵后,再次劝阻,说:“曹操这个人用兵诡计多端,不好对付,现在虽然他的兵力比我们少,但是我们也不能太轻敌,不如从长远去做打算。

现在将军你雄踞四州,占尽了地利人和,您可以对外招贤纳士,对内发展生产,扩充实力,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时不时派一些小股部队从东西两侧去骚扰曹操,他救东边,我们就打西边,他救西边,我们就打东边,让曹操疲于奔命,这样一来,过个三五年,不用我们大军压境,曹操自己也扛不住了。可如今,您放着深谋远虑的大计不用,想要“毕其功于一役”,要拿十万精锐去跟曹操拼个你死我活,可是您想过没有,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到时候可就追悔莫及了。

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从田丰的建议来看,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去消耗曹操,相对耗费的成本更低,远比拿十万大军去赌要好得多,毕竟万一赌输了,那可就是倾家荡产。

可是这个时候,袁绍早就利欲熏心,恨不得马上吞并曹操,哪里能忍得了三五年,谁说也不听,就是非要打不行。

这件事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一看自己的建议领导死活不听,那好呗,不听就不听呗,可是田丰不行,他很固执,一直缠着袁绍不放,说什么不能打呀,打了肯定赢不了呀。

听得袁绍火冒三丈,我都要出征了,你还整天在军前说什么赢不了的话,扰乱军心,于是就把田丰给关到监狱去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袁绍这个人,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老是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缺少长远的政治眼光,导致了在决策上频频出现失误,断送了大好前程。

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二、组织上失当

刚愎自用,不能知人善任

在官渡之战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并不看好曹操,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袁绍手下人才很多。

在《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中记载,孔融谓彧曰:“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

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什么意思呢?大体就是,战前孔融也不看好曹操,有一天,和荀彧聊天,说:“现在的袁绍,地盘大,人手多,手下田丰、许攸是智囊,算无遗策,审配、逢纪是忠臣,忠心不二,颜良、文丑是打手,所向无敌,现在这个情况,我们不好打赢他们呀。

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而荀彧,则是微微一笑,说:“你说的不完全对,袁绍是兵多,但是军纪极差;田丰这个人,虽然多谋善断,但是就是脾气太刚,老是顶撞领导,这样的人没有那个领导会喜欢的;一许攸这个人,虽然有些鬼点子,但是太贪婪,不知足,这样的人忠诚很难保证;审配虽然很忠诚,但是他不会谋划,想问题不周全;逢纪虽然也挺忠诚,但是做人太霸道,至于颜良文丑,有勇无谋,这样的人成不了什么大事。”

荀彧的这番分析可以说把袁绍阵营的人物性格拿捏的死死的,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些人看上去很厉害,其实还是有破绽的。再加上袁绍这个人不懂得知人善任,这就使得他们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老是搞不好,而出现嫌隙,他们那个集团看上去阵容豪华,实际上就是一盘散沙,早晚不攻自破。

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分封子侄,埋下隐患

袁绍这个人一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袁谭、二儿子袁熙和小儿子袁尚,袁绍呢,喜欢这个小儿子,想要立小儿子为自己的接班人。

为什么呢?说起来也很荒唐,是因为小儿子长得好看,袁绍还是个颜控,但是他又不好明说,于是就把四个州分给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外甥,青州给了大儿子袁谭,幽州给了二儿子袁熙,并州给了外甥高干,把小儿子留着身边,培养为接班人。

袁绍爱少子尚,貌美,欲以为后而未显。——《三国志·袁绍传》

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这样一来就裂开了呀,这不是明摆着要搞分裂吗?沮授劝阻他,跟他说,你这样做是埋下祸根,早晚要出事,可是袁绍不听。

事实证明,沮授当年的担忧是正确的,袁绍病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就开始自相残杀,窝里斗,搞得两败俱伤,实力大损,这倒是给曹操省了事,三下五除二就把这群毛头小子给收拾了,顺便把袁绍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盘也一起接手了。

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三、军事上不明

优柔寡断,贻误战机

在袁绍决定讨伐曹操之后,刘备也在曹操的大后方放了一把火,背叛曹操,杀死了徐州守将车胄,起兵策应袁绍。

曹操这边,在得到刘备在自己家后院放火的消息后,马上回老家把刘备揍了一顿。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说现在我们和袁绍两军对峙,我们回去打刘备,万一袁绍趁着我们打刘备的时候,抄我们后路搞一个突然袭击,那我们怎么办?

曹操嘿嘿一笑,摇摇头,说:“放心吧,不可能,我这个发小我了解,他这个人反应老是比别人慢半拍,而且做事犹犹豫豫,优柔寡断,等我们打完刘备回来,他才能反应过来。”

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果然,袁绍还真没有出兵,这一下,袁绍错失一个战略良机。

其实这个时候,田丰在得到曹操攻打刘备的消息后,是建议过袁绍偷袭曹操的。

田丰对袁绍说:“现在曹操回攻刘备,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我们现在如果派兵突袭其后方,一定能把曹操胖揍一顿。”

可是这个时候,袁绍的小儿子病了,高烧不退,把袁绍急得满头大汗。

“你看看,我宝贝儿子现在病成这个样子,我那还有心思去打仗呀。”

听完袁绍这么一席话,把田丰给气的,甩脸就走了,边走边用拐杖狠狠戳地,说:“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因为一个小孩子病了就贻误战机,真是亘古奇闻呀!”

袁绍听说以后,恼羞成怒,从此疏远田丰。

曹操自将征刘备,田丰劝袁绍袭其后,绍辞以子疾不行。——《三国志·袁绍传》

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袁绍这个人不仅做事优柔寡断,而且还特别感情用事,关键时候给你搞一出妇人之仁,导致错过了许多战略良机,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作为一个主帅,他是非常不合格的,也正是因为他的多次决策失误,把十万大军带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结语

从袁绍一生的经历来看,袁绍这个人政治上短视,军事上弱智,组织上低能,完全不具备一个领导者应有的气质,他的这个集团,和他本人一样,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平是欺负欺负杂牌军还行,一旦遇上训练有素的正规军,他根本不是对手,官渡之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袁绍仗着人多势众,强行打架,反而被曹操以弱胜强,逆风翻盘,根本原因并不是战斗力的问题,而袁绍集团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组织上的连番失利导致的。

击溃一个强大帝国的永远都不是外敌,而是他自己。

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