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诚去世时,李清照为什么说他“素无分香卖履之意”?分香卖履有什么典故?

陈小兔白又白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叙述丈夫赵明诚暴病临死之际,所做绝笔诗。“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分香卖履”的典故,来自于东汉末年曹操的《遗令》。是曹操在死之前分配死后遗产的遗嘱,曹操要求把剩余的香分给各个夫人,要求他的夫人们在家学习编织鞋子,以卖鞋度日,以保自足。

李清照只所以说赵明诚“殊无分香卖履之意”,是说她的丈夫赵明诚,临死前,只是写了绝笔诗,并没有像曹操那样,对他的妻子和妾有较好的托付,也没有分家产给他的妻妾们,以使她们以后有生活保障。赵明城是撇下了他的几位妻妾,撒手而去的。

只有一点,赵明诚临死将未完成的金石事业,托付给了李清照。


路遥lgy


据说李清照在闺阁之中,就名动京城,引得太学生赵明诚为她大做相思之梦。

据《琅娘记》卷中引《外传》里记载,赵明诚小时候,一日做梦,在梦中朗诵一首诗,醒来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百思不得其解,就向父亲讨教。

他的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吾儿要得一能文词妇也。”明诚大惑不解。

他父亲说:

“‘言与司合’,是‘词’字,

安上已脱,是‘女’字,

‘芝芙草拔是‘之夫’ 二字。

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

长大后有一年正月,赵明诚与李清照从兄李迥外出游玩,在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时与李清照相识。

赵明诚早就读过李清照的诗词,本已赞赏不已,此时一见,便产生了爱慕之意。

赵明诚回去后,便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的字谜方式,委婉地向父亲谈及此事。

赵挺之恍然大悟,便派人去向李清照家去求亲。

于是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他俩是古今人人共同羡慕的恩爱夫妻,神仙眷侣。

这些都可以从李清照本人大量情感深挚缠绵的词里找到证据。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然而好事多磨,由于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首先倡议打击元佑党人,因而造成了李清照父亲李格非的不幸命运,并进而连累李清照。使得李清照不得不与她丈夫分离,只身离京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娘家人,夫妻之间也就产生了感情的隔阂。

另外在宋代达官贵人以及文人士大夫有蓄养侍妾与歌妓的风气。

宋真宗就曾多次鼓励大臣们应当充分地蓄养歌妓来享受生活,他说:“时和岁丰,中外康富,恨不得与卿等日夕相会。太平难遇,此物助卿等燕集之费。”(沈括《梦溪笔谈》卷25)

宰相王曾非常节俭,真宗居然专门派人为他购买侍妾。

李清照与赵明诚特别尊崇的文坛前辈苏轼,平生并不好色,但苏轼自己却蓄养有朝云之类的一群侍妾,而且也不时的携妓吟诗作画,甚至携妓拜见佛门子弟大通禅师,自称“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详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七引《冷斋夜话》)。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赵明诚无论是在太学读书还是在官府为官,都不可能免俗。纳几个姬妾多半出于娱乐的目的,不过是逢场作戏,他的全部感情与心思还是放在李清照的身上。李清照心里非常明白的,所以也并不介意。

后来赵明诚离开青州后,先后在几个州郡做官,尤其后来做了莱州知州,已有经济基础与政治地位,身边萦绕着越来越多年轻漂亮的女性。

而李清照虽然才华出众,气质优雅,但毕竟已近四十。

赵明诚的心思和感情不免开始慢慢转移到那些年轻漂亮的侍妾身上。李清照这般聪颖、敏感怎能感受不到。

大家可能还记得李清照曾写过《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词:

《凤凰台上忆吹箫》 宋·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其实赵明诚重返仕途,前往莱州就任知府时,完全可以携带家眷一同前去,而他没有带李清照一同前往,李清照想跟丈夫一起走,可丈夫并没有带她一起走。李清照这时已经感到了婚姻的危机。所以她在词的最后写到“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词中她还用了两个典故:

“烟锁秦楼”:是《列仙传拾遗》上说的萧史弄玉的故事。

“武陵人远”:是个离别后有外遇的典故,是说刘义庆《幽明录》所载刘晨、阮肇到天姥山采药遇仙女并与之嬅和故事。

通过了解这两个典故,可以猜测出李清照写这首词不只是送别和相思这么简单,她是担心丈夫有外遇:

“难道丈夫真如那两个采药人一样,进入深山,与仙女相会去了!丈夫与那些漂亮的侍妾乘着凤凰双宿双飞,却把自己留在这孤独冷清的房间里!”

另外,李清照还有一处愁,就是不曾生育过。古语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在古代,一个不能生育男孩甚至根本不能生育的妻子,在家中几乎是没有什么地位的,而且最终也会丧失丈夫的关爱以及对家庭财产的继承权。

南宋人洪适撰写的金石文字著作《隶释》中。其中谈到赵明诚身后之事的时候,说到“赵君无嗣”,即赵明诚没有后代。

赵明诚是有侍妾的,但也都未有生养,可见这“不孕不育”的责任是谁?我想大家一看便知。

但在古代,医疗落后,科学观念不发达,舆论一般都会将罪责指向为人妻者。

李清照怎能不愁,不痛苦,不难过。

后来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赵明诚将李清照从老家青州接出,到任所团聚。

这一年的秋天,李清照离开居住了十几年之久的青州,风尘仆仆,前去与赵明诚相聚。

多年难得一通音讯的等待,猜疑,使李清照这次起程前去与赵明诚重聚,不禁心事重重,有许许多多的担忧。

李清照并没有因为独自苦度五年的光阴、而今终于等到了重聚的日子而感到喜出望外。

品味李清照前往莱州途中路过昌乐时所作的《蝶恋花》和初到莱州时所作的《感怀》诗,发现李清照依然没有摆脱愁苦,情绪十分低落。

这种不可明说的愁苦,在《蝶恋花》一词中表现为对闺中姊妹的思念。为何李清照在赶往和丈夫团聚的路上,想念的不是自己的丈夫,而是想起自己的“姊妹”呢?其中的含义是不言而喻的。

都说小别胜新婚,但李清照到了莱州,并没有与赵明诚恢复往日那般琴瑟和谐的生活,她在《感怀》诗中流落出对赵明诚整日忙于应酬,却冷落了自己的不满情绪。

到了莱州,她的最好的两个朋友,一个是乌有先生、一个是子虚先生。那么合起来不就是子虚乌有,什么都没有了吗?这是何等的孤寂。

是赵明诚忽略了她,还是她不想理赵明诚,不得而知……

公元1129年,49岁的赵明诚病逝了,这年李清照46岁。赵明诚给她留下了南下逃难时携带的十五车金石古籍,望着堆积如山的收藏品,李清照百感交集。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记述赵明诚去世时的情景时写道:“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分香卖履的典故”

出自曹操的遗嘱,即《遗令》

原文是:

“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备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白话文就是:曹操《遗令》中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遗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二十公里邺城遗址内),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

现在多用来形容人死的时候也不忘记自己的妻妾(妻儿)。

李清照在这里用这个典故,正面意义是为了突出他们两人最终感情如一,赵明诚临终之际并无牵挂其它女人。他并没有像曹操那样将家中的财产、家业交付给其他的侍妾。而是都留给了自己。这不得不说是对她之前忧愁善感的一种释放。

反面意义却又正好说明赵明诚生前是有侍妾的。


slx孔雀东南飞


先说分香卖履。

曹操临终时吩咐诸妾:“汝等时时登铜雀台 ,望吾西陵墓田。”又云:“馀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为,学作履组卖也。”

见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序。

意思是说,你们把香料分了,自己学学怎么做鞋,卖鞋谋生。

“分香卖履”以后就被用来比喻临死不忘妻妾。

李清照原话是“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这要对照上下文来看,《金石录•后序》写的时候,赵明诚已亡六载,中间国破家亡,风流云散,李清照自己遇人不淑,情感与物质都损失惨重。

同样是这篇文章中,还有另一段话,写于避乱分手之际,“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危难关头,赵明诚的意见是,最后不得已,再和夫妇二人的收藏,一起玉碎。

所以,回到问题中那句话,李清照是说,他们用尽心血倾尽家财的金石收藏,即使到了赵明诚弥留之际,也没想过要卖掉而用来给李清照补贴生活。

因为,那些东西无关价值多少,而是他们爱情的一一见证。


铁剑斋


李清照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很简单,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李清照夫妇,早不是当年婚后如胶如漆、情投意合、共同谱写爱的颂歌的那夫妻二人了。李清照借用东汉末年曹操《遗令》中“分香卖履”的典故,明明白白地表达了自己对丈夫不满的真情实感。

01 “分香卖履”的典故与“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话说曹操临死之前,这个历史上有名的奸雄却有《遗令》之说,相当于遗嘱吧,对妻妾的关爱安排让人感动:爱点香的曹操把剩余的香分给妻妾,而且让她们在家学习编鞋技艺,万一生活无着时可以卖鞋度日,以自保自足。 这就是典故“分香卖履”的由来。

李清照只所以说赵明诚“殊无分香卖履之意”,是说她的丈夫在那年八月十八日,已不能起卧,临死前只写了绝笔诗,此外没有像曹操那样对妻妾有较好的托付,更没有分家产给她们,以使她们今后衣食无忧的遗嘱安排。

02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生活概括

李清照,作为宋代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オ女”之称。她出身名门,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宋史》说他“俊警异甚”;母亲是当代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素养。由是推断,李清照当属才貌双全,有人说她有才无貌不合遗传学规律。

赵明诚,也是了得的人物,其父是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典型的官二代,而且也是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鉴赏大家及古文字研究家。

应该说,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二人志趣相投,感情融治,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美好的东西往往都难以持久,两人的婚姻也远未像后人描述的那般令人垂青艳羡。

典型事例是赵明诚在江宁知府任上时,曾弃城逃跑,原因是他得悉御营统制官王亦阴谋版乱。跑就跑呗,问题在于他自己单独跑了,让恩爱27年的老婆李清照差点儿成了叛军的战利品。理由呢?没顾上!正应了那句老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在《宋史》上有记载,发生在南宋赵构建炎三年(公元129年)。这让李大才女情何以堪?!

究其原因,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虽自视清高,但“嫁鸡随鸡”的封建理念根深蒂固,对丈夫柔情满怀;但赵明诚就难说了,他是典型的“高干子弟”,不仅性格儒弱而且更好声色犬马, 曾因李清照写《词论》得罪一批高官文人而起休妻之心。赵明诚母去世他去江宁奔丧,不带正妻李清照随行,就已证明两人的感情名存实亡。赵明诚所以最终没写休书,是不想得罪老丈人。

03 李清照的第二段婚姻

李清照年近60时,无依无靠,孤独寂寞,顶着世俗之风嫁给了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但好景不长,李清照发现张虚情假意,讨好她只是为了贪求她的财产;张见李清照并非预想中的富婆,竟拳脚相加,导致最后李清照以“妄增举数”为由告发张汝舟造假欺君,——张汝舟被削去官职流放外地,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最终,“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红颜薄命的李清照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度过了自己的晚年,令人唏嘘。


童童读史


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分香卖履,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素无分香卖履之意”就是从来没有为妻儿生活打算考虑过的思想!

李清照为什么会如此说呢,下面看她的丈夫赵明诚生前对李清照的留言:‘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赵明诚叫李清照护送宝物跟随众人逃难,迫不得时要李清照与宝物一起玉碎。金石是夫妻二人半身心血收集的宝物,并著有《金石录》一书。

李清照为什么要在《金石录后序》中说“素无分香卖履之意呢”?显然是突出赵明诚对这些宝物的看重宝及对毕身心血《金石录》看重,比李清照都重要,继而突出《金石录》的重要!

那李清照为什么要用“分香卖履”这个词呢?是不是李清照太多虑,当然不是,显然是有李清照的小情怀在里面!因为之前就有赵明诚因部下反叛而丢下李清照独自弃城逃跑的行为。

这里的“分香卖履”可以理解为散去宝物(多数是奇石,很重)这种负担,让李清照轻装谋生!

这还是应了那句老话:“财多累主(己),实宝伤人”!赵明诚是“玩物丧志”之人!

“分香卖履”典故来源于汉·曹操《遗令》:“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备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说的是曹操如何安排自己死后原来妻妾们的生活!

典故译文如下:

曹操《遗令》中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遗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二十公里邺城遗址内),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


兰影竹风


赵明诚出身宰相门地,其父赵挺之权倾朝野,赵明诚身为豪门子弟,相国寺内与李清照一见钟情,赵明诚早就读过李清照的诗词,常常掩卷暗恋,要娶就娶李清照。

上右元年的元宵佳节,李清照与表姐王楚灵游相国寺,赵明诚也恰与李清照堂兄一起同游,经堂兄介绍,李清照与赵明诚一见如故。

作为太学生的赵明诚,深爱美艳多情的才女李清照,二人的初见,默默许愿相国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也久闻李清照是个集美貌才华于一体的淑女,在儿子的提议下,赵挺之促成了他们的婚姻。

赵明诚与李清照的婚姻,在当时被传为佳话,人人羡慕。婚后的七个月,李清照怀上孩子,孕后的胎检,经御医把脉,胎儿发育不良,原因是赵明诚过量引酒造成,孩子是个傻子。李清照在御医的建议下堕胎。

赵明诚心情不爽,独自一人重游相国寺,与李清照表姐王楚灵不期而遇,王楚灵自从那年元宵夜与赵明诚相识,对赵明诚芳心暗涌,爱上赵明诚,怎奈赵明诚心思全在表妹身上。今日一见,如干柴烈火,激情燃烧起来。

赵明诚与王楚灵在相国寺云开雾散,王楚灵品尝了人生第一次高潮之后,对赵明诚恋恋不舍,二人商议把相国寺的西厢房买下来,作为相会之所。后来王楚灵在相国寺私生一子,被丐帮帮主洪六养大,起名洪七,就是丐帮帮主洪七公。王楚灵嫁给秦桧,历史中臭名昭著的王夫人,害死岳飞,东窗事发,正是李清照表姐王楚灵。

李清照因为表姐和赵明诚的野合,曾经给王楚灵写过信,信中提到,你我如手足,怎么能分香卖履于彼此卧榻呢?李清照是说表姐不应该脱了鞋子,把自己的体香让不相干的男人享受。分香卖履,实际暗喻表姐王楚灵行为不轨。

赵明诚仕途几度沉浮,35岁患上前列腺疾病,虽有纳妾,都无生育。49岁死于前列腺。正史记载,李清照晚年定居合肥,抚养自己的养子朱泉长大,朱元璋是朱泉第五代孙,朱元璋封李清照为词德皇后,是有历史根据的。


白这个颜色


答:首先要说的是题主打错一字真的谬之千里。原文所记的是“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赵明诚临死前写的一些作品中,没有讲到挂念妻儿之意,并不是他们不恩爱,而是李清照明白到底什么才是真爱。

赵明诚和李清照相知相守30年,算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恩爱夫妻的典范。而分香卖履这个词语也特别好玩,一般情况不常用。

最初使用这个词语的是曹操,他在临终前对家里人说“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曹操到死最挂念的居然是他的那些美女们。他是否想到了这些美女都被他的儿子曹丕一并纳入了后宫。不用分香了 直接父子共享了。

在中国古代女子总是弱势地位。经常处在多个女子共同伺候一位男人的情况。当家里的男人死后,对于诸位妻妾的安排就成了一门大学问。如果家里的大房正妻还在,那么后面进来的这些侧室就会受到更多的欺负,甚至被逐出家门也是不为过的事情。这是正妻的权力,也是她成为寡妇之后最要做的事情。

我们看赵明诚,虽然也有许多的小妾,但无法和李清照相比。也许这些小妾不过是闺房之乐尔,而李清照那是真正的灵魂伴侣。

国破、家亡。

南渡之时带的是众多的金石古玩,如同后世抗战时代的故宫博物馆搬家。而这里只是一对普通夫妻带着宝贝的南渡之旅。

可惜走到了一半丈夫还死了。

李清照想哭,但没有哭。丈夫不会想让自己去卖草鞋去的,因为她还有重任。那就是这些金石古玩,这些来自“远方的哭声”。

一段将近三十年的美满姻缘就此落幕,另外一个境界的李清照却站立起来。


南阁水哥


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她的前半生可以说是在一种非常优越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家中藏书不可胜数,在这样一种浓厚文化气息中生长起来的李清照,年纪轻轻就颇有文采。

1101年,也就是她17岁时,嫁给了同样有着浓厚文化气息的赵明诚。赵明诚在当时也是了不起的人物,他父亲是曾经做过北宋宰相的赵挺之,他本人一直致力于金石文学的研究。可以说,这是一对难得一见的神仙眷侣,在重文轻武的宋朝,如果生活一直这样下去,那么他们夫妻俩将会无比幸福。

可惜的是,美好的生活被金军打乱了,1127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爆发了,北宋灭亡。金军一路南下,北宋军民向潮水一样向南方撤退,在撤退的滚滚人流中就有李清照。

赵明诚此时先一步已到江宁出任知府,并且等候李清照的到来。没有想到,刚一上任不久的赵明诚遇到了江宁兵变,因为害怕,赵明诚弃城而逃。兵变被平息后,赵明诚返回江宁,见到李清照,夫妻相对,看似恩爱依旧,李清照的心中却对丈夫的所作所为产生了厌恶情绪。

金军在进一步向南方逼进,赵明诚夫妇只得继续向南方撤退,奔波、劳累、压抑、愤怒,让本就体弱的赵明诚一病不起,结果赵明诚于1129年病故。赵明诚去世后六年,李清照在整理《金石录后序》时,提到了一句话,也就是题主题目里所说的“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分香卖履的典故出自三国时曹操临死前写下的《遗令》,大意是说把香分给自己的妻妾,现代意引申请为临死前对妻儿的照顾。

李清照在这里引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丈夫赵明诚死的时候没有对她作出相应的安排,让她无以为生,这是一种含嗔般的抱怨。李清照确实是中国古代少有的才女,可是她同时还是一个女人。

在古代,女人只能完全依附于男人而生活,自己是没有生存能力的,李清照也是如此。由于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李清照被迫于1132年嫁给了张汝舟。可是这个张汝舟只是垂涎于李清照的财产,婚后当发现李清照的财产都是一些书籍之后,开始对李清照拳打脚踢。这段婚姻不到百日就宣布结束了。

这之后,李清照再也没有考虑过个人的事情了,她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全部这之后,李清照再也没有考虑过个人的事情了,她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全部洒在了诗词歌赋上。她从婉约派的诗词风格中跳出来,逐渐向豪放派转变,写了大量激励南宋将士抗金报国的诗句,慷慨激昂。

然而,赵明诚在她心中依然有着不可动摇的位置,她生命中的最后几年,一直致力于整理丈夫的遗作《金石录》,公元1155元,一代词人李清照怀着对丈夫的眷恋,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故国远去的悲伤心情,在苦闷中离世,走完了极富传奇的一生。


小小嬴政


赵明诚去世时,李清照为什么说他“素无分香卖履之意”?分香卖履有什么典故?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写的是:

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赵明诚《金石录》和欧阳修的《集古录》齐名,是赵、李夫妇二人共同完成的金石巨著,著录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中国金石学在前人中被称为“欧赵之学”。

《金石录》有赵明诚自己写的前言和好友刘跂写了后序,但是近代之闻名大都是因为李清照所撰写的《金石录后序》,李清照的《后序》详细记载了赵氏夫妇收集金石拓本、书籍、古器以及最后逐次散失的经过,与社会研究、历史研究、文学研究都有意义。

而这段话就是写得赵明诚去世时的事情。

我在仓皇悲痛之中不敢问赵明诚的后事安排。到了八月十八日,赵明诚已经不能起身了。拿了笔写诗,然后去世了,完全没有说对家中事物和我的安排。

这里的“分香卖履”是指对未亡人未来的安排。并不单单是指家中的金石宝藏和身后事。因为这四个字是有典故的,出自曹操的《遗令》,也就是曹操临死前的遗书:

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备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我的婢妾和乐工都很辛苦,让她们住在铜雀台,并好生相待。在铜雀台的正堂上安放一个六尺长的床,挂上灵幔。早晚供上肉干、干饭之类的祭物,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就向着灵帐歌舞。你们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的西陵墓田。我遗下的熏香可分给诸位夫人,不要用香来祭祀。各房的人没事做,可以学着编织丝带子和漱鞋子卖。我一生历次做官所得的绶带,都放到库里。我遗留下来的衣物、皮衣,可放到另一个库里,不行的话,你们兄弟就分掉。

一代奸雄,临死之时,对身边人安排如此仔细,连未亡人的生计问题都考虑到了,当然最主要还是希望她们能够活下来多想着自己吧。“分香”、“卖履”是他为妻妾们想到的自给自足的生计,也算是操尽了心。

所以后来就把“分香、卖履”连在一起,用来表示临死之人对于妻儿财产的安排,也指代人之将死。唐朝罗隐曾赋《邺城》诗:

台上年年掩翠蛾,台前高树夹漳河。

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

英雄也好,凡人也好,临到分香卖履的时候,能有多少区别呢?

曹丕是否按照《遗令》做,曹操又有什么办法?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成语“分香卖履”,出自三国曹操《遗令》记载中的“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这句话,这段文字后来演变成了一句成语,叫做“分香卖履”,意为临终弥留之际顾念妻室而留下琐碎的遗嘱。

曹操一生大志,于垂暮之时唯有担心于家人的琐碎,更显出其内心渴望,所有大英雄的内心里对家庭温情的渴望更甚。

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而赵明诚一生对金石古董迷念,留下诸多纪念,李清照也颇有此造诣,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这些贵重之物最易被遗弃。赵明诚对这些宝物及对毕身心血《金石录》看重,比李清照都重要,就是希望李清照完成其此生所愿!

而李清照为什么要用“分香卖履”这个词呢?这是李清照的小情怀,是文化人特有的一种寄托情感的情绪!

李清照的诗词里细细品味有类似的情调、情绪、情结!

后来的李清照费劲千辛万苦,甚而宁愿离婚(与被骗的渣男结婚,察觉渣男的用心就是想骗那批金石古董)坐牢,也是想保全赵明诚的此生心血!

如果没有一定的情感,以及志同道合的志向,一个女人是不容易做到的。

李清照的难谁人能懂呢?!一生所爱,但齐心很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