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忧患意识应对“大考”

庚子鼠年春节,一场没有硝烟的遭遇战不期而至,突如其来的疫情,猝不及防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应对的一场“大考”。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


保持忧患意识应对“大考”


  领导力是国家治理的根本和核心

  出色的领导力是国家治理的根本和核心,也是汇集凝聚合力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制度优势为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保障,也为这次防控疫情提供了坚实支撑。在这场总体战中,由于疫情影响到全局,只有发挥党的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才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因此在整个疫情防控防治中,党的领导贯穿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既有核心的引领,又有中心的聚焦。正是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各省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凝聚全国人民力量共同抵抗疫情,防控工作才能有力有序推进,形成抗疫的强大合力。

  动员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表现

  评价一个国家治理能力首要的是看动员能力,国家治理能力强,就是体现为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只有具有强大动员能力,才能够高效地集合资源,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凝聚形成整体的合力,从而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此次疫情是一种突发性的社会灾害,其传播之快、影响之广、治理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因此没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很难有成效。疫情防控防治是一场人民战争,必须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而且上下同心、众志成城才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国行动速度之快、动员能力之强、规模之大,让世界惊叹。中国在短时间内完成一项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处处彰显出中国非凡的全民动员能力,这对决胜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执行能力体现的是国家治理效能

  制度执行力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没有制度执行力就没有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制度”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是通过执行力来体现的。否则,再好的制度也是摆设。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击战充分体现了“中国制度”可以更好地凭借强大的政治体制机制生成强大行政执行力,这种强大执行力可以更好保证处理好疫情防控防治中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应急性大考。中国的疫情防控实现从决策到执行的无缝衔接,全国迅速编织起一张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渗透到社区和农村的疫情防控网络。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疫情防控正在取得积极进展。疫情大考是一面镜子,既反映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也暴露了有待加强的某些弱项短板。比如,一些地方和部门暴露出在预防预警、先期处置、应急能力、市场监管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必须引以为戒。所有这些问题,反映出的正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的短板甚至是缺陷。其经验教训很可能将成为我们未来完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财富。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的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在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面临各种“大考”,仍然需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不断增强治理的综合能力和驾驭能力,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via 社会科学报 点击“了解更多” 获取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