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母"的由来

木匠师傅使用的“墨斗子",其一端栓着一个金属的锥状物,你知道它的名称吗?

传说,鲁班末了又收了一个爱徒,不仅聪明好学,还善解人意。时间长了,他发现师母每天忙于家务,闲暇之时还要帮助师傅扯绳放线甚是辛苦。于是他想,要是有一个能替师母放线的东西就好了。

经过细心琢磨,终于有一天想出办法了。他找来一根小铁棍儿,按照自己设计的长度,取其一节在石头上打磨,将一头磨成锥子状,另一端煨成一圆圈。然后将此物拴在“墨斗″一端的墨线上。即墨斗外面的那头儿,这样便于伸拉。使用时,将其插在木头的一端,师傅就可以自己放线了。这样就把师母替换下来,免去过度劳作之苦。

过了几曰,小徒弟问师缚,此物使用如何,师缚很满意,赞道“这个小物件甚是好用。"小徒弟接着说“此物无名,烦劳师傅给起个名字。″鲁班稍加思索,说道“就叫它‘替母.好了。″从此,墨斗一端的这个酷似铁锥子的小物件,便有了自己的正式名称。

(据蔡福俊口述加以整理)。

九穗嘉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