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的老师、清华大学国学创始人吴宓和民国第一海归女博士毛彦文有怎样的爱恨情仇?

秉烛读春秋


吴宓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不仅一手创办了清华大学国学院,还在教育方面很有成就,比如钱钟书就是他的得意门生。然而这个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人却在感情上一直饱受诟病。特别是他和第一海归女博士毛彦文的一段纠葛,更是被后世津津乐道,那么这究竟是一段怎样的爱恨情仇呢?

(吴宓)

吴宓在认识毛彦文之前,便通过毛彦文的未婚夫朱君毅读过不少她的书信。

当然,书信是写给朱君毅的。

说起来,朱君毅是毛彦文未出五服的表哥,两人年纪相差4岁,是青梅竹马的感情。

其实,毛彦文早年有过婚约。

在她9岁的时候,父亲便为她订下一桩婚事。

这桩婚事最终以毛彦文的逃婚而告终结。

怂恿毛彦文逃婚的正是朱君毅。原来在这之前,朱君毅便和毛彦文私订终身了。

事情发生后,毛彦文的父亲只得赔了些钱给对方,算是平息了风波。

毛彦君18岁的时候,在朱君毅的努力下,家人被说服,并为他们订了婚。

当时,朱君毅就读清华大学,而他的同桌就是吴宓。

在读书期间,热恋中的朱君毅经常把毛彦文写给他的书信给吴宓看。

吴宓就从这些书信上,认识了毛彦文,同时毛彦文的文采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吴宓和朱君毅大学毕业后,分别前往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而毛彦文也以浙江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进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院进修外语专业。

1918年,昔日的清华大学同学陈烈勋给吴宓写了一封信。

原来,陈烈勋要把他的妹妹陈心一介绍给吴宓。

(吴宓与陈心一)

陈心一毕业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担任小学教员。

由于心气较高,一般的男子都看不上眼,所以一直拖到24岁还未结婚。

陈烈勋说,陈心一非常仰慕吴宓的才华,一直有和他交往的心意。

看完陈烈勋的信,想到居然有一位女子对自己倾慕不已,吴宓不由得心弛神荡,决心回国去见一见陈心一。

巧的是,吴宓听朱君毅说,陈心一是毛彦文的好朋友。他出于谨慎,便向毛彦文打探陈心一的兴趣爱好等。

毛彦文于是写信给吴宓,认真告诉他说,陈心一做贤内助那是相当适当的。但如果要娶善交际会应酬又通英文的新式太太,那最好另做打算。

但是,吴宓似乎还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只是觉得一定要去看看这个仰慕自己的女子。

所以,他匆匆回国,并在杭州拜访了陈心一。

没想到在陈心一那里,他却见到了毛彦文。

陈心一是温柔乖巧的女子,吴宓对她似乎也没有什么不满意。

不过,在陈心一家里时,毛彦文由于要回北京读书,特意来向陈心一告别。她的出现,给吴宓再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来,毛彦文不仅比陈心一生得好看,而且她落落大方,在交际方面更是得心应手。

尽管印象深刻,但终究是好朋友的未婚妻,所以吴宓只好按捺住对毛彦文的好感,不久后便和陈心一举行了婚礼。

1924年,吴宓和朱君毅双双回国,并在南京大学担任教授。

此时,毛彦文已经26岁了。在当时,这个年纪已经是老姑娘了,所以再不结婚,年纪也有些拖不起了。

(朱君毅)

没想到,朱君毅却给毛彦文写了一封信,表示他们俩是近亲,为后代着想,必须解除婚约。

这下,毛彦文傻眼了。要知道他们可是几经抗争才走到一起的,眼看就可以谈婚论嫁了,对方居然、毁婚了。

无奈之下,毛彦文找到吴宓夫妻,希望他们能从中斡旋。

可惜吴宓的嘴都磨破了,却依然无法改变朱君毅的决定。

尽管万分难过,毛彦文只得同意解除婚约。

毛彦文失恋了,吴宓觉得有责任安慰她。在这个过程中,毛彦文也对吴宓有了更多的了解。

不久后,吴宓受聘于清华大学。在那里,他参加了同事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结合,在当时闹得满城风雨。受到的指责和阻挠更是多不胜数。尽管他们的结合被看作是大逆不道,但他们却依然顶住了社会上对他们的嘲讽和讥笑,最终走到了一起。

吴宓对徐志摩的勇气大为赞叹,同时他也觉得既然他最爱的是毛彦文,那为何不能仿效徐志摩呢!

这之后,吴宓开始以各种理由接近毛彦文。甚至在毛彦文回到杭州后,他还以“到广州办事”为由,骗过妻子,匆匆追到杭州与毛彦文见面。

对于吴宓来说,尽管毛彦文对他的追求无动于衷,但是他反而更加爱恋毛彦文。

对于毛彦文来说,吴宓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又在大学做教授,实在是个很好的对象。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他是个有妇之夫。

(毛彦文)

就在吴宓狂热地爱恋着毛彦文的时候,他的妻子陈心一偷看了他的日记,发现了这个秘密。

陈心一当时已经是3个女儿的母亲了,她不愿意失去这一手经营起来的家庭。所以当吴宓回来后,她便直接对吴宓说,只要吴宓和毛彦文没有亲密的行为,她可以当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只要吴宓从此不与毛彦文往来。

但是,吴宓却认为,他和毛彦文的爱情是精神之恋,这珍贵的感情绝不能为现实打败。

陈心一为了捍卫家庭,又背着吴宓给毛彦文写了一封信,希望她不要介入自己的家庭。

毛彦文信誓旦旦地表示,她和吴宓只是朋友绝非恋人。并且她还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要和吴宓有恋爱关系。

毛彦文的回信,陈心一并没有给吴宓看。吴宓还受着那柏拉图恋情的折磨,一心想在北平给毛彦文找一份工作,好让她离自己更近些。

然而,工作是找到了,毛彦文却拒绝了他的好意,准备到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

被拒绝的吴宓内心不免自责,认为是自己没能给毛彦文安全感。所以,他思前想后,不顾众人劝说,还是和陈心一办了离婚手续。

吴宓在办完离婚手续后,立刻到杭州去见毛彦文,并向她再次表达了自己狂热的爱意。

然而,毛彦文却冷静地告诉他,自己就算一定受形势所迫,必须结婚,也只能找一个初婚男子。

就在毛彦文出国留学时,吴宓也开始到欧洲各国游历。

在这一时期,吴宓给毛彦文写过不少信。当他游历到巴黎时,他给毛彦文拍了一份电报,表示如果毛彦文不来结婚,他就和毛彦文分手。

此时的毛彦文已经32岁了,再加上由于吴宓一直苦苦追求她,所以她的内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她抱着结婚的目的,前往巴黎。

然而,当两人见面后,吴宓却犹豫不决。仓皇之下,他许诺毛彦文,再等4个月回国后结婚。

(毛彦文和熊希龄)

两人在归国后,吴宓不仅没有再向毛彦文提结婚一事,还移情别恋,跑到杭州去,向才女卢葆华求爱去了。

毛彦文一气之下,接受了前北洋政府总理熊希龄的求婚。

此时,毛彦文37岁,熊希龄已经66岁了。

此时的吴宓呢?由于卢葆华拒绝了他的求爱,他正想回头再与毛彦文谈婚论嫁。没想到,却收到了毛彦文的的结婚请柬。

悔恨之余,吴宓只得将他对毛彦文的感情写在诗中。据说他先后写了30多首诗,不光拿到报纸上发表,还拿到课堂上读给学生们听,一时闹得全校师生都笑话他。

吴宓的朋友们觉得他这样做,实在有损知识分子的尊严,于是委派金岳霖去劝说。

金岳霖就给他打了个比方,说他写诗没有问题,但诗中涉及毛彦文就成了私事,私事就不好拿到报纸上广而告之。就像天天都要上厕所,谁会为此大做宣传呢!

吴宓听完,怒不可遏,拍着桌子大吼:“我的爱情不是上厕所!”

金岳霖也觉得自己的比方好像不恰当,于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听吴宓白白地骂了他一顿。

毛彦文和熊希龄的婚姻只维持了两年,熊希龄就病逝了。

吴宓听说后,百感交集,再次追求毛彦文。可是面对吴宓的求爱,毛彦文无动于衷,自此再也没有给过他机会。

那么,毛彦文当初答应前来和吴宓结婚时,他为什么却偏偏拒绝呢?有人认为,吴宓的所谓爱情,其实只是一种精神恋爱。这种精神恋爱,只有没得到才异常美丽。一旦到了谈婚论嫁的实际问题,吴宓就接受不了了,所以才畏惧逃避。

也许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吧,谁知道呢!

(参考资料:《吴宓日记》《往事》等)


张生全精彩历史


作为著名的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吴宓的才华不用多说!何况他的席下还出了钱钟书这样一位文坛达人,就这一点足够他享有盛名了!但就是这样一个知名人物,他在感情上却是剪不断理还乱,一生困于情背负情感重压而无法解脱。

我们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也可以这么说:吴宓和毛彦文的爱恨情仇完全是一系列的巧合造成的!为什么呢?那我就慢慢道来!

首先咱先理顺这几位达人之间的关系!吴宓在清华有两位玩的不错的同学:一个是陈烈勋,一个是朱君毅;当时的情况是这样:陈烈勋有个妹妹叫陈心一,由于是非常要好哥们,再加上吴宓玉树临风才华横溢!所以陈烈勋就把妹妹介绍给了吴宓!当然这陈心一也是位有才有貌的女孩子,这样吗正处于青春期的吴宓没有多想就同意了!

咱再讲一讲朱君毅和他的表妹毛彦文:他们两可是姑表兄妹呢!毛彦文的母亲和朱君毅的父亲是亲兄妹,这位表哥比毛彦文大四岁,两人可谓是青梅竹马暗生情愫!后来表妹毛彦文在表哥的忽悠下,选择了逃避原本订好的婚姻和表哥在一起了!

到这里本来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太平无事了啊!可是生活就是这样的,得不到的的东西是最珍贵!而容易得到了的就不会太珍惜!吴宓和陈心一婚后越过越觉得两个人性情兴趣都是三观不合!而这边朱君毅独自去了哥伦比亚大学读书,见过更广阔的天地后,他就对当初深爱着的毛彦文就爱的不那么深了!以至于后来发现了两人间有一个重大问题:两人属于近亲!读到这里,就让人为表妹毛彦文鸣不平了,你这小子早干啥去了!念头一起,他就写信给毛彦文两人不能再一起的理由,把在国内的表妹都气晕了过去!

现在咱再说说吴宓和毛彦文这两位主角的爱恨情仇了!其实在没结婚前,吴宓就看过毛彦文写给表哥朱君毅的书信,那时的吴宓透过字里行间就对这位善交际、会英语、性格开朗、人还漂亮的女孩,产生了一种朦胧的感情!巧合的是妻子陈心一和毛彦文还是闺蜜!知道朱君毅和毛彦文分开后,他就不再忌讳的要求和毛彦文见面,很快,吴宓那积压已久的炽热的爱像烈日之火般喷向毛彦文,这让毛彦文受到了不小的惊吓,吓得连忙拒绝,万万不可,除了陈心一是她闺蜜以外,还有就是这传出去名声也不太好啊!

事情到这个地步,其实毛彦文还是比较看得明白吴宓这个人的,也夸吴宓是一位文人学者,心地善良,为人拘谨,有正义感,有浓厚的书生气质而兼有几分浪漫气息。可难受的是毛彦文,夹在中间狼狈不堪,一面是吴宓的狂热不减,一面是伦理的担忧,不过,最终毛彦文还是在吴宓的狂轰滥炸下有所心动,似乎有和吴宓在一起的念头!

一九三一年三月,吴宓正好去法国访学,他就发电报让毛彦文来见面,说你快来和我结婚啊,你要是不来的话,我马上就和你分手,毛彦文正好当时有休假也希望就彼此的关系能有一个交代,毛彦文那时候算是一个大龄女青年了,她内心渴望安定渴望一个家,可当毛彦文来了之后,吴宓怂了,他觉得还是再看看,再想想,这搞得毛彦文很是郁闷,她哭着说:

“ 你总该为我想想,我一个三十多岁的老姑娘,如何是好。难道我们出发点即是错误?”吴宓倒是很冷静地回答:“ 人时常受时空限制,心情改变,未有自主,无可如何。”

所以说,生活中得不到的就是最美,而一但得到就会失去了新鲜神秘感!后来,这吴宓又跑到杭州和一个叫卢葆华的女孩去热乎去了!……

而接连受到感情创伤的毛彦文一气之下索性嫁给了一位叫做熊希龄大她三十岁的男人!后来她在回忆录里写道:“ 这颗无意中种下的苦果,令我一生尝尽苦汁,不光丧失家庭幸福,且造就灰暗一生,壮志消沉,庸碌终身!”

而吴宓的一生,他骨质里的伟大与卑微、固执与脆弱、多情与冷漠、迂腐与浪漫、拘谨与开放并存!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写到:“ 生平所遇女子,理想中最完美、最崇拜者,为异国仙姝(美国格布士女士),而爱之最深且久者,则为海伦(毛彦文)。故妻陈心一,忠厚诚朴,人所共誉,然宓于婚前婚后,均不能爱之。余之离婚,只有道德之缺憾,而无情意之悲伤,此惟余自知之。彼当时诋余离婚,及事后劝余复合者,皆未知余者也。”……

观完吴宓和毛彦文的故事,只能仰天一声长叹:红尘俗世纷纷扰扰、爱恨情仇孰是孰非,只待后人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