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清明节祭祖是迷信,你支持还是反对,若支持,请说理由?

职场焦点


古有:“国之大事,在是祀与戎。”就是说的祭祀与战争是国家级的大事,需要重视。

《周礼》有明确的祭祀仪轨,及级别规范。礼乐崩坏后,孔子重新整理《周礼》,并被后代帝王重视并采纳。可见祭祀的重要性被历代君王所重视。

清明祭祀,与《周易》有关,乾卦为天,上爻为太庙之爻,为戌,与辰相应,故此,辰月为祭祀相关,辰在节气中是对应清明节气,故此,清明自古为祭祀之节日。戌为狗,所以狗是祭祀之物。老子《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中就是用草扎的祭祀用的狗。

祭祀是缅怀先人,是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是值得肯定的。

只要形式上不违反国家法律规定,还是要传承这种文化。

每年学生烈士墓前献花扫墓,也是在弘扬继承先辈遗志的精神。

不赞成搞封建迷信,但优秀文化传承还是要坚持发扬的。


大易经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关于清明祭祖本人是支持的,人永远在寻找自己从哪里而来,寻根是生命的本能,也是情感的需求,而祭祖就是让我们始终记着那些和自己有关系的人,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有了今天的自己。而关于祭祖的意义我们要从信仰说起。

信仰不是迷信,信仰是生命里的光

迷信与信仰本来就是两回事,迷信是说你信仰的东西有或没有,信了科学证实的没有的东西就被称作迷信,这种论调是不是可以再商榷一下?信仰本就没有对错之分,那么何为信仰?

信仰的原始意义:

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天地与祖先是人类、万物之根本。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的产生是源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

信仰是一种主观的存在,是心灵的产物,更是情感的需要。而人是情感的动物,有情感,就会有信仰。很多国家仍然是全民信仰宗教的国家,而中国似乎没有一种宗教让国人集体信仰,但中国人绝不是没有信仰的人,相反,中国信仰的很多,信仰儒家仁义孝道,信仰中国共产党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信仰一切正义而美好的东西。

那么祭祖是一种什么信仰呢?他是仁义孝道信仰的一部分,对长辈的孝,不仅表现在对生者的关心照拂,也表现在对他们死后身后事情的处理。而祭祀这种形式,只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这个人曾经存在。

敬畏生命,活在当下: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从哪里来,祭祖的形式提醒了我们的来路,让我们敬畏亡者,悼念亡者,而到哪里去的问题,让我们在祭祀的过程中敬畏生命,生命不是自己能选择的,而死却不是可以随意行使的权利。哪怕生活不易,也要努力的生,而不能轻易的死。如果有来路,那么生必有归途,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信仰。

生活的仪式感——祭祖也是一种仪式

我们常常呼吁生活要有仪式感,小到生活里每一个小小的纪念日,家人的生日,亲戚朋友的婚丧嫁娶,甚至是孩子的入学,某一次获奖,工作取得的小成绩········ 那么祭祖这件事为何不应该列在生活的仪式里呢?

祭祖这个仪式自古有之,古来皇家重视祭祖,小门小户也都尊重祖先,供奉祖先牌位,而中国很多地方的家族,都流传着家谱,世世代代传承,不敢断裂。这种仪式让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珍视自己的存在,“我”已经不是单独的我自己,我是这个血脉相承的系统的一部分,使命感爆棚,从而成为人生努力奋斗的动力。

祭祖让思想有所依托:又有多少人,半生活在回忆里?世上有多少人得意,就有多少人失意,这些失意的人又如何在生命里找到寄托,继续前进的道路呢?有时候就是靠记忆和过去的鼓励。也许现世里再不曾有人能走进自己的世界,但是靠那些过去,靠曾经的那些人或许可以挨过此生。

结语

又到一年清明时,不妨放下生活的脚步,漫步到野外,怀念曾经和我们一起活在这个世界里的人,一把鲜花献给他们,因为过去的人从不曾被遗忘,我们中的都很多人也都将在未来活成不朽。


夕露沾衿


清明节作为我们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另三大分别为端午节、春节、中秋节)之一,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自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以来,很多人都会趁此假期回老家扫墓。2006年,清明节还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知哪里的迷信之说?

清明节对现代人的意义,不仅仅只是一个节日,也是活着的人对逝去的祖先的一种哀思,也是家族与家族之间的一种联结。

我是广东人,我们那清明节还是蛮注重的,没什么意外的话,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会回老家去参与扫墓。清明节扫墓祭祖,我认为这三点是很有意义的:

一、加深亲人之间的感情联结

清明节来临,分家的兄弟会商量好一起去给共同的祖先扫墓,一起结伴而行,一起给长满杂草的坟墓除草,大人、孩子一起,很是热闹。

平时大家都各忙各的,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除了春节,很少有时间这样聚在一起。而且大家的心思都是一样的,会因为这一场扫墓,回想起共同有过的那些逝去了的岁月,给孩子们讲述兄弟间共同拥有的回忆,以及逝去的老祖宗的故事。可以说清明节给了亲人间一次很好的感情联结。

二、扫墓踏青,把春天带回家

清明节正处在美好的人间四月天,春风把绿色吹得更绿,把红色也吹得更红。鸟啼虫鸣,山风习习,山林中到处呈现出一片片翠绿,翠绿中时不时现出一片粉红色,那一定是杜鹃花了;还有一片片像宝塔一样笔直坚挺的黑褐色,那就是春笋了。

我们那里的人扫墓回来,总是会带回来几根还嫩着的春笋儿,剥去黑褐色的外壳,取雪白的笋肉,或煲汤或晒笋干或淹酸笋都是极好的。

平时太忙,没有时间去踏青,正好趁清明节去踏上一回青,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让我们记住那些为了革命牺牲的先烈们

有国才有家,有了先烈们用生命筑起来的新中国,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和平年代和美好生活。不管过去多少年,我们都不能忘记、也不能让孩子们遗忘了那些逝去的革命烈士。而清明节就是一个能让我们缅怀先烈们的节日,用文字、用鲜花寄托我们的哀思,让革命烈士的英魂永存。


所以清明节扫墓祭祖,不仅不是迷信,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你们认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