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超国民待遇”现象?

老树书法


题主提到的超国民待遇现象是指——

➹上海一个“洋女婿”入境后不愿被隔离,当地居委会不但没有强制隔离,反而帮其开绿灯。
➹在某集中隔离点,外籍人士频繁索要咖啡、果酱、西餐巾等不必要物资,导致工作人员频繁穿脱防护服,疲于奔命。

说到底,出现这些事,根源在于崇洋媚外、奴颜婢膝的心理仍然深入某些人的骨子里头。

外国的月亮圆,金发蓝眼的外国人就比我们中国人高一等,外国人惹不起,就是这些人的想法。

什么是超国民待遇呢?

据网络料显示:是指中国在同等条件下给予外商直接投资高于本国国民投资的待遇,如在税收、投资、外汇管理等方面享受许多优惠政策。

在企业管理方面采取这些优惠政策,可以更好的吸引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好处。

但是在疫情期间,对本应隔离的外国人不隔离,对过分要求的外国人采取超国民待遇,是希望更多的外国人来中国避难吗?

防控境外输入,必须一视同仁。

孔子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的确,外国友人到华来访,我们应该注重一些礼节,表示我们的友好与诚意。

外国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我们也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方便,显示我们的热情。

但是,在疫情防控的这个非常时期,必须一视同仁,不能搞特殊了。

因为防控疫情制定了一些制度,在制度面前不能搞内外有别。

上海“洋女婿”事件本应属于违反规则的事情,没想到被一家媒体作为正面案例大肆宣传。你们想干什么?让全国人跟着这个社区学习,把老外们伺候的舒舒服服,赏给你一块银元吗?

我去!

赶紧吃点钙片,补补你们的软骨病,让骨头都硬一些,不要看到金发碧眼的老外就打怵!

今天的中国不再是积贫积弱的时代了,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甚至是强国,特别是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更是彰显了大国的力量!

作为中国人,应该挺直腰板做人了,让超国民待遇走开!



朗月寒雪


最近发生的几件国民待遇的现象让人挺郁闷的:

上海一位有疫情严重国家旅居史的“洋女婿”入境后不愿意被隔离,当地居委会非但不强制其执行,反而帮其做工作开绿灯,还把它作为“正面事例”宣传;

在一个集中隔离点,一些外籍人士频繁索要咖啡、果酱、西餐巾等不必要物资,导致工作人员频繁穿脱防护服,几乎成了他们的保姆和保洁。


说实话,看了之后挺不爽的,这些外籍人士到中国,是来避难的,我们能让他们进就不错了,怎么还有这么高的待遇?我们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他们就等着伸手?不但妨害社会公平,更侵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利益。


这不合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超国民待遇的现象。


1,有些人跪着习惯了,让他们站起来就难了。


清末以来,我们国家一直被列强欺侮,在那代人的潜意识中,蓝眼睛白皮肤黄头发的外国人,就是洋枪洋炮的象征,他们太厉害了,侵占我们的家园,杀害我们的同胞。


列强入侵的历史记忆给大家的伤害太大了,从某种程度来说,有些人一旦怕习惯了,就很难反抗了。


2,经济领域方面对外国人的特殊优惠。


在改革开放早期,中国经济十分弱小,为了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外资进入中国可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那时就产生了“超国民待遇”的说法和争议。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强大和法制不断完善,建设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成为现实要求。随着2008年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的出台,外资享受“超国民待遇”的政策被逐渐扭转,今天的外资外企,基本是作为中国市场主体的平等一员参与市场竞争。

今天的中国人,每年有1亿多人次走出国门游走于地球村,许多人具有全球化的广阔视野,内心更为自信自尊,面对外籍人士已能自如地平等交往。


而外籍人士来华也不全是高素质,也有很多人糟糕透顶。他们跟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同,也很容易引起矛盾,没必要惯着他们了。

3,关于外国人居留条例。


前段时间,《外国人永久居住条例》引起舆论强烈反弹,原因也是外国人享受的在华超国民待遇。网友们担心的,不是外国人过来会出现什么治安问题,而是担心他们享受超国民待遇。


网友说:当代中国仍然是一个资源高度紧张,内部竞争激烈的国家,大多数中国人需要通过艰苦的斗争才能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在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大环境里,一个外国人凭啥就能凭借外国人的身份享受我们的劳动成果?凭啥拿走我们本就紧张的资源?


低素质的外国人过来,免谈,他们是洋垃圾,不是好人。

还有那些持有外国身份的中国人。这些人本就是国人,也主要工作生活在国内,却依靠外国人的身份享受着超国民待遇。当初选择放弃国籍跑出去的人,现在再回来是享受超国民待遇,你答应么?


国籍不是说放弃就放弃的,这需要代价。对于毫无贡献,只图方便和福利的人,应该放弃外国籍而不是指望绿卡。


咱们中国现在发展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中国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但是,很多国家依然看不起我们,觉得我们还是封建落后的大清朝,你说,咱们还能示弱么?肯定不行。

疫情现在还没有结束,我们必须严防死守,对所有人员必须一视同仁。只要入境,都必须进行集中隔离,不能有“特殊待遇”。谁要是搞超国民待遇,不好意思,大门对你关闭,哪来的回哪里去!


想获得更多认知突破,欢迎关注@新真知。


新真知


严肃对待“超国民代遇"现象

超国民待遇,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中国极贫极弱的年代,民国时期外国人公然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写着“华人如狗,不得入内"。引起中国人的愤怒与声讨。

中国在改变开放之初,为了吸引外资,也曾给外资企业丶外国人税收优惠丶建厂优惠等特殊待遇。当时的“超国民待遇"现象,曾引起社会长期的热议。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制度的完善,一个平等竞争的社会生活环境逐步建立,2008年中国统一的所得税法出台,中国境内平等竞争的局面产生。

一些在国外生活的中国国民,自以为到国外喝了几口洋人的水,吃了几餐洋人的饭,就成洋人了,千方百计在国内同胞面前显摆,表现自己不一样的超国民姿态。

中国每年有数千万人走出国门,有的生活在国外世界环境,有的加入了外国籍成了华人,有的成了华侨,有的甚至嫁了外国人,他们回(来)到国内以老外自居,向国内同胞索要“超国民待遇"。听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出现了回国的中国侨民华人,或者外国人在隔离期间颐指气使,索要就餐刀叉丶果酱丶西餐巾丶咖啡等西方生活物质,仿佛自己就是假洋鬼子,就是回来要超国民待遇享受的。

例如出现在北京的澳籍华人梁某某,在隔离期间不带口罩外出跑步,还对劝阻人员出言不逊。

出现在上海的英国籍女婿坚决不去隔离集中区,社区调解人员竟然别出心裁,变通调解,使这个上海女婿如愿以偿享受“超国民待遇"。

上海广州的接待人员,为了迎合回到国内的“超国民”们,想方没法满足他们的超国民待遇。

一些国内的同胞,自己作贱自己,满足所谓“外国人"的“超国民"不合理要求。

在病毒流行期间,中国政府和中国同胞以博大的胸怀,接受一些从外国归来的侨民和外国人,在防疫防控面前,必须统一步调,防止输入式疫情回潮。一视同仁才能严防死守。

一些回国同胞和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也必须放下自己的架子,遵循国内的法律法规,不能享受特殊待遇。各级政府也应该将回国的中国人和进入中国的外国人,视同国内民众,不开口子,不给超国民代遇,不让来之不易的抗疫胜利付之东流。严肃的对待和处理索要“超国民待遇"的人!


老狼48440790


超国民待遇是指超过正常的待遇,在国家政府社会这些大层面来讲,指那些对国家有特殊用途的人才,比如钱学森,毛主席亲自批准国家为他家配置一名食品化验员,用以防止敌对暗害下毒事件。在家庭来了上等贵客,予以特殊招待。在疫情防控问题上,如被感染的行政公务人员在国家规定厅级以上级别可以享受稍好点的待遇,可是,有些人自以为是,对整体防控行动拒不配合,吹毛求疵,提要求,这就给防控指挥部门在工作上带来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那些洋人不服从调配管理,又不能让健康的人群明摆着受其感染,两难境况,只有委屈求全,让多数人委屈一段时间,以求达到防控有利的局面。这是我的一点看法而已。


立体书法


所谓超国民待遇的根源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思想的胡乱使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作为中国的优秀思想!其核心内容是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更好更优秀!以宽容大度的态度来对待他人,从而获得他人的信赖,减免彼此的矛盾!这是一种极其优秀的思想!然则,好思想也得好用才行!不然!是会产生坏结果!一如好心一般!好心!毋庸置疑是好的!然而不好好使用的话!好心也会办坏事的!不分身份立场胡乱使用这种思想!其结果就是外人比国人更高的超国民待遇!这一问题不处理!必将引发更大矛盾!


真知灼见辨是非


“超国民待遇”一词原来指的是中国在同等条件下给予外商直接投资高于本国国民投资的待遇,这两年火热化,并且升级到一切不平等待遇,国人见者愤慨,闻者不平,坚决与这种现象作斗争。

国父孙中山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南洋爪哇有一个华侨富翁,出门访友,忘带通行证。按规定,华人外出无通行证,一旦被查获,轻则罚款,重则坐牢。无奈之下,他只得花钱请了一个日本妓女送自己回家,原因是巡捕不敢干涉日本人的客人。

讲完故事,孙中山先生悲愤的说道:日本妓女虽然很穷,但是她的祖国很强大,所以她的地位很高,行动也就自由。这个华侨虽然是大富翁,但是他的祖国却不强盛,所以他连走路也没有自由,地位还不如日本的一个妓女。

话糙理不糙,一个人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应该与这个人所属的国家强盛兴衰挂钩,日本妓女虽然身份卑微,但当时的日本比落后的清政府要强大,所以受人尊重。然而,回头看看我国近几年的国力,日渐强大,但“超国民待遇”屡见不鲜,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先来看几个“超国民待遇”的例子。

  • 国内某大学强制要求女生参加与黑人留学生的交流活动,看完后令我血压飙升,愤懑不平;
  • 江苏某学院强迫本校学生搬宿舍,只为款待留学生,该学院将能住两到三人的房间专门分配给留学生,反倒让本校国内学生去住条件不好的宿舍楼,看完真是对国内某些院校恨铁不成钢;
  • 清华大学颁布的招生简章显示:所有具有申请资格的国际学生,都可以递交申请,不用进行笔试,只需通过一个叫做HSK的汉语水平测试,达到5级水平就行,然而5级水平难度和国内小学语文水平相当,看完后真是怒其不争,差点一口老血喷出......

加上在疫情期间各种奇葩案例,什么跑步女,什么洋女婿,什么对留学生包机接驾,我甚至有时候在问自己:这个世界怎么啦?国内怎么啦?一向以天朝大国自居的国人自豪感去哪里啦?

痛定思痛,愤懑之余,总结了几点出现“超国民待遇”的原因:

首先,一直以礼仪之邦自居,过分优待外人

中华民族推崇礼仪之邦,热情好客,古道热肠,因此外人来家里做客都要尽地主之谊。但是近年来这种现象已经过头了,对待外人和国人出现了双标。

其次,一部分人“跪”久了,站不起来

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可以扬眉吐气了。可这四十年来,西风日盛,压倒东风,身体肥了胖了,骨头却软了,精神萎缩了。什么时候国人不再矮洋大人一等,中国才是真正的大国强国了。

最后,缺乏民族自豪感,坚信外国的月亮明亮

我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虽然历尽沧桑磨难,但文明一直延续不断。某些少数人缺乏民族自豪感,从洋媚外,坚信外国月亮比中国圆,比中国明亮,外国空气比中国清新自由,这些人在和平年代是洋奴才,到了战争年代肯定就是汉奸卖国贼,必须严惩不贷。

随着国家的爱国主义宣传,不光是口号还是行动,我们都要高度自信,认同中华民族,维护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为国争光,同“超国民待遇”作斗争。

【作者寄语:我是子曰读历史,喜欢我的小伙伴,点赞关注加留言。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子曰读历史


对“超国待遇"的现象,我认为是夸大其词了。因为:1,洋女婿并没有挑战中国“入境者必须隔离"的防控原则,他接受检测同意隔离,因为家在上海,只不过是变通了隔离方式。2,因为洋女婿在家隔离的个人要求,是得到了上海家人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家人愿意委屈求全离家,让女婿一人在家隔离,不是政府或防控工作人员的妥协性安排或特殊照顾。3,隔离的方法不一定是绝对的,目的和效果是一致的。无论是洋女婿还是其他外国人,无论是华侨华裔还是中国留学生,只要进入中国境内,只要接受检测隔离14天,特殊情况下,灵活采取特殊的隔离方式也无可厚非。总之,对任何人的隔离只有特殊情况下变通,没有不隔离的特殊照顾,所以就不存在超国民待遇。


用户绿柳迎春


过去几年之前,我国确实有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超国民待遇,甚至衍生出了外国人代理我国民众报案的生意,让人哭笑不得的同时,又非常非常的心酸。

可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超国民待遇正在成为过去,外籍女婿的最关键问题已经基本解释清楚了。一些对此非常愤怒的人亲自走访之后调查了事实的真相,率先揭露并批评此事的《环球时报》主编胡先生也听取了他们的观点,并希望各位朋友都能兼听。

:超国民待遇正在成为过去

率先批评此事的胡先生转载的文章中表示,外籍女婿所在地采取的是灵活隔离政策,入境者既可以接受集中隔离,也可以选择在家中居家隔离。也就是说,外籍女婿选择居家隔离是符合规定的,外籍女婿没有突破防疫规定,他没有什么超国民特权。

具体来说,本次事件是一个家庭内部矛盾。社区这边是既可以居家隔离,也可以集中隔离,但是女婿想要居家隔离,妻子想让他集中隔离,这一家子直接吵起来了,居委会这才参与调解。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妻子和同小区家的亲戚达成一致,搬去了亲戚家,而这个外国女婿选择了居家隔离。从头到尾,这都是一个家庭内部的矛盾。

外国女婿没有超国民特权,只是他不体谅刚坐完月子妻子,最终妻子去了亲戚家,这是人家的家事,社区工作人员也没办法。社区工作者是按照规则办事,没有超国民特权。

:英国女婿事件是一个家庭矛盾

随着我国逐渐强盛,一些超国民特权逐渐成为过去。

世界各国越来越尊重我国,我国民众也越来越尊重自己,对国内的违规外国人也是执法必严,毫不客气。过去一年当中,经常有交警用英文怒斥闯红灯外国人的类似新闻,我国已经出现并且养成了对外国人执法必严的风气,对外国人是毫不手软和客气。

就拿刚刚被限期离境的澳大利亚女子来说,照样是限期离境,而且对她还更加的严格和苛刻。我国对外国人的风气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变:从过去的害怕触怒外国人,害怕最终引发国际形象事件,到不敢对外国人好,害怕引发我国民众的民愤。目前能够看到超国民待遇的事情已经非常少了,工作人员都没有这个胆量,超国民待遇越来越少。

:交警用英文怒斥外国违章者

针对入境的外国人,我们已经可以做到放平心态,也早就应该做到放平心态。

不要过于推崇外国入境者,也不要看到外国人就怀疑他们有超国民待遇,这两者其实都是不够自信的表现,我们是自信的中华儿女,应该对外国人放平心态。

需要注意的是,放平心态也不意味着放弃对外国人的监督,确实还是有个别分子顽固的跪着,例如一些极端的亲美分子等。我们需要在保持警惕的同时,用自信的胸怀客观看待每一件事情,确实发生超国民待遇事件的,必须追究责任,没有违背规则的,我们也不能总觉得出现了超国民待遇。超国民待遇正在成为过去,也必须成为过去。

最后,祝愿祖国越来越强大,祖国强,就是我们每个人强。


注:

身为自信的中华儿女,我们既要瞪大警惕的眼睛,也要放平心态,不要看待一个外国人,就觉得他能有超国民待遇,这是不自信的一种表现。


垂垂老马


近日,上海一名英国女婿拒绝集中隔离,最终由居委会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使他“如愿以偿”,的可以进行居家隔离,这样个故事,在被媒体报道之后, 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强烈反响;

在一些集中隔离点里面,有些外籍人士频繁索要咖啡,甜点,果酱,西餐巾等一些不必要物资,导致隔离点的工作人员,频繁穿脱防护服,疲于奔命,很多类似的这些事情,已经刺痛了社会的敏感神经了,所以,引发了又一轮对外籍人士享受“超国民待遇”的强烈反感;

这不禁让人想问,如果有一名普通中国人拒绝集中隔离,居委会能这样变通吗?如果可以,那就应该广而告之,只要有独立住房,就可以不去集中隔离点,而选择在家隔离,此法适用于中外所有人士,在隔离期间,所有隔离人员都可以向工作人员索要任何物品,食物等等,否则,就不能给那些外籍人士“超国民待遇”;

至于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超国民待遇”现象?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所“谓超国民待遇”现象,主要还是有些同胞,在面对有些外籍人士时,不自信 甚至还有些胆怯,所以,他们有时候为了讨好这些外籍人士,甚至放弃自己的原则;

实际上,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惯着这群洋人,因为,现在的中国,以前不是那个饥寒交迫 任人宰割的旧中国,我们应当拿出自己的自信,去告诉这些洋人,他们必须尊重我国的法律,必须服从安排进行隔离,如不服从,随时将他遣送回国,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要知道,虽然我们当前已经基本控制住了疫情,也可以说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目前海外的疫情依然在蔓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必须要严防疫情大规模回流,为了做到这一点,所有外来人员,都必须做到依法进行隔离14天的措施,这里面,绝对不能出现所谓“超国民待遇”的发生,毕竟,这已经涉及到原则问题和公平性的问题。


关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内容观看


小柳聊聊兵


超国民待遇有形成的历史背景,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需要大量引进外资发展经济。于是,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了外企很大的优惠。同时,财大气粗的外国人在国内也就享有所谓的超国民待遇。不过,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也突破了14万亿美元,外企的优惠待遇早就没有了,与国内民企缴税政策完全一致。


既然外企的超国民待遇已经取消,为何各地还存在着对外国人硬不起来的现象?很多外国人或者外籍华人在国内自觉的高人一等?观察室先来谈谈澳籍女华人梁某妍的心态。梁某妍40多岁,在1990年代毕业于双一流大学,并出国取得澳大利亚国籍。

在1990年代,我国经济刚刚起步,与澳大利亚相差甚远。梁某妍能够加入澳大利亚国籍,必然在当时能够让人觉得羡慕。毕竟,那时候肯德基与麦当劳都算得上奢侈品!也许,梁某妍因为在外企工作,享受过超国民待遇。

不过梁某妍小显然没有能够与时俱进,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民族自信心也空前提升。以前是用羡慕的眼光看梁某妍,她能加入澳大利亚国籍。现如今,恐怕绝大多数人觉得稀松平常,甚至用更严格的标准审视梁某妍。梁某妍之所以引发全网公愤,与她澳籍华人身份密不可分。


但如果不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梁某妍的结局也许就好的多。这是为何?观察室再来为大家解释下,超国民待遇实际上还存在。再举个例子,为何社区工作人员对英国洋女婿那么客气?并不是洋女婿本身有多厉害,而是很多时候。基层工作人员怕麻烦。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外国人“网开一面”。

观察室生活在某新一线城市的大学城附近,周边的师范大学存在着大量留学生群体。不论是社区工作人员,还是执法人员对留学生都非常客气。一旦与留学生发生冲突,这就是涉外事件,驻地总领馆就可能介入,省市的外事部门也可能介入。如此一来,多数时候都是让国人忍气吞声。慢慢的,也就是养成了留学生群体的超国民待遇。实际上,这些留学生绝大多数不会说汉语,实在不懂有何意义。


以上就是观察室对超国民待遇的看法,欢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