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一個人的層次,就看他對強者的態度。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有道理,但不是唯一的檢驗方法。看一個人的層次高低,有許多辦法,從他對待強者的態度中也可看出端倪,是有道理的。

一個人的層次高低有多種因素綜合決定,而一個人看待強者的態度也足以看出這個人的精神層次和處事態度。

我們從道家貴生、萬物平等的觀念裡,可以看出,人與萬物平等,人與人平等,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當然儒家思想是建立在宗法制度的尊卑有序基礎上的,一個“禮”就就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個界定了,地位的高下之間,權力的大小之間,財富的窮富之間、男女的從屬之間,出處都要彰顯出高下的秩序來。

當然孔子的思想裡,並非強調奴顏婢膝,阿諛逢迎。孔子的“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依然要求上對下要有仁愛之心。到了孟子,又上升到仁政的高度,說民貴君輕。這些儒家的正統觀點是對的。但是到了漢代,尤其到了宋儒以後,君臣關係、君民關係被“升級”改造成主僕關係,官大一級壓死人,成了中國封建時期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真實寫照。

於是,恃強凌弱,對上則奴顏婢膝,甘為孝子,雖九死而不悔;對下則頤指氣使,橫徵暴斂,殺人越貨,無惡不作。這是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社會病毒。至今在不少人心中紮根擴散,貽害無窮。

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對德高望重、有成就有作為的人敬重而非阿諛,謙讓而非忍辱,維護而非愚忠,對在位的不巴結,對下臺的不落井下石,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只是把人當“人”看,敬人者人恆敬之,而不是人當工具,當臺階、當敲門磚、鋪路石。

大凡見高屈膝,見低排擠的人,通常心患惡疾,心患惡疾者,心都壞了,哪裡還有什麼層次?大凡堂堂正正做人的,見高則高,見低則低,一視同仁,無高無低,那他的層次一定極高。層次高的人堪為師友,層次低的儘量遠離。


問道黃老


贊同,世界上沒有誰真正的怕誰,只不過在一個怕字面前大家都在權衡利弊而已,所以即使再愚蠢的人都知道欺軟怕硬,但勇於向強者說不,勇於面對強者,說明這個人內心很強大,也許他是莽夫,也許他是智者,至少他超越了很多人。


快遞小阿姨



老六212788


想知道一個人的層次,就要看他對弱勢群體的態度。


金蘋果在銀網子裡


看一個人的層次,不一定從他對強者的態

度上來作評判。他強你更強,或他強你

示弱只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來。性格脾氣

並不決定一個人的層次。層次就是素養。

一個人層次的高低,是由教育來決定的。

當然,教育不單指讀書,不是說讀書越多層

次就越高,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

外界環境的影響等方面。

所以,只有好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好

的社會教育,加上個人的修為,才能培養

素質高,層次高的人才來。


廣法居士


態度和層次是二個概念,態度屬於性格,層次屬於境界,是自我修養的程度。但現實中的區分往往都是以地位為標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