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历史故事:皇帝认母

  安史之乱爆发,唐德宗李适与自己的亲生母亲沈氏失散了,到唐德宗继位,他便下旨让各地寻找皇太后的踪影。

  半年后的一天,睦王述禀报说:“启禀皇上,臣找到两位老妇人,其中有一位必是太后,臣等难辨真伪,还请皇上亲去辨认。”

  德宗皇帝扔掉手上的奏折,高兴地说:“苍天不负朕,快快前面带路!”

  君臣二人来到后宫,只见屋里坐着两位老妇,一位老妇身体瘦弱,面容黝黑,身着华服,披金戴银。另一位老妇身体肥胖,一脸雍容,农妇打扮,穿得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实在不像乡下人。

  沈皇后战乱中离散时,德宗皇帝还是五六岁的孩子,当年服侍太后的宫女和太监都音信全无,德宗皇帝仔细端详着两位老妇,越看越糊涂。他左一句右一句地和两位老妇一阵闲聊,两位老妇又都对答如流。德宗皇帝犯难了,眉头拧成了大疙瘩。突然他眼前一亮,对两位老妇微笑着说:“你们都像朕的母后,朕一时难下决断,朕先每人敬一杯茶吧。”说着给倒了两杯茶,恭恭敬敬送到老妇面前。两位老妇受宠若惊地站起来,战战兢兢地接过了茶碗,德宗皇帝“哈哈”一阵大笑,转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第二天,德宗皇帝对睦王述说道:“传朕的旨意,请两位老妇各自浇铸一座自己的金像,朕亲赐金匣两个,里面装有铸像的金粉。此匣须由两位老妇铸像时亲手打开,旁人不得帮助,半月后铸成金像者为太后。”睦王述接过两个金匣告退而去。

  原来,立后铸像始于北魏,将要立为皇后的嫔妃,须亲手浇铸一个铜人,成者表示受命于天。德宗皇帝是不得已,也想用这个法子定夺皇太后。

  半个月后,睦王述怀抱两个金匣走进来,对德宗皇帝禀报道:“万岁,两位老妇都已铸成金像,这事臣……”

  德宗皇帝大吃一惊,急忙接过金匣,把封泥扯下来,打开了金匣。第一个金匣里装着个纯金人像,金灿灿光彩照人;第二个金匣里装着个泥人,一看就知道是随手捏的,勉强叫人像。德宗皇帝看着两个人像愣了一会儿,然后如释重负地“哈哈”大笑,指着泥人说:“朕到底没看错人,这泥人是哪位老妇所捏?何人访到此老妇?”

  睦王述忙说:“回皇上,是前朝宦官高才士外甥辛呈访到的。”

  德宗皇帝高兴地说:“重赏此人,挑选良辰吉日,朕要认母,大宴群臣!”

  睦王述忍不住地问道:“万岁,难道捏泥人者就是太后?”

  德宗皇帝微微一笑说:“朕的两个金匣装的都是土,朕的母亲是个诚实人,就算铸不成金像她也不会偷梁换柱。朕的母亲流落民间,哪有金粉?想换怕也拿不出来。她披银挂金,是辛呈的鬼把戏。”

  睦王述仍然一脸茫然,只是不敢多问,忙说道:“万岁英明,恭喜万岁,贺喜万岁!”贺罢告退而去。

  吉日一到,德宗皇帝认罢母亲,随后在御书房召见了辛呈。辛呈欢天喜地地一进门,见德宗皇帝冷冰冰地端坐在龙案后面,他不由打了个冷战,“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了一个头说:“臣辛呈叩见皇上!”

  德宗皇帝冷冷地盯着辛呈看了半天,突然大喝一声:“好大的狗胆!快说此太后是何来路?”

  辛呈本以为皇上认了太后,自己便可升官发财,享受荣华富贵。这时看见皇上发怒,再不敢隐瞒,哆哆嗦嗦地说了实话:“臣罪该万死,皇上认的母亲乃家舅养女,当初与太后一起逃亡,陪伴左右……”

  德宗皇帝打断辛呈的话,迫不及待地问道:“太后现在何处?”

  辛呈嗫嚅半晌,小声地说:“太后已升天仙逝。”

  德宗皇帝长叹一声,眼泪止不住地“哗哗”淌下来,好一会儿才止住泪。语气缓和地对辛呈说:“国不可一日无母,朕不得已而认之。朕既已认母,也饶你一命,封你为自在逍遥点头王。到边城柳泉后,你只可点头不许说话,如若抗旨不遵,朕定诛你九族!”辛呈知道这是封王发配,捡了一条小命,磕头谢过不杀之恩,捧着圣旨一溜烟地回到家,不久去了边城柳泉。

  德宗皇帝认母,实是虑及“安史之乱”后举国元气大伤,世风亟待整肃,不得已而取一石二鸟之策。两年后,德宗皇帝与睦王述闲聊,道出了识破假母真情。原来,德宗皇帝确已对小时候的事记不清了,不过有一件事他却一直记忆犹新。

  有一次,母亲给儿子削果皮,一不小心割破了手指,刀口很深,鲜血直流,后来留下一块大疤。两位老妇进宫后,德宗皇帝倒茶时仔细看了她们的手,两人都没有伤疤。德宗皇帝想到“安史之乱”乃外戚作乱,致使国家饱受兵燹之苦,便选了那位乡下瘦弱老妇为母,以己为天下做个至孝的榜样。

  睦王述听罢,由衷地说:“万岁如此仁厚,实乃大唐之幸,万民之福。”

  德宗皇帝起身向天一拜,朗声说道:“朕的心思不会白费,母后在天之灵也必不会责怪朕认她人为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