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千字文》没有重字,近来临《千字文》,发现“周发殷汤”和“盖此身发”两个发字,你怎么看?

俺还不老


《千字文》中“周发殷汤”和“盖此身发”中的“发”是两个字,不是同一个字,只是汉字简化以后写法相同而已。


1、“周发殷汤”中的“发”,读音为【fā】,第一声,繁体写作“”,指的是周武王“姬发”。

《千字文》中的这句“吊民伐罪,周发殷汤”,是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是周武王姬发和商王成汤。周武王姓姬,名字叫发,所以称周发,他讨伐暴君商纣,建立了周朝,是周朝的第一位君主。

2、“盖此身发”中的“发”,读音为【 fà】,第四声,繁体写作“髮”,指的是人体身上的毛发。


《千字文》中的“盖此身发,四大五常”一句,翻译成白话大意是:人的身体发肤,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物质构成的;人的思维意识,是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为准则的。

当然这句话可能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我们明白“发”是指人体毛发就可以了。

3、综上所述,简化字写法相同的两个字,实际的古代写法和内涵都是不一样的

因此,题主临《千字文》,发现“周发殷汤”和“盖此身发”两个发字雷同,其实是误判,弄明白了真实含义就会明白这是两个不同的字。

欢迎读者朋友留言探讨,更多相关知识,欢迎关注【麓风轩】


麓风轩


一群人说千字文,说重字,说来说去都是二把刀。俺简单说一下千字文的来历吧。

现在流传的千字文,传说是梁武帝为教育子辈,令在书写的碑文中,拓下不重复的一千个字,供皇子们学书用。但由于字字孤立,互不联属,不好记忆,他就召周兴嗣嘱道:“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用了一个晚上,就编好进呈武帝。但事实真是这样么?

其实千字文 原题并不是千字文,而是 《次韵王羲之书千字》。为什么是这个题?

因为王羲之本身书写过一篇千字文。奇怪吧。而且他写的千字文并不是他的原创,而是抄写钟繇的千字文。

所以千字文,最初并不是周兴嗣写的,而是钟繇写的,这基本上是有据可考最早的。

因为钟繇的千字文流传到南朝时期,已经残缺了,就算是王羲之书写的,都有许多缺漏。而周在梁武帝的要求下,在这个基础上,参考原千字文的韵律,进行重编,而并不是创新。这就是周的千字文的题目是 《次韵王羲之书千字》的原因。大家如果不信,可以拿《王羲之书钟繇千字文》和《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做个比较,就可以发现,用韵上,用词上都很相似,甚至后者有许多句子都是直接抄前者的。这里就不细说了。然后,周编的这个千字文,用的字就是以王羲之书钟繇千字文为主体,然后集字补充的。

所以,大家需要知道,周编写的千字文并不是凭空来的,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是有渊源的。

最后说一下重字的问题,根本没有重字,不信去查一下,周兴嗣虽然抄袭了不少,绝对不敢拿重字去忽悠梁武帝的。


闲来写个打油诗


“发、發、髮”三个字合并为“发”

应该写为:周殷汤 和 盖此身

具体区别,请看专栏中的视频: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3, "file_sign": "1a2987b87caddcc9b2db80fcec6bc6c0\

汉字谷主


發与髪,同用“发”,总有点违背字的原意,不如,头髪的髪用“发”,發财的發用“發”,愎复古字,这样麻将上的“發 ”,才是“發”!

头条的朋友们,你们赞同吗?


意境与灵魂的囚徒


简化字带来的结果,一方面是提高了文字的普及效率,但书写速度提高了,这从经济效益上看是成功的。另一方面,简化后汉字没有了原型的特征,如大家熟知的“愛无心,親不见,産无生,兒无头……”等等,将汉字的特色大大减弱。这就造成题主提出的关于简化后的异形异义字带来的困惑。要补上这一课,就要求我们在简化汉字后,同时要加强如书法、古典文献考证等方面的学习,作为平衡,否则,后人去读古籍时,会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之感。


黄华茂60255452


“周发殷汤"之“发”与“盖此身发”之“发"是因为汉字简化的原因变成了一个字。汉字简化之前,他们不一样。

“周发殷汤”之发,是发展的发,原来写作“發"。

“盖此身发”的“发",是头发的发,原来写作“髮"。


七月流火140400643


髪与發,稍有点常识都知道,类似的还有轻鬆与松树,五斗米与鬥爭,在简体中是三个字,繁体中相差很大


yuyu北鱼


周 伐 殷汤……

盖此身 髪


逸葉秋芬


这两个“发”本就是两个字,周发殷商中的发本字是“發”的简体字,而下一句中“发”则是头髮的髮的简体字,怎么会是重字?这是常识问题你没弄清楚。


草帽山人461


发和發同音不同意!

对面,麵条同音不同意!

这就是繁体字的作用[害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