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事《水浒》

人到中年,遇到百年不遇的疫情,出门不便,觉自然是睡足了。长时间赋闲,思绪也多,年龄的原因吧,总是忆起很多年前的旧事,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人老思故"吗?

老家在豫东平原一个临近县城的乡村里;村子不小,人数至少逾千,姓氏约十个,那时的人们善良勤劳,邻里友爱,真正的民风淳朴。我家斜对面有户邻居,有个玩伴,大我一岁,同姓又是近邻,所以一段时间内,我们都是彼此家的常客。那时农村孩子平常的娱乐,多是捕鱼捉鸟,戏水偷瓜,与文化搭得上的,只是有幸看看长辈叔哥们看过闲置的《三侠五义》、《明英烈》及《封神演义》这些长篇,虽然如饥似渴地读它,但毕竟八九岁龄,所学知识有限,许多生僻字根据无法理解,又无字典查阅,所以这些书看得很是费劲,记忆再好,其中许多章回大多囫囵吞枣,一半一知半解,留下诸多遗憾!一日去邻居家玩,正是盛夏下午,多远便望见简式门楼下几个大人正在打扑克,喜凑热闹的我岂能错过?走近站定,目光便被这副扑克吸引住了,是《水浒传》题材的,一盒两副扑克108张,梁山一百单百将刚好匹配成,堪称绝妙!(那时条件有限,还未拜读过《水浒传》小说)

感叹施耐庵

幼事《水浒》


幼事《水浒》

的先知先觉和扑克生产设计方的灵动创造…… 大人们正玩得兴致极高、争输论赢,自己只好拿他们出到桌子上的扑克,抓紧时间看(因为他们很快又要收回洗牌发牌),瞬间眼球便被扑克上的人物深深抓住了,那种由心而发的浓厚兴趣简直不可抑制;那副扑克属于当年相对粗糙的影印版,但对我的吸引力足够大了,不夸张地说是具有震撼性的!当天等大人们散场后,在征得玩伴家人的同意后,自己便拿着每张扑克逐一细致看,认真程度绝对超过教室阅读课文;依据人物画面,先看人物名称及基本特征,再记人物绰号…… 只到天黑时分,母亲门口喊我回家吃饭,才恋恋不舍、一步一回头地往家走。那个时候,这副扑克对我的玩伴而言,也十分珍贵,所以自己不自信、也不好意思张口借回家看;这套扑克共两副,分装两个盒子里,当时心里嘀咕,小伙伴可以自己留一副,借我一副回家好好研看,又担心伙伴家大人不同意,自己心里不情愿又张不开口!一路低头思忖,三百米不到的路,母亲数番催促,感觉走了很久!突有电话,未完待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