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是源於長安灃河兩岸的民俗——踏青日、上巳節》

《三月三是源於長安灃河兩岸的民俗——踏青日、上巳節》


《三月三是源於長安灃河兩岸的民俗——踏青日、上巳節》


《三月三是源於長安灃河兩岸的民俗——踏青日、上巳節》


《三月三是源於長安灃河兩岸的民俗——踏青日、上巳節》


《三月三是源於長安灃河兩岸的民俗——踏青日、上巳節》


《三月三是源於長安灃河兩岸的民俗——踏青日、上巳節》


三月初三日,踏青日,也稱上巳節。這在長安灃河兩岸不知什麼年代己有的踏青賞花的習俗了,其碼詩經已有記載。

王羲之《蘭亭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可見晉時這一風俗已由詩經發源地灃河推至全國。

至於為什麼又稱上巳節?因源於農曆三月巳si日,據說這一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又一說是軒轅黃帝生日。毋庸置疑,反正“三月三”王母生日、軒轅生日,無疑是個吉祥的日子,吉利的日子。

在我國一年中,凡是兩個相同的奇數所組成的日子,都是傳統節日。比如:正(一)月初一是新年;三月三月上巳節;五月五月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九月九日重陽節,普天同慶。歷朝歷代也不乏文人們的讚頌。

唐白居易有詩:畫堂三月初三日,紫竹窗紗燕拂簷。宋楊萬里有詩:行春莫放一月一,修禊仍逢三月三。宋還有陳允平詩曰:楊柳春風三月三,畫橋芳草碧纖纖。明湯顯祖《上巳燕至》詩云:一日憔悴望(xx),不記蘭亭三月三。這些也都演化成古時的襏禊。

灃河兩岸農村古老的“三月會"來都源於此,各村堡寨三月都有村會、廟會。由三月三日起會,每逢單日必有古會。灃河西高橋古會,又說文昌廟古會,就起於三月十五日,一直會到搭鐮割麥,會期一個多月,四、五十天,每日人潮湧湧,熙熙攘攘,大麥上場,方才休會。

有關祓fu禊xi之意,即水邊洗除惡疫之氣,或指求子等祭祀活動的美好日子,吉祥納瑞的喜慶日子。後來演化為娛樂節日,遊春、賞花、飲酒。成語:曲水流觴shang源於這個節日。這與“曲江流飲”也有關聯。

中國式節慶聚會,文人們雅集於水渠邊,置觴(角制酒杯)於水面,漂流到誰面前誰喝,王曦之《蘭亭序》即是如此盛會的詳細記錄。我小時就多次觀賞過灃河祭燈的活動。

古人認為,三月的雅事,臨流而彈,竹澗焚香,登峰遠眺,坐看雲起,西眺日落,松亭試泉,曲水流觴,煙波釣叟,蓬窗高臥……雅趣橫生。

今年的上巳si節恐怕因疫情讓病毒毀了,肯定不會有百姓們的雅興聚會了,也毀掉了文人雅士們的一個有意義的情趣活動。

風俗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民俗活動,在歷史的進化中,賦於了不同的內容。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所承載的這些民俗文化,是有一定至高性、至尊性的,所以在“三月三”日,我還是願寫點文字紀念這個美好的日子,“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作者簡介:竇文彬,1947年生於長安區斗門街道,曾任長安區人大常委會委員兼農工委主任,現為陝西省孔子學會理事,陝西省詩詞學會會員,西安市文史館文史研究員。著有詩集《生命的浪花》、文史著作《豐鎬探寶》《愛我長安》《尋訪昆明池》等。

《三月三是源於長安灃河兩岸的民俗——踏青日、上巳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