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和怀素都被奉为草圣,其境界和笔法谁高谁低,你怎么看?

龙门四品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在这里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张旭和怀素就不是一个重量级别的。张旭的境界和笔法远远高于怀素。

第一,先说怀素,怀素是邬彤的弟子,而邬彤又是张旭的弟子,和颜鲁公是同门师兄弟。也就是说张旭是怀素的师爷。怀素一生草书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他一直希望能有高人指点,于是遍访名仕,寻求笔法。在途中遇见颜真卿,随后请颜真卿为他作序。序中有言:张长史“楷法精详,特为真正”。虽然简短数语,实则说到怀素的痛点上了,怀素一生草书取得的成就,不能掩盖他不懂楷书的痛点。怀素作字,速度迅疾,常人眼睛根本跟不上他写字的速度,而正是因为他行笔速度之快,从而忽略了笔法这个点。

第二,孙过庭书谱中有言:“草不兼真,殆于专谨”意思是说写草书如果不通真书就缺乏严谨。又有言:“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行质”意思是草书用点画传达情性,用笔使转只是基本要素。

总之,说白了就是怀素只懂使转,缺乏点画基本功。


笔墨丹青zsw


张旭和怀素,两者的书法境界和笔法

按年龄来算,张旭(658~749年)要比怀素(737~799年)年长,二人都是唐代书法大家,被奉为“草圣”,若要评价张旭和怀素二人的书法境界和笔法的高低,那还真有些难度,这并不是“文无第一”的谬论,而是他们二人的书法的确有真功、真本事,“草圣”这头衔也是后世诸多书法大家所评价,



书法是一门抒情艺术,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和书法家自身的性格素养、审美情趣、师承名家等诸多因素有关,张旭是一位极有个性的纯粹的艺术家,创作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怀素是一位善于思索、勇于创新的艺术家,


经上段简单所述,可以发现张旭在书法创作时,情感的抒发力度要大于怀素,因为张旭个性纯粹(无拘无束),怀素善于思考(有所顾虑),书法是一门抒情艺术,特别是对于草书来说,所以在这细微的细节上,张旭的书法笔法要比怀素略高些,而且怀素草书也是书法张旭,只是在张旭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

我们都知道,艺术经典总是被模仿,却无法被超越,这就是怀素草书笔法无法超越张旭的原因,怀素善于思索,其实也有在思索自己的笔法如何才能完全摆脱张旭,最终独成一家,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即便如何创新,都余留张旭的影子,值得注意的是,笔法是属于书法技法范畴,怀素要完全继承张旭的技法(笔法),这是不可能百分百的事情,毕竟怀素自身也追求创新,



当然了,怀素的书法境界并不会低于张旭,原因很简单,怀素是一个出家之人,甚至可以说是得道高僧,六根清净,与世无争,他以这样的心境创作,定能自成一代大家风貌,比如,其笔下的草书《自叙帖》内容为其自述学书经过和时人对其书法的品评,(可见怀素的自律、自省之心严谨,这就是个人境界的体现)此帖为怀素狂草的代表作品,也是书法史上的绝唱。


诗夜城主


张旭草书笔法承祧右军,刚硬俊朗。造构风格跌宕无羁,挥斥自如。而怀素笔法兼用篆法圆浑屈曲,如劲铁变幻,不知来去,造构独特,流畅不拘,特立独行。史上大草以二公为标榜,此后历代无出其右。草圣之名实为无虚。但在这里顺便提一下,那连带的插图中张旭的形态是画错的,应是秃顶的,那有长发在手。杜甫诗飲中八仙歌: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又宋人诗,张颠狂素二秃翁,……。


一斗楼


自古文无第一,难分伯仲


秋生155802313


这是千百年来书法界的巅峰作品,书法造诣达不到这个程度,不能妄加评论。动不动就怎么看!你想怎么看?


金三角610


总体很流畅,创当时新风。有不少笔法不正确


曾建强11


这是毫无疑问的,张旭远超怀素。从他们的作品以及后人的取法就能知晓。

张旭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目前所知的《古诗四帖》应该是南宋人学张旭的作品,比较靠谱的法帖有楷书《郎官石柱记》《王之涣墓志》,草书《断千字文》《冠军帖》。我们就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断千字文》与怀素的《自叙帖》作一下比较。

一、笔法上一目了然。《断千字文》提按顿挫,变幻莫测,而怀素的《自叙帖》在笔法上的表现就少些。章法上,《断千字文》突破了行与行的界限,出现了一字跨越二行的处理方式,而且整体章法仍然非常协调。这相比《自叙帖》的收放处理更加大胆,也是更高水平的一种体现。

张旭《断千字文》

怀素《自叙帖》

二、在鉴别古人水平高低时,有一个最好的方式,那就是学临习的难易程度。张旭虽然弟子众多,而且很多是一流大家,但没有一人能够传其狂草衣钵。唐末五代时期的僧人亚栖、贯修、高闲、彦修以及《古诗四帖》作者等人,虽然力学张旭,但水平上差之甚远。自南宋以来,几乎没有学张旭的书家。一方面是张旭喜好酒后书壁,少有作品流传下来,另一方面是张旭草书如波怒云舒、不可端倪。后世学狂草者,多数是从怀素入门,但也基本都止步于此。两者高下就不言而喻了。

高闲《千字文》残卷

彦修《二诗碑》

总之,怀素在笔法和章法上,与张旭都不在一个水平上。狂草由张旭所创,后世临习者众多,但真正能够融会贯通,并开创新风格的人仅有怀素和黄庭坚。但后两者在水平上与张旭仍然不能同日而语。


明之书苑


“颠张醉素”

张旭

生卒年都是估的,大约是公元675年到750年,代表作有《古诗四帖》、《肚痛帖》、《草书心经》。

与幼时即出家的怀素不同,他在朝廷做官,做到了金吾长史,所以又称张长史,颜真卿是他的铁杆粉丝,为了向他请教笔法,连班都不想上了,两次辞官去他家中向他学习。

据说张旭这个人感情丰沛,尤爱喝酒,喝得烂醉如泥,稍微清醒一点就狂呼疾书,将心中的喜、怒、哀、惧、怨,全部灌注于笔端,出来的就是一件件精品,他的狂草,到了一种极限,再狂一点,就脱离了文字的范畴,成了鬼画符了,所以这算得是刀尖上的艺术,偏一点点,就是毁灭性的灾难,形同悬崖会车,电缆漫步,因为他在草书上的成就,没有人可企及,所以被后人称为“草圣”。

(张旭草书作品)

怀素

公元737生799年卒,比张旭要小六十二岁,他才十三岁时,张旭就去世了,这时候他已经当了三年和尚,还没有作品问世,不然就是神童了,他没有神童之名,可见当时他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天赋,后来他的代表作有《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等等,他也爱喝酒,经常喝得人事不省,醒来了就进行创作,他还不择纸笔,经常拿手指蘸了墨水在墙上衣上芭蕉叶上写字,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也被人称为“草圣”。

颜真卿在《怀素上人草书歌序》中这样评价张旭的草书“楷法精详,特为真正”。这让人感到很意外——让你评价张旭和怀素谁的草书厉害,颜真卿怎么说到楷书上去了?但是颜真卿确实说到点上去了——说出了草书的本质。

这就是中国的文人,讲究的是含蓄——不明说。我们知道怀素是不写楷书(真书)的,而张旭的楷书水平相当高超,用颜真卿的话说,就是“楷法精详,特为真正”。 颜真卿的言外之意就是怀素的草书水平没有张旭的好,只是通过评价两人的楷书水平含蓄地表达出他的看法。

清朝冯班《钝印书要》谈学草书法云:小草学献之、大草学羲之,狂草学张旭不如学怀素。怀素的草字容易辨认,字迹清瘦见形,字字相连处亦落笔清晰易临。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

(怀素草书作品)

张旭和怀素,骨子里都是极其张狂的人,但他们一个能当官,一个能做和尚,实在是让人称奇,因为不愿受太多约束,而无论是做官还是做和尚,所受约束繁多,朝廷有朝廷的规矩,寺庙有寺庙的清规戒律。他们这种性子的人,写不得楷书,行书也太压抑,只好写狂草,狂得没边,这狂草就算成了,一般人欣赏不来,更写不来,实在是难以评价。论名气的话,张旭要比怀素大些,但是 怀素以后来者的身份,也被评为“草圣”了,这证明怀素并不比张旭差,甚至还要再超过一点点。

被毛泽东称之为书法老师的有两位人物,一位是怀素,一位是孙俍工。

中国最后一位书法大师启功先生,临摹的也是怀素的《自叙贴》。

张旭被誉为草圣,曾被唐文宗下诏称为“三绝”之一;而怀素的草书是出自张旭;二人在历史上是齐名的,若单论成就的话,个人认为怀素似乎更胜一筹。

(怀素草书作品)


你聴


阅读中国书法史可法以了解到,按时间节点唐张旭在前怀素在后,而且张旭是狂草而怀素是小草。虽都是草书范畴,但这二种草书体元论笔法,结体和章法都有差异。论高低感觉没有高下之分,有的是艺术风格和表现力的各有特点。千百年以来这俩位都是这二种书体的代表性人物,为后人所膜拜。



邻湖堂


张旭与怀素都被奉为草圣,其境界和笔法淮高谁低,你怎么看?

既然同属“圣”,其境界和笔法必定也通达到了“圣”的要求。

问题就来了,作为普通人的我,根本就不知道“圣”是一种怎样的述求,所以不知这二个人的“境界”归属。

但是,这二人素有“疯癫”之称。如果“疯癫”算是一种境界与美誉,又或者就代表着“圣”的标签。

那么,一个是“疯子”境界,另一个是“癫狂”境界,半斤八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