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未央区杨善小学教师洪娜:直抵心灵的那本书——读《如何给孩子读绘本》随笔

洪娜

西安市未央区杨善小学教师洪娜:直抵心灵的那本书——读《如何给孩子读绘本》随笔

洪娜,冯爱虎工作坊成员。任职于西安市未央区杨善小学,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年。

这段时间,我一直沉浸在松居直的《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这本书里。边读边思考:尽管我的孩子已经长大,已不需要晚上讲绘本给他听,但是我想做一个会读绘本的老师或者奶奶,将来读给我的学生、我的孙子听。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是日本作家松居直所著,松居直,1926年生于日本京都。被誉为“日本绘本之父”,是日本绘本的先驱人物,创作有《桃太郎》、《木匠与鬼六》、《桃花源的故事》等绘本,并著有多部绘本理论著作,如《幸福的种子》《我的图画书论》等。

我之所以要做一个会读绘本的人,是因为我明白绘本对孩子乃至成人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松居直在书中写道:绘本,是喷涌而出的语言的世界。绘本让孩子感受生的欢乐,给予孩子生的力量,也是让成人恢复青春活力的语言的源泉。是这样的,书中所列举的绘本故事《在森林里》《小房子》《狼和七只小羊》《睡美人》《小黑鱼》……仿佛又将我带回了孩提时,在读到松居直对《狼和七只小羊》的解读时,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的回想起了我读这个故事时的情形来——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位同学拿了一本童话书,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借到手,其中就有《狼和七只小羊》的故事,其中的情节至今还记忆犹新,尤其是羊妈妈找到狼,把小羊们从熟睡的狼肚子里救出来,又给狼肚子里塞满石头再缝上肚皮……多么神奇的故事情节呀!使我的童年感受到了多少的欢乐啊!再次看到这个故事,正如松居直说的那样,它让我这个成年人似乎又恢复了青春与活力。

松居直在这本书里说:读故事给孩子听的时候,朗读者是如何理解的,其内心又是如何享受和描绘故事的,对孩子听故事时的理解影响很大,因为朗读者对故事的理解会微妙地反映在朗读时的声音和表情里。所以,想要做一个优秀的朗读者,必须拥有两种眼光,即同时具备大人和孩子的眼光,要运用这两种眼光去解读插图。因为大多数成年人一般看绘本时重在看文字,对于插图只是用眼睛一扫而过。但孩子却能在插图中读出丰富多彩的故事来,这些图画也会“讲故事”,遗憾的是,大人却轻易将图画“讲述”故事忽略掉了。写到这里,我想到了同事在给自己的3岁儿子读绘本《大卫,不可以》时,当给儿子读完大卫走进厨房搬了个凳子想要拿橱柜上的糖罐子时,妈妈说:“大卫,不可以!”同事准备翻页时,儿子不停的说:“还有橘子,还有橘子!”她没明白过来,仔细看这页插图才发现糖罐子旁边的罐子里放着橘子。同事的亲身经历使我们明白,听绘本的孩子们拥有发现图画内容的眼睛和感性。所以,要想成为优秀的朗读者,就必须运用孩子和成人的两种眼光去解读插图。

在这本书里,我还获得了绘本解读的秘诀。松居直在书中对一些经典绘本的解读精准到位、细致深刻,这无疑是给我的绘本解读提供了范例,使我的绘本解读有了明确的方向。回过头来,再看看我第一次解读的绘本《我不知道我是谁》,比照一下,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少,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整个解读中几乎就没有关注到图画的内容,更别提封面、封底和环衬了。只有自己对绘本解读的全面、精准,才能更了解作者的用意,才能更准确的把绘本中所要表达的意思传递给孩子。

我希望能通过我的朗读让孩子感受到欢乐和喜悦,打动其心灵,从而留在他们的心底。唯有打动心灵的欢乐才能成为生存的力量,促进孩子的成长。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