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對歷史很感興趣,已經厭煩了網上營銷號的謠言和個人主義回答,請問什麼途徑能找到相對準確的歷史資料呢?

李豔勤


我就簡單的來說一下,如何簡單的找到歷史資料。首先你要確定你喜歡的是哪一類的歷史。比如你是喜歡古代中國歷史,還是喜歡世界古代歷史?或者是喜歡某一個朝代。也或者說是喜歡藝術史還是美術史?

確定了這個基本的範圍概念之後,然後我推薦幾個找資料的平臺。第一,微信公眾號。你可以輸入你的相對的關鍵詞,一般打頭的幾個公眾號都是比較專業的,可以在這類公眾號上查詢一些歷史資料。第二,可以在中國知網等一些專業的論文平臺上去找相關資料。第三,你可以再去提一個問題,問一下相關範圍內入門書籍有哪些?

至於影視紀錄片等這類型的,嗯,推薦就是去看央視所拍攝的紀錄片。電視劇是不太推薦的,因為改編是有點多的。


公良旭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也是歷史愛好者,談談我個人的體會。

第一,讀嚴肅的歷史,並不代表非要通讀《二十四史》。我不推薦一般的歷史愛好者都去讀《二十四史》,那是給研究歷史的專業人士準備的,普通愛好者沒有時間,沒有精力也沒有必要去讀,很難讀下來。可以讀一些有水平負責任的作者寫的書或享譽中外的叢書。如《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把晦澀難懂的文言文用白話文翻譯過來,還有大量的圖表和註解,特別是地名和官職都有註解,有利於理解。

第二,歷史沒有唯一答案或標準答案,古籍也是代表當時人的觀點,不能全信,官史更是帶有色眼鏡,對一個歷史事件,戰爭往往有多個表述,數據也不一致,需要自己對比思考,取可信的才行。這方面見仁見智,總體上二十四史的數據可以用,總比野史要可信。

第三,劍橋中國史系列叢書是西方人研究中國史集大成者。西人研究偏重數據和分析,雖沒有我們歷代古籍和現代專家學者的貼近實際,但也提供了另一個有價值的視角。


撕烤的橘子皮


先說結論:讀書,尤其讀原始資料。如果有條件可以買一些有關出土文物的書籍。

以我國古代歷史為例子,二十五史中肯定有你必讀的,甚至您可能想全讀,建議挑相關聯的幾本看就行了。

看你怎麼讀,如果是看故事會那種讀法,沒什麼大用。要了解書上所記載的相關歷史時段,至少要讀兩三遍,如果你想查詢某個人評價或時間,在網上把句子單獨拿出來很容易出現斷章取義。

讀完之後建議做筆記,進行歸納、總結。不要盲目相信市面上的學者的結論。如果想進行研究的話建議是斷代史,想做通史帝不是不可能,需要大量時間。比如呂思勉先生,究其一生讀二十四才三遍。看見其難度,並非我等尋常愛好者所能承受。

要懂得所謂的“春秋筆法”。也就是為尊者諱。罵人不說髒字。以委婉的方法表達作者的意思。

舉一個例子,比如《三國志》陳壽已曹魏為正統,陳壽在三國志寫曹操的傳記《武帝紀》這樣描述他兵敗赤壁的。“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在字面上看僅僅是攻擊失利並非被打敗,但在當陽之戰,曹操大勝劉備,對劉備兵敗是“敗績”描寫。

因為三國志是尊曹貶劉的方式記載的。同樣是兵敗可見在史官的筆下待遇是雲泥之別。

不要盲目迷信二十四史和其中的內容,甚至在同一本書中有自相矛盾的記載,這也有前文描述春秋筆法的原因。也有史料來源不同作者乾脆進行採納讓讀者自行分辨的原因。相關朝代別史。都是可參考的史料。

二十四史大多數為官修紀傳體史書,雖有私自撰寫數量較少。比如研究春秋戰國的歷史,如果僅僅相信司馬遷所撰寫的《史記》那就錯了。必須要觀看了解《春秋三傳》,和《戰國策》。這兩本書不是紀傳體,但史料價值不言而喻。

必須對古文行文方式風格有一定了解,以及作者的時代背景,如此做可以知道作者治史的在紙背後的含義,如果不懂也沒關係。可以看註解。尤其前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都有註解。尤其是《三國志》是必須看要裴松之的註解的。

著名歷史學家嚴耕望先生曾說:“我們研究一個時代或者朝代,要對上一個朝代有既深刻的認識,對於下一個朝代也要有相當的認識”所以要研究一個朝代至少要了解三個朝代或者時代。

比如隋唐時代,你不對南北朝尤其後三國(周齊梁)有所瞭解,你對隋唐的開國認知不會很深刻,更不知所謂關隴集團是何物。不對五代和宋初有所瞭解,你不知道唐朝制度的變化和覆滅,和後來如何在制度上的改良。

還要看你想要了解歷史的那放面,還要讀一些能代表當時朝代或者時代的人們思想的書籍,比如對魏晉時期士人思想要有所瞭解,要對魏晉玄學進行研究,《周易》、《道德經》、《莊子》這都是必須要了解,至少是觀其大略,因為知其思,才能知其行。

如果要了解戰爭史,需整理史料配合地圖進行推演,看一些兵法,比如《武經總要》和《武經七書》、《武備志》。至少這些書籍可以對古代軍隊有所瞭解。

要對政治歷史有所瞭解,政治制度要有所研究,比如正史中的百官志,也有專門從制度下手的通史:《通典》《通志》《文獻通考》。如果要了解生活方面史書上的《食貨志》、《齊民要術》和《天工開物》是少不了的。

還有一些古代前輩們史論我們也可以學習一下,比如《史通》、《廿二史考異》《讀通鑑論》《宋論》。又比如類書《太平御覽》《初雪記》等。地理志《水經注》、《元和郡縣圖志》《讀史方輿紀要》《太平寰宇記》、《徐霞客遊記》。

前文說過不要盲目相信學者輸出的觀點,不代表他們的觀點全是錯的,要有分辨能力。謹代表本人推薦幾本,錢穆的《國史大綱》和呂思勉一些斷代史為輔助,但呂先生和陳寅恪先生一樣,依據過少,大膽假設太多。謹慎挑選。白壽彝為主編的《中國通史》大部頭一千四百萬字。

如果想要看多個朝代文言文的資料,《資治通鑑》非他莫屬,配合資治通鑑的考異,和胡三省對其註解,已經讓你受益良多。哦還有張居正版本的《資治通鑑》也可以品嚐一下。

如果對古文閱讀有所障礙,配合《爾雅》與《說文解字》即可。《古文觀止》也是一個好的入門書籍。大多數讀這些沒有多少障礙。

最後就是要擺正心態不要飯圈心理,儘量唯物主義。

最後如果買實體書,建議是中華書局優先。祝您觀史愉快,以上僅僅是個人心得進攻參考。


暴躁的皮卡丘


你好,作為一個專注於歷史的筆者,我來向您推薦,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我推薦您讀以下內容:

書籍方面,我僅僅推薦您讀《二十四史》,這幾乎涵蓋了中國古代所有的歷史,但是就是讀起來比較枯燥,需要您耐心才可以。讀完這二十四史,我可以說,你對歷史的瞭解已經超越95%的人了。

音頻視頻方面,我推薦百家講壇,還有央視的一部紀錄片《中華五千年》,這個是我個人強烈推薦的,從盤古開天一直到清末,還是很值得去看的。APP:“歷史知識大全“不僅涵蓋了中外歷史,而且偏於客觀的史實。

野史方面並沒有可推薦的書籍,但是我這裡收藏了幾個網站,可以分享給您:“中華野史全集”、“天涯論壇知識庫、歷史”。他不僅記載了歷史事件,還有諸子百家的經典,醫書典籍和易經之類的典籍。

要了解歷史真相,往往只讀正史是遠遠不夠的。正史一般記述政治事件,而對世風民俗、百姓生活等的記載卻輕描淡寫、微乎其微;正史的記載往往由於種種原因而文過實非,所錄不實。特別是對帝王將相的性格心理、逸聞趣事;統治階級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政治軍事的醜惡內幕、齷齪行徑、血腥手段,正史往往“為尊者飾,為賢者諱”,或者略帶一筆,遮遮蓋蓋,或者諱言不談。要了解認識歷史的真實原因,把握全部的歷史,就要收集研究野史。總之,讀歷史,我們更要學會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不可盲目片面。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細細談歷史


其實這還要看你自身的性格、興趣、閱歷和理解能力。譬如如果你還不太看得下那種一本正經的大部頭,那麼強行去看《劍橋中國史》之類的書感覺絕不會愉悅。如果你的古文功底還不足,讀中國的《二十四史》就會很痛苦。如果你對西方古代歷史沒興趣,《耶路撒冷三千年》就毫無吸引力。是這些書不好嗎?不是,只是暫時和你不太合適。

我覺得不必勉強自己去看那些感覺沒意思的著作,因為我一時之間還欣賞不到。有一個好辦法是追作者,比如我以前喜歡看易中天,喜歡他的語言風格,我就把他的書拿來看,從他的書中學到了很多。後來覺得張宏傑寫得好,又幾乎把他在市面上能買的書都看了。雖然他們寫的可能並不是什麼名著,但對於我的閱讀能力而言,足夠了。現在我已經不愛看他們寫的東西了,但這是因為我自己進步了,他們的作品不適合現在的我了。

這兩年偶然發現一套歷史書,《從黃河文明到一帶一路》,作者很年輕,名氣不大,但我很喜歡,就全看了,現在也很喜歡。

所以關鍵是找到喜歡的作者,就像找到合適自己的鞋子一樣,別管是不是大牌、潮款,穿著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的腳知道。





歷史課肖老師


我以前說過有時間的地方就有歷史,那其實如果你對歷史感興趣的話,應該會有一定的歷史觀。我們需要辯證的去看待問題,雖然營銷號確實很垃圾,但它不也激起了你的興趣,促使你來問到底怎樣找到歷史資料嗎?好了,言歸正傳。

二十四姓家譜

這些基本上已經把五千年的中國史囊括完了。當然不是一本書,具體的書目有:《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唐書(舊唐書)》、《新唐書》、《五代史(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如果文言文閱讀功力不夠,可以看白話版。


野史

由於二十四姓家譜因為皇帝的原因,有些記錄其實不實。這個時候就需要野史來幫忙了。當然,野史也不能全信,畢竟只是個人編撰的。至於書目推薦,野史書籍浩如煙海不好做推薦。《大唐秘史》,《明朝那些事兒》(對,你沒看錯,這本書也屬於野史)可以去看一看。

國內部分介紹完了,可以來看看國外部分。

《人類簡史》

這本書水平還是很高的。作者從生物學,社會學等各個方面簡單的向我們介紹了從古猿下地到二十一世紀的歷史。可以大概的瞭解一下世界的歷史。

各國史

如果想要更細緻的瞭解,那各個國家自己編撰的歷史可以去看一看。





看到這裡是不是興趣蕩然無存。這麼多的大部頭,還晦澀難懂,不知道啃多少年。確實,就算是學者都不太可能讀完這些書。那其實我也只是推薦給你一個好的選擇。具體要不要做,怎麼樣做。得看自己。這些可以提升歷史素養和自己素質。而且你會因此去了解更多其他領域的知識,比如哲學,物理,地理,文學等等。越學發現自己知道的越少。此所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所以也不需要精讀。

如果你只是想淺薄的瞭解一下,那查百度就好了呀。不行谷歌搜狗一起上,維基百科也可以。


小林史話


我個人覺得雖然歷史是由後人所著,特別是由勝利者所寫,難免有所遺漏,刪減甚至篡改,但是多讀些不同時期史家所寫的正史典籍還是可以通過比對分析梳理出大概的真實的。除了國內歷代的正史記錄之外,推薦英國劍橋中國史作為與中國古典史籍的印證和參考。如果有機會可以查到周邊國家,如古代朝鮮(暹羅)、日本和越南(安南)等當時華夏朝代的從屬國的有關中國古代歷史記錄作為參考,那最好。相信通過比較和研究,得出的歷史結論相對更接近於真實。


一段硬木


不是很清楚你想怎麼了解歷史,因為歷史太廣泛了,但先推薦世界數字圖書館,這上邊可以以時間線的形式去查找歷史大事件。

而且分類也非常多,地點的,時間的,專題的。雖然其中記載的一些事件在描述中可能不是那麼詳細,但可以去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去查找古籍中的對一些事件的具體描述。

如果啃古文太累的話也可以根據你疑惑的條目去知網、萬方等學術網站查找論文、期刊對其的解讀。

反正這樣肯定比看營銷號的沙雕文好多啦


瘋狗的輕武


不要看歷史劇,不要看歷史劇,不要看歷史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個是我想和你說的第一點。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所以就給了現在的影視製作提供豐富的資源,一旦被挖掘出來的歷史經過他們的刀,那簡直了,比野史還要野史,所以不要以影視作品為參考,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接下來,咱們就來嘮嘮歷史資料的來源問題。第一個,如果你是個能把文言文看的和通俗小說一樣,那麼恭喜你,你離歷史原風味很近。你可以到圖書館裡借閱古文版的朝代史或者通史,這些史書未經註釋或者解說,是由各朝各代史學家所撰寫,絕對一手材料,可信度高。第二個,關注當代史學大家的論壇。像百家講壇那些大家都是可信度高的,他們也會推薦書籍去了解歷史,通史的話我建議你去看呂思勉的通史,它可以說是通史的權威。

再接著,任何歷史都要實物歷史來驗證。所以,有空多去博物館看看,你想研究歷史,只有去看到實物,才能更好的瞭解當時的歷史。



愛鏟屎的貓


讀歷代流傳下來的經典史書,如記載正史的二十四史等,很多出版社都有出版各類史書的校訂版。

歷史的史實在思考之中,讀歷史,有質疑,有自己的觀點,慢慢能力也就高了,這是一個過程,走走聽聽看看,接觸知道實際,瞭解實際情況,遇到問題敢分析情況解決,根據情況假設,可能的出現情況有哪些,拿出針對性的措施,做好準備,對於一些目標,充分了解情況,認真分析情況,大膽假設,根據情況分析可能採取的措施有哪些出現的情況有哪些,小心論證,拿出好的措施或制定出好的方案,一點點做,去實現,總結經驗教訓,獨立思考,勇於承擔敢於承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