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活著》,突然覺得我們遇到的生活苦難,不值一提!

《活著》是餘華的一部長篇小說,這部小說記錄了內戰、大躍進、文化大革命這些社會大背景下產生的社會變革,以一個大時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徐福貴自身以及其家庭人物的命運為主線,記錄了特殊時代大背景下小人物的生活苦難,但是在經歷了一生苦難,家人全都先他而去,他依然能夠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不曾對這個世界抱有怨恨和絕望。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它教會了我們人活著的真正意義,人活著不為什麼,就為了單純地活著。 世事紛擾,總有一些人在遇到一些困境時,選擇了退縮,向生活低了頭,彎了腰,甚至結束自己的生命。一直以來都很好奇,那些選擇輕生的生命,在彌留的最後之際,可曾有過一絲後悔。或許,在生命最後一刻,他們後悔過,但卻晚了,再也無法挽回……生命就是這樣脆弱而又珍貴,僅有一次。小說中徐福貴這一人物沉重而又深刻的苦難人生,似乎在告訴我們,生活的苦難,不值一提。在經歷了所有親人一一離他而去之後,他依舊沒有抱怨生活,更沒有向生活低頭。即使孤苦伶仃,只有老黃牛為伴,也繼續向前生活。

再讀《活著》,突然覺得我們遇到的生活苦難,不值一提!

願你與生活多次過招,都是贏家或持平狀態。若不幸輸了,也依舊昂首挺立,不對生活失望。


十八歲時,第一次讀《活著》。我像作家餘華那樣驚異於那頭牛的名字,不僅奇特,數量還多。如今,再次讀《活著》,作品中許多事件場景給了我深深的觸動。原來“活著”二字,承重力太強,也太深刻。而向我們傳達活著的真正意義才是這部作品的真正價值所在,即使生活給予再多的不如意,也要活著。在經歷生活的槍林彈雨後,依舊不低頭,不彎腰,不對生活屈服,也絕不輕易產生輕生的念頭。也不抱怨,仇視生活。而是繼續不動聲色地迎接生活的挑戰,然後對生活說:嘿!即使你使出渾身解數,令我千瘡百孔,我也依舊昂著頭,不動聲色。

作為一個詞語,“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餘華 《活著》


再讀《活著》,突然覺得我們遇到的生活苦難,不值一提!


再讀《活著》,突然覺得我們遇到的生活苦難,不值一提!


作為地主少爺的富貴嗜賭成性,總愛從鄉下跑到城裡的妓院進行賭博,時間久了,終於敗光了祖上留下的一百多畝地的家業,從此家裡一貧如洗。在他從妓院出來後,路上遇到了以往尊稱他為少爺的熟人,熟人因不知情而仍然敬稱他為少爺時,他的內心是惶恐不安的。以至於當他走過老丈人的米鋪門前,快速逃走,不敢發出聲音,這和他以往的招搖過市形成鮮明的對比。從城裡出來回鄉下的路上,他也因為惶恐和愧疚想過在路邊的樹上吊死。後來,轉念一想,又覺得在外吊死做孤魂野鬼太過可憐而放棄這種想法,他認為哪怕回家被父親打死也好過在外面吊死。終於回到家見到妻子和母親時的福貴,因為害怕惶恐而口吐白沫,經過妻子母親的照料而緩過來,並向妻子母親袒露自己敗光家產的事。他年邁的父親知道後臥床好幾天,後來變賣房產和田產,讓他自己一個人挑著筐去城裡給債主送錢。父親沒有選擇銀元,而選擇讓他送銅錢,想讓他在挑沉甸甸銅錢的過程中明白祖輩賺來這些家業實屬不易。而福貴在送完所有銅錢後也終於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但家裡從此一貧如洗,卻讓父親因此而氣的病重,最終鬱鬱而終。

從地主階級的花花公子,過著荒淫無度的生活淪落到需要承受平頭百姓的艱辛勞累,福貴的內心充滿了惶恐不安以及愧疚自責。不過家道中落並沒有讓他失去生的渴望,他依然追求活著。


再讀《活著》,突然覺得我們遇到的生活苦難,不值一提!


在家道中落後,他的母親病重,於是他去尋找醫生前來救治母親。然而,不幸的是,在半路上遇到國民黨抓壯丁,他被抓走了。時光荏苒,等他再次回到家,他的女兒鳳霞卻變成了啞巴,他的妻子也病了,家裡一點吃的也沒有。於是我們不禁感慨福貴的坎坷遭遇,責怪命運弄人。一場戰爭抓壯丁烏龍使得他失去了救治母親的機會,甚至沒有見到母親最後一面,送終之事也假手他人,為人子,其中又有多少辛酸與無奈。

命運總是時不時和他開著出乎意料的玩笑,捉弄著他,讓他痛苦著,無奈著,卻並沒有因此而停下捉弄的腳步。


再讀《活著》,突然覺得我們遇到的生活苦難,不值一提!


再讀《活著》,突然覺得我們遇到的生活苦難,不值一提!


新中國成立後,村子裡開始了人民公社化和大躍進運動,每個人得到的食物少之又少,根本無法滿足身體所需。後來,饑荒使得福貴的妻子家珍餓得駝了背。村民們因為爭搶發了黴的紅薯而怒目相爭、大打出手,淳樸的鄉鄰關係也因為匱乏的食物而變得緊張起來。

物資匱乏的時代背景下,福貴一家人的生活受到了嚴重威脅,溫飽問題得不到解決,他的妻子餓得駝背,最終得了軟骨病離開人世。


再讀《活著》,突然覺得我們遇到的生活苦難,不值一提!


再讀《活著》,突然覺得我們遇到的生活苦難,不值一提!


福貴的兒子在上學時受到老師鼓動積極為生產時大出血的縣長夫人獻血,慌亂中被多抽了血而死去。中年喪子,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是人間極大的痛苦。失去妻子的叫鰥,失去丈夫的叫寡,幼年喪叫父稱為孤,年老無子稱為獨。而這世上卻沒有一種名稱給中年喪子的人,因為,中年喪子之痛,痛到沒有名稱,沒有人能為他們取名。

再讀《活著》,突然覺得我們遇到的生活苦難,不值一提!


在妻子家珍和兒子有慶雙雙離世後,福貴與女兒鳳霞相依為命。鳳霞懂事乖巧,總幫著父親福貴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直到後來鳳霞嫁給城裡一個幹活的男人。鳳霞結婚後住在城裡,福貴也會經常去看鳳霞。然而,生活的不幸還是不停地向這個千瘡百孔的家庭湧來。鳳霞懷胎十月,生產時卻因難產大出血而死亡,只留下了一個男孩和自己的女婿。

至此,苦難如他,他又失去一個孩子。生活的痛楚,依舊馬不停蹄地向他奔來。


再讀《活著》,突然覺得我們遇到的生活苦難,不值一提!


再讀《活著》,突然覺得我們遇到的生活苦難,不值一提!


女兒鳳霞死後,福貴的女婿帶著孩子邊賺錢邊餵養孩子,既當爹又當媽。這樣的生活過了不久,他的女婿又因為在幹活時被水泥板夾死。福貴再次失去了親人。


再讀《活著》,突然覺得我們遇到的生活苦難,不值一提!


女婿死後,他的外甥就成了失去雙親的孤兒。於是福貴把孩子帶到了鄉下,讓他同自己一起生活。有一天,福貴要下田裡幹活之前,給可愛的外甥炒了一些豆子,讓他等自己回來。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等他回來,孩子卻因為太饞豆子,豆子太過好吃而把自己撐死了。

生活無疑再次給了福貴一記響亮的耳光,一次次的苦難不停地向他奔湧而來,命運就是這樣的捉弄人,這樣的令人無法琢磨,令福貴無奈著,痛苦著,卻絲毫沒有挽救的餘地。

一路走來,福貴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孩子,失去了妻子以及女婿和年幼的外甥,完完整整的一家人,最後都在他之前去世。對大部分人而言,遭遇了這樣的不公命運,都會對生活產生抱怨與仇視吧。但是書中的福貴,卻選擇了與生活和解,他給老黃牛取名鳳霞、家珍、有慶,從中尋找安慰。他與老黃牛為伴,繼續著他的生活。或許,這才是“活著”的真正意義吧,也是這本書和作者的真正意圖所在吧。

正如餘華所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和進攻,而是來自於忍受,去忍受那些生活給我們帶來的順境或是逆境,偉大或是平凡。不論是什麼,你都要忍受,因為這就是真正的生活,充滿苦樂卻又往往是苦大於樂的生活。我想,活著的意義,這部小說中的福貴這一形象闡釋的淋漓盡致。因此,與福貴相比,我們每個人來說,我們所經歷的生活的苦難真的不值一提。不管屏幕前的你,正在經歷著怎樣的艱難困苦,也請不要輕易放棄,尤其是僅有一次的生命。願你與生活過招多次,都是贏或持平狀態。即使真的不幸,也要昂首面對,不動聲色,無所畏懼。


再讀《活著》,突然覺得我們遇到的生活苦難,不值一提!

願你昂首挺胸,穿越生活的每一場荊棘,依舊心懷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