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暑期摩旅中國總結(上)


一、摩旅緣起


  這是一次“蓄謀已久”,卻準備倉促的遠行。是對自己一次挑戰,也是交給自己的一份答卷。  我是個不怎麼安分的人。青春年少時,即想著騎單車去西藏,後來發現單車太慢了,於是改為摩托。工作之後,心為形役;結婚之後,也難單飛。 前年坐車進藏時,和彥龍兄通話,說後年我們來騎川藏吧。今年,他沒空,趁著孩子還沒出來,我請了假,衝破各種現實阻礙,徹底放下,成了一個不顧家人與工作的人,遠行一趟。

摩旅中國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國總結(上)

  為什麼一定要遠行,有人說會遇到不一樣的自己,有人說為了找到陌生的感動,有人就是為了看看不一樣的風景和人物...... 是,也不是。對於我,只是覺得,這是我的成長方式,生活方式。人大都是井底之蛙,我不想成為這樣的青蛙,於是從來想多瞭解一些不知道的東西,於是也從不放棄跳出來看一看的可能。所以,旅行的意義,對我而言在於看到另外一種可能,是去不斷證實不是僅有想象的過程。

摩旅中國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國總結(上)

  有人說,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好雲淡風輕,好瀟灑率性的感覺。我覺得是對旅行的誤解。因為旅行不僅是去遊玩,它是行走在山野之間、百姓之中、坎坷之途,他與大地親密接觸,他與鄉土共同呼吸,他與人間煙火同起滅。如此方有人間百態的體驗,如此才有酸甜苦辣鹹的觸動。  更重要的是,旅行,不是冒險,確實是需要準備的。出發前幾天,要去哪兒,是西藏還是中原,還沒想清楚。至於準備,2015年、2016年帶著愛人燕子摩旅江西、安徽諸地,已經把裝備和經驗都準備得差不離了。  那就出發吧。 二、行程概況

摩旅中國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國總結(上)

  自己一人,還是結伴呢?很巧,出發前些天,加入一個摩友群,有個邵武老鄉張小敬邀約一起去西藏。我打算拒絕,因為是一個女司機,怕不靠譜。後看她準備得那麼積極,又答應了,因為她是個女司機,很需要個照應。

摩旅中國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國總結(上)

  於是,有了我的第一個目的地——西藏。後來同行到了成都,她家中臨時有要事,只得中道而別,然後就自己騎了幾天。自己騎的好處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一種信馬由韁的感覺。

摩旅中國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國總結(上)

  到了巴塘,和林懷遠老師會合,也一起騎了幾天,到了拉薩。剩下的路程,就都是一個人的旅程了。但是去哪兒呢?好馬不吃回頭草,於是選擇走青藏離開吧。  到了青海,感覺新疆似乎近在咫尺,於是繞到了第二個目的地烏魯木齊,去會會兩個緣慳一面的好友。烏魯木齊離家鄉太遠,考慮到返程裡有“中原文化行”的計劃,於是折返。過河西,入隴西,到陝西,眉縣尋根,呆了幾日。然後走關西,到河南,也沉浸了多日。接著從伊洛淵源南下,到荊襄之地,最後往東南歸來。  8月8日出發,途徑福建-江西-湖南-湖北-重慶-四川-西藏-青海-新疆-甘肅-陝西-山西-河南-湖北-江西-福建等13省,里程13000多公里,合計55天。途中日記不輟,留下59000字的旅行紀要。

摩旅中國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國總結(上)


三、幾點收穫
  第一,此行,翻越的大好河山無數:武夷山脈、武陵山脈、橫斷山脈、念青唐古拉山山脈、唐古拉山山脈、崑崙山脈、阿爾金山山脈、天山山脈...... 跨過撫河、贛江、洞庭湖、澧水、烏江、長江、岷江、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帕隆藏布江、拉薩河、通天河、塔里木河、疏勒河、黃河、渭水、洛水、伊水、漢水、長江、鄱陽湖...... 橫穿東南丘陵、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黃土高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等幾大地形區。極大滿足了我這地理愛好者對山川地形的好奇。

摩旅中國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國總結(上)

  一路上全景式地感受山川、地貌、植被、氣候、時空的逐漸變化,如夢如幻,美不勝收,它們似乎可以在一秒鐘內全部在腦中清晰且快速地放映一遍,而每一次的回顧都有一份震撼在心間。世界的廣大,超乎我們的想象,天地山川的渲染,更比想象的更加奇崛瑰麗。不登高山,不知天高地厚;不涉河海,不知地之廣闊邈遠。古人云“胸中有丘壑”,恐怕離不開在現實土地上的遊歷。 我既然沒有智能與力量去指點江山,那我就腳踏實地用腳步丈量土地。這份丈量,其實也是心力與腳勁的衡量。王安石言:“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同樣是每日醒來,但有心、有力、有目標,並堅韌不拔,一個人可以走得非常遠,而非原地打轉。

摩旅中國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國總結(上)


第二,此行,遊歷或到達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湖南嶽陽樓、賀龍故居;四川茶馬古道、瀘定橋;西藏大昭寺、小昭寺、布達拉宮;新疆交河故城;甘肅嘉峪關明長城、張掖大佛寺、張掖西來寺、張掖鼓樓、張掖會館、武威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武威文廟、雷臺漢墓、武威大雲寺、蘭州黃河鐵橋、天水伏羲廟、胡氏民居建築、玉泉觀;陝西西安城牆、大雁塔、秦始皇陵兵馬俑、西安鐘樓、鼓樓、潼關故城;河南絲綢之路古道、虢國墓地、新安函谷關、白馬寺、漢魏洛陽故城、北魏孝文帝陵、范仲淹墓、關林、程頤·程顥墓、汝窯遺址;湖北襄陽古城牆、襄陽古隆中、荊州古城牆等處。此外還有李廣墓、羅什寺、班超墓、張載祠、邵雍故居等其他文化聖地多處。這一切,也極大地滿足了我這個文史愛好者的精神需求。

摩旅中國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國總結(上)

  一路上所走的路,前半程主要以感受自然山水的秀美壯麗為主,後半程,從新疆開始,則是已感受人文歷史的博大璀璨為主。在西北及北方,似乎任何一塊土地,都值得你匍匐下身子,去傾聽他們從遙遠的歷史深處,邁來的陣陣腳步聲,每一個聲音,都是引人遐思,動人心魂。這也是,最初目的地想直指這片土地的原因。這些年所學的先秦歷史文化,大多都發生在這片土地上,因此,觸摸她們如同回到故園認祖歸宗一般。那裡的歷史與文化的厚度,同這片土地的厚度一樣,詩經漢賦、唐詩宋詞、魏晉風流,從來沒有像旅行時那般動人,以至於人也隨之詩意盎然了起來。  從這裡走出的先賢,他們的精神高度與巍巍華山嚴嚴嵩山一樣,仰之彌高,鑽之彌堅。鳩摩羅什、玄奘大師,李廣、班超,張載、邵雍、程頤、程顥、阮籍、范仲淹……當我匍匐在他們面前,就如同從千里迢迢趕來拜會他們;當我從他們身上借得一絲光明和嚮往,就有了他們的一份精神與力量。尤其是在張載墓前的慚愧憂心,在范仲淹墓前的震撼感動,若沒有與先賢的精神感應,何來的失聲痛哭,涕淚悲泣。我不知這份撼動將如何指引我,並將發生怎樣的作用,但我已感覺,我的血液裡,有他們的營養,我的呼吸裡,有他們的氣息。或許,我會是一個載體,在傳遞一些歷史深處的訊息。

摩旅中國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國總結(上)

  第三,每個人的認知,需要不斷求證、革新和打破,這個過程就是拓寬認知的邊界。好比,即便我看了不少有關西北的書和紀錄片,但我對西北的想像,依舊難逃荒漠遍地、缺水荒涼的底色。這固然是一方面。只是當我置身其中,走過他們的千里沃野,穿過他們茂密的樹林,舔過他們甘甜的泉水,這裡的生命力與熱情告訴我,我的理解與想像,原來比他們的土地要貧瘠得多。
  再好比,當時特意走了段崤涵古絲綢之路。心想,再怎麼也是一條國際性通道。秦都有馳道這樣的“高速公路”了,漢唐的絲綢之路,不是康莊大道,也不至於是崎嶇小路了吧。結果坎坷如同天梯,逼仄如同溝渠,古道在歲月的侵蝕中迷失了方向,車轍在石頭上攆出猙獰的面目。這份由艱辛而引起的震撼,豈是看看圖片文字即能夠感觸到的。

摩旅中國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國總結(上)

  任何物體,都是一個資訊的載體,這個資訊可能是某種已儲存多年的關於人的能量。每每有人到來,他就會悄悄說話,只是有的人聽得見;有的人聽不見;有的人聽見了只覺得依稀模糊,似曾相識;有的人聽見了便如同久別重逢,有劫後餘生的感慨。  “啊,你還活著!”“是的,大難不死是幸運的,我估計還會活得很久很久。”  “啊,你原來就是傳說中的函谷關!”“是的,我守衛在這裡已經兩千年,你昨天去的那個函谷關本來比我老,可惜被毀了,都是新造的。”  “啊,你原來長這樣,書本上不是這麼描繪的。”“不管別人怎麼說,只要你來看,我就這樣。”  “啊,你原來比我想象中的經歷了更多故事!”“是的,你看到的,還只是一點點,聽我慢慢道來。”  “啊,你的彩繪依舊那麼光華,不改本色!”“其實我只是普通的存在,不信你看他們”。   “呃?緙絲不是唐朝才有的?”“兄弟,我是漢朝的。”

摩旅中國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國總結(上)

  對於一個熱愛這方文化的人而言,與人文歷史遺蹟的每一次相遇,都希望是一次久別重逢。可惜自己的積澱太少,這也是為什麼當時路過麥積山、敦煌時,我選擇檫肩而過。因為我知道,我還沒有準備好,我還無法走進她。因此,對於我而言,需要不斷做的事情,是不斷積累歷史文化,喚醒這份記憶。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當我與這些歷史遺存邂逅時,我可以發現他們,感應他們遙遠的嘆息,更重要的是可以聽懂他在和我說的悄悄話。畢竟,時光寧靜而冷漠,他們已沉睡太久,而作為現代人的我,也孤獨漂泊了太久。從這個角度來說,文化旅行的好處,在於激活我們對歷史的認識與熱愛。對於未知的,因為遇到,產生了興趣;對於已知的,因為證實,有了體認,進一步去了解。

摩旅中國 | 2019年暑期摩旅中國總結(上)

· END ·


AD:

摩旅西藏招募ing,詳情請見:

《摩旅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