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站,解甲归田(下) 撰稿编辑中原


三、快反部队

在部队,经历了两次精简整编,一次是1985年百万大裁军,另一次是1998年二十万小裁军。而这次小裁军,我们坦克11师,从一般部队整编到快反部队。

最后一站,解甲归田(下) 撰稿编辑中原

参加军事理论考试留影

1985年那次精简整编,我在开封师院读书,对我影响不大。虽然从炮兵团整到173团,但必竟还在58师里。而98年这次精简整编就不一样了,把我们从20集团军整编到了54集团军。54集团军是一支快反部队,平时叫响口号是"两个不经,一个打赢",就是部队不经临战训练,不经后勤补充,必须打赢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可想而知,这个部队的要求特别高,纪律特别严,训练强度特别大…

这个部队管理非常严格,为规范统一内务,往往采取"兜底查"措施。一个营搞"兜底查",就是将全营物所有物资全部搬出来,所有的房间清理得一干二净,一件不剩。然后,对照内务条例规定,需要的,一件一件再搬进营房里,多余的全部拖走。战士不允许有老百姓的东西,全部使用部队下发的被服。

最后一站,解甲归田(下) 撰稿编辑中原

装甲11师装备部组织骨干集训留影

军事训练的强度大,领导干部体能训练必须达标。集团军魏副政委,单双杆一练习,可以连续拉几十个,每天早上轻松跑完五公里。他下部队,基层军官的体能训练必须考核,所以大家争先恐后地练体能。这就是"两个不经,一个打赢"部队的作风,快反部队与一般部队就是不一样。

四、解甲归田

快反部队要求干部年轻化,而装甲部队的干部严重老化,为此,第一个大动作就是"一刀切",一大批年龄偏大的干部,转业回地方工作。

最后一站,解甲归田(下) 撰稿编辑中原

装备工作视频会议留影

2000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集团军采取"一刀切"措施,本人也被确定为转业对象。解甲归田,回归故里。脱下穿了二十多年的军装,回到地方工作,心里不是个滋味。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队只养小,不养老",这话一点不假。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人到中年了,一个小小的团副,没有什么建树,快反部队要实现干部年轻化,离开吧,军旅生涯到此结束。

记得是夏天,连襟带着一辆运输车来到信阳,装着我的全部家当,我和妻子、女儿一起,离开了部队。回想在部队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往事又一件一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从新兵连、老连队到对越作战,从教导队、文化学校到开封师院,从炮兵团、173团到装甲步兵团,最后到师装备部战技勤务科,一路走来,不敢懈怠,一直努力。从战士、副班长到班长,从排长、副指导员到连长,从副营长、营长到科长,虽说是一步一个台阶,干得好辛苦,但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能走到今天,问心无愧,知足常乐吧。

最后一站,解甲归田(下) 撰稿编辑中原

和后勤部副部长王思良(左)合影留念

即将回到离开二十多年的故乡,会面临着什么呢,我的心又有些忐忑不安。不过,我有心理准备,当兵二十多年,一定能面对这个社会,立足于这个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