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基層】“草根物業”傾情為民服務

農村也有物業服務?門源回族自治縣北山鄉著眼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管理,積極探索,實施以政府主導、公司管理運營為主的現代化農村物業管理模式,讓物業服務走進農村,有效破解農村環境整治難、公益設施管護難等問題,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記者走基層】“草根物業”傾情為民服務

初春時節,走進北山鄉北山根村,一條條水泥路乾淨平坦,垃圾箱擺放有序,農家庭院乾淨整潔。

“以前村裡也有保潔員,但管理不到位,衛生環境沒有現在這麼好。去年5月份,鄉里成立了‘物業公司’,把全鄉7個行政村的貧困戶、農村保潔員、殘疾人等全部納入其中,統一管理,不但管理規範化了,責任也落實了。”北山鄉黨委副書記李光華說。

北山鄉位於門源縣北部,距縣府駐地6000米,自然條件較差。近年來,該鄉以脫貧攻堅為抓手,轉變發展思路,多方投入資金,建成了一批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

【記者走基層】“草根物業”傾情為民服務

美麗鄉村不僅要建設,關鍵還要長效管護。北山鄉積極響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號召,轉變發展模式和思路,緊密結合實際,在經過多次彙報銜接、調研論證、廣泛徵求意見建議、反覆修改完善方案的基礎上,積極慎重而又創新性地提出組建成立農村物業服務公司,力求通過現代物業服務來解決新農村建設後期管理難的問題,促使農村人居環境更加整潔、廣大群眾日常生活更加便利。

該物業公司是北山鄉人民政府利用山東援建資金100萬元和北山興源農工貿服務有限公司以固定資產作價1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以入股形式聯合成立建立起“利益共享、全程合作”的共同體關係,將“事”和“人”管理權限“雙委託”,由興源農工貿服務有限公司負責日常管理、北山鄉人民政府負責監管的運營機制。

職責不少,管理更得做好。“農村物業和城市社區物業不同,服務範圍和內容區別很大。”物業公司總經理張錄說,物業服務包括農村環境整治、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的維修、村莊主幹道的清掃、排洪渠的清淤等。

大泉村村民蔡桂花以前是村裡的保潔員。去年7月份,經過自願報名、群眾評選後成為了物業公司的一名員工,負責村裡的環境衛生,只不過身份變成了公司員工。“現在聽公司的,做什麼、怎麼做都很清楚。”蔡桂花說。

【記者走基層】“草根物業”傾情為民服務

該物業公司的成立,使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面參與,各類管護制度全部掛牌上牆,各項政策舉措全面落地見效,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

物業服務管理成本由誰出?北山鄉在充分徵求廣大群眾的意願和縣物價部門的指導下,制定了農戶每戶每月15元、常住民營企業和鄉屬單位中每年收取1000元農村物業費的標準。據張錄介紹,公司年物業收入可達34萬元,再減去經營成本後,利潤可達到12萬元,全鄉7個行政村可按入股比例分紅,以全面發展實現利益共享,從而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奮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以前,一遇到大風天氣,村道路兩旁的綠化林中全是白色垃圾,等風停了,村裡又得組織群眾撿拾。再者,群眾的生活垃圾處理是一個大難題,只能集中後填埋到村邊的土坑裡。自從村裡有了物業服務後,群眾只要把垃圾收集好,每週垃圾清運車都要來清運。”大泉村村黨支部書記祁連財說。

【記者走基層】“草根物業”傾情為民服務

為農村引進物業的這一小步,意味著鄉村治理方式轉變邁出一大步。北山鄉積極探索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新模式,在經常性深入開展衛生死角集中清理活動,“最清潔家庭”“不清潔家庭”評選、掛牌等活動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做好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後期管護和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搶抓與山東省乳山市對口援建的有利時機,通過前期多方調研,廣泛徵求群眾意見,按照“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成立物業公司。現如今,隨著物業服務與農村“混搭”得越來越和諧,村民們對村莊更加關心、更加愛護。村民看到果殼等垃圾,都會主動撿起,扔進垃圾桶。7個村莊將弘揚文明新風列入了村規民約,村民們互敬互愛蔚然成風,以前互相推諉、撒手不管的事情,現在村裡都願意坐下來談一談,商量出個對策。

物業公司也圓了部分貧困群眾的脫貧夢。馮永花是北山根村的貧困戶,由於自己和丈夫文化程度低,外出務工困難,丈夫被聘為村裡的護林員,一個月的工資為1600元。現在,她本人也被聘為了物業公司的保潔員,每月能掙500元,家裡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真沒想到我一個家庭婦女也能領工資了。現在的我既能掙工資,又能很好地照顧孩子和婆婆了。”馮永花欣慰地說。

【記者走基層】“草根物業”傾情為民服務

全鄉共吸收了29名精準扶貧戶為保潔員,每人每月發放500元工資。農村“物業公司”的建立,既為政府鬆了綁,使其騰出更多精力抓發展,又讓群眾在參與過程中有了更多獲得感,更讓北山鄉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中邁上了新臺階。

來源/海北州祁連山報社海北新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