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治水提升年,來看看深圳除了治汙還有啥新動作

對於深諳治水之道的深圳來說,“碧道”不再是個新鮮詞。什麼是碧道呢?即以水為主線,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各種生態要素,通過系統思維共建共治,優化空間格局。這也是碧道被稱為濱水綠道“升級版”的原因。

時至治水提升年,來看看深圳除了治汙還有啥新動作

曾幾何時,深圳是全國36個重點城市中黑臭水體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許多河水又黑又臭,市民只能掩鼻而過。面對高密度開發的重汙染負荷與有限的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突出矛盾,2015年底,深圳全面打響水汙染治理攻堅戰。為了實現河流長治久清​,深圳將堅定不移推行雨汙分流路線,全力消除覆蓋盲區。從2016年到2018年,深圳累計投入治水資金701億元,建成雨汙分流管網約6000公里,年均建設長度是以前的10倍。

通過綜合治理,深圳水環境實現歷史性轉折:2019年全市159個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幹流全部達到地表水Ⅴ類及以上。率先在全國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全市159個黑臭水體、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主要河流水質全面好轉,在2019年5月公佈的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排名中,深圳水質改善幅度居廣東省第一位。同年,深圳市水務局完成治水投資530億元,是整個“十二五”的3倍,創下歷史新高。

這也意味著,短短4年內,深圳基本補齊了40年來超常規發展累積的水環境基礎設施欠賬,水環境質量得到根本性改善。“2019年消除黑臭水體,只是水汙染治理的第一步。”根據治理目標,2020年深圳市將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實現河流“長治久清”。同時,汙水處理深入開展汙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實現“治汙”向“提質”邁進。其中一個明顯特徵是,將實現與城市景觀的深度融合。

接下來一年內,深圳將全面鋪開碧道建設。根據《廣東萬里碧道建設深圳行動方案》,深圳提出“水、產、城共治,生態、生產、生活共融”理念高標準打造深圳千里碧道。市362條河流(含深汕合作區)也將通過碧道建設,成為健康的生態廊道、秀美的休閒曼​道,這將釋放出相當可觀的綠色共享空間。碧道建設作為河湖治理的3.0版本,截至2019年底,深圳市已啟動了16個項目建設工作,總長40公里。

據瞭解,碧道按水體類型,分為湖庫型、河流型、濱海型三種。根據各河段的特點和周邊產業佈局,將碧道劃分為六段,以勾勒一幅“一河引領,六段生輝”的山水畫卷為藍圖。打造成為“河湖+產業+城市”綜合治理開發的樣板區。碧道建設將通過功能複合、空間統籌、特色營造等手段構建一軸五區兩帶,一軸以水為魅力軸線,兩帶為即將在沿岸建設的濱水景觀帶和水上景觀帶。即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態廊道、秀美的休閒漫道、獨特的文化驛道和綠色的產業鏈道。

“碧一江春水,道兩岸風華!”以治水為先導,提升城市空間品質,促進水城相融,還水於民是深圳努力的方向。

接下來的兩年裡,深圳全市還將完成500公里碧道建設任務,水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實現治水、治產​、治城相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深圳特色的治水新路。屆時,“碧道”將成為深圳的環境新底色,水環境也將隨之成為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