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林區"後繼有林、後繼有人"

人大代表暢談中國之治|讓林區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滿歸林業局北岸林場第七小隊工隊長 周義哲

  “高高的興安嶺,一片大森林……”民歌《勇敢的鄂倫春》唱出了廣袤的森林與自由的林區生活。我在林區出生、成長,我在林區伐木、護林,30年來,我始終工作在林區一線,我想我的一生都和林區緊密相連。

  我經歷過林區建設的輝煌時期,也面臨過林區禁伐、全面轉產的低谷與彷徨。2015年4月1日,我和工友們放下斧鋸,全部撤出林業作業點,由伐木人變成了護林人。經過近5年的恢復與發展,林區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棕熊、飛龍等野生動物繁衍棲息,“狍子進城”再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聽慣了鋸木聲和採伐號子,再去聽風聲和鳥鳴,我們林業人有更深的觸動,也對野生動植物有著更深的感情。疫情來襲時,加強對林區野生動物的管控與保護成為我們更加艱鉅的任務。林業局成立專項領導小組,採取積極措施加大宣傳力度、巡護力度、檢查力度,防止以各種形式對野生動物資源的破壞,我們也基本上連軸轉,拉起了一道道“安全防線”。我想,只有保護好野生動物,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林區今天的發展來之不易。但近年來,林子越來越好,動物越來越多,林區的人卻越來越少。究其原因,受歷史和體制影響,林區社會公共事業歷史欠賬太多:醫療條件落後,教育成本較高,汙染治理能力缺乏,職工生產生活條件艱苦。

  我是最基層的人大代表。我想用自己的聲音喚起更多的關注,希望眾力攜手,進一步改善林區城鎮醫療條件,提高汙染治理能力,增加職工收入,讓林區有更大的吸引力,留住美景,留住遊客,更留住新一代的林區守護者,解決林區“後繼有林、後繼無人”的問題。

  (記者沈靜芳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