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信用卡髮卡量跳水,銀行怎麼辦?

“今年一季度髮卡量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某股份制行信用卡中心相關負責人近日對新快報記者表示。顯而易見,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在當下及未來一段時日內,商業銀行都會面臨相關業務受衝擊問題。新快報記者瞭解到,銀行業已開始花式自救:線上瞄準C端加大推廣量持續獲客同時,線下在合作方向上考慮全行業務,藉助優質資源幫扶B端商戶。有分析認為,此番加速推進將是傳統金融機構加速擁抱互聯網金融、謀求破“疫”的良好契機。

一季度信用卡髮卡量跳水,銀行怎麼辦?

直接衝擊

上述股份制行信用卡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該行信用卡直營團隊(線下發卡團隊)佔髮卡渠道的比重在一半左右,線下發卡受阻影響很大。不過,即便如此,今年的髮卡目標增量暫時沒有調整的跡象,“現在業務壓得很緊,一定要咬牙完成。”

新浪金融研究院調研部分銀行發現,疫情對銀行信用卡業務帶來的影響是普遍而廣泛的。“信用卡業務確實大受衝擊,辦卡量和交易量均嚴重下滑。”某國有行廣州一家支行的負責人林先生告訴記者,目前信用卡髮卡主要依靠線下陌生拜訪及場景營銷,在疫情之下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推廣難度在加大,客戶則表示辦了卡也沒機會出門刷。

對於信用卡髮卡量驟降的現狀,渤海銀行首席風險管理官趙志宏發文指出,疫情使得各行業的線下營銷通道都幾乎處於停擺狀態,在可選的線上營銷渠道數量並未明顯大規模增加的情況下,包括銀行在內的各行各業對線上渠道的爭奪會因此變得更加激烈,獲客單價會有較大幅度上升。

受疫情影響,線下消費的下滑亦導致整體交易量受到較大影響。“原本一季度是餐飲、旅遊、交通的消費旺季,但是因為疫情影響餐飲行業,我們也受到了衝擊。”有股份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告訴記者,“我們本來鋪設了相關大型線下商圈餐飲優惠活動,線下餐飲商戶5折優惠,遍佈全國上百個城市,差不多有5萬個合作商戶,現在根本無法開展。”該人士表示,該行信用卡交易量自1月下旬開始大跌,直到2月下旬才有所回升。

有信用卡收緊額度加強風控

髮卡量和交易量雙雙下滑的同時,銀行業也普遍面臨逾期貸款上升的重壓。

3月17日,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20年2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3.3萬億元,不良貸款率2.08%,較上月上升0.05個百分點。財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認為,短期受疫情影響,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可能上升,2020年上半年不良率可能升高至2%左右,尤其是餐飲、旅遊行業的信用風險暴露會增加,這些行業資產質量可能惡化。隨著疫情的好轉,下半年不良率相比上半年會有所好轉。

在此背景下,已有銀行信用卡開始收緊額度,加強風控。

“雖然髮卡量情況不好,風控並沒有因此而放鬆。”某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中心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今年一季度該行收到的與還款相關的投訴劇增,“很多投訴都是說想申請延期還款但申請不了”。

此前多家銀行曾宣佈,受疫情影響,符合條件的用戶,信用卡可以延期還款並免收違約金,在政策上給予最大程度的支持。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銀行在界定哪些是受疫情影響還款能力暫時受影響的人群上時卻面臨尷尬,“大量客戶只說受疫情影響無法開工還不了款,卻提供不了證明,銀行也只能針對每個客戶的具體情形做個案處理。”上述人士透露,“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難以界定,也確實存在部分人群或債務中介機構借疫情之名謊報情況“鑽空子”。

對於信用卡風控部門來說,如何有效甄別真正受疫情影響的客戶和以此為藉口惡意逃債的人群是其面臨的一大挑戰,“陷入人性化服務和守住風險的兩難境地”。

消費提示

近期遭遇降額封卡?不一定與疫情相關

新快報記者瞭解到,近期有不少銀行針對部分客戶採取下調額度或限制交易,以控制並降低高風險客戶佔比,不過此舉並非突然為之。有股份制行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最近幾年一直在提高發卡准入門檻以防範共債風險,並非因為疫情而突然收緊。他提醒,網上出現有用戶抱怨近期明明有正常還款,但信用卡額度還是被直接降低了,可能原因有二:一個是用戶經常刷光信用卡的額度,或側面反映經濟狀況不佳,對銀行而言就是風險客戶;二是用卡過程中存在套現或經常逾期還款的行為被發現,在這輪風險管控中,就可能會被波及,不一定與疫情相關。他建議,持卡人應長期規範自己的刷卡行為,避免信用卡遭遇降額封卡。

記者同時留意到,在大部分銀行收緊風控之時,也有國有行表示將全面暫停降額、加灰名單、刪除白名單等貸中風險管控措施,全面暫停催收,並視疫情發展情況逐步恢復。該行的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眼下正值特殊時期,客戶只要帶齊相關資料(一般可能是身份證件或出行證明),即可到銀行網點辦理延期還款申請,這種情況下的延期還款不算逾期,還可以免罰息。

市場觀察

線上營銷成各行信用卡部門自救思路

面對髮卡量和交易量大幅下滑、不良率抬頭的雙重重壓下,銀行業開始設法自救,加大線上營銷成為了當前各大銀行信用卡部門的思路,不少信用卡運營部門積極與電商、餐飲等行業進行合作,推進信用卡線上化運營,並調整客群拓展全行業渠道借力開發B端商戶資源。

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該行探索開創一種新型商業模式,“對商戶端實現‘預售+引流+補貼+復購’循環模式,對用戶端實現‘便捷+實惠’良性模式,從商業模式上幫助餐飲業快速恢復生機。”招行信用卡發起“逾越者聯盟”,籌集7億元專項資金,重點投入餐飲、汽車、電商領域。其中,針對餐飲行業在目前尚未大規模恢復堂食的情況下,其掌上生活App上新增了熱門餐飲商家的外送服務,還通過“預售飯票”的方式為商戶提前鎖定用戶需求,目前,已經有千餘家商戶加入預售平臺。

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宣佈全面實行移動支付發分,即不囿於線上、線下場景,用戶在線下通過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線上支付手段消費,同樣可以累積計入積分賬戶。也就是說不管在線上還是線下消費,無論使用支付寶或是微信支付手段,只要通過綁定的平安信用卡進行交易,都可以獲得積分。

“大力發展B端客戶是未來的一大趨勢。”廣發銀行信用卡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日前,廣發信用卡推出了宅家“吃喝玩樂購”優惠,包括聯合多家生鮮平臺為宅家用戶提供日常採買優惠、加大信用卡商城產品促銷和免息力度,還針對特殊時期各大音視頻網站的會員需求激增推出充值優惠等等。該行還發起了“工作餐安心送計劃”,連接有訂餐需求的企業客戶和餐飲商戶,搭建平臺為商戶引流;通過預售方式為商戶提前鎖定用戶需求,通過引流+補貼的方式刺激消費。除了與餐飲、汽車、電商、電影等行業加深合作外,該人士認為“醫護群體、在線教育、健康服務、保險等領域也迎來機會”,廣發信用卡進一步細分了客群開發卡產品,比如對於醫護群體,聯合公益組織推出專屬信用卡產品;藉助APP拓展在線教育、健康服務等業務場景等。

事實上,信用卡業務從發展開始就有廣泛合作的B端商戶,但一直以來主要拓展的還是C端用戶渠道,現在用戶對信用卡需求幾乎飽和,在C端紅利漸退之後,服務於B端商戶也將成為銀行發力的新方向。


香港前寶通作為香港本地少數為全港商戶提供跨境支付服務的企業之一,擁有銀聯國際、支付寶、微信支付三大支付機構的技術服務商資質,可為商戶提供多支付端口的跨境聚合支付解決方案,目前已為香港五百餘家商戶提供服務,值得信賴!詳情關注公眾號:前寶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