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大瘟疫,对我们现今防疫情有什么启发?

你开心我开心2020


很简单,说明传统的中医药存在比较大的局限性。虽然在爆发瘟疫后的管理方式上很先进,但在治疗上存在不足。

所以现在强调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化不是否定中医,而是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验药而不废医,就是未来中医发展的趋势。(很多人说废医验药,其实不大可能,也不应该这样做。)


宣墨先生


中国历史上发生的疫灾多不胜数,而且都是随着年代的拉近而逐渐增加的。在邓拓《中国救荒史》一书中,就有历数了中国历代发生疫灾的次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历代发生疫灾的次数为:周代一次、秦汉十三次、魏晋十七次、隋唐十七次、两宋三十二次、元代二十次、明代六十四次、清代七十四次。

在数千年与疫灾争斗的过程中,中国人民自然而然的总结出了不少的经验与应对方案,其中很多做法,直至今日仍在沿用。

首先,对于疫灾易发生的时机,我国古人就早有总结与预测。

人们很早就有发现,疫灾的发生往往与其他灾害相伴而生:隋代大业八年(612年),天下大旱,继而发生大疫;宋朝庆历八年(1048年),河北发生大洪灾,次年三月继发疫灾;元代至顺二年(1331年),衡州连岁大旱,接着发生疫灾,“死者十九”.........

其次,对于突发性的疫情,防比治要来得有效得多。

那么如何防疫呢?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找到与疫情爆发相关联的事物。

在早先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将疫病归结于瘟神作怪来解释!不过后来,随着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意识到疫病的发生与公共卫生之间的关系。

南宋真德秀在泉州任职期间,就认识到此地春秋之交常生疫病与泉州城内水沟湮阏日久有关,决定兴工清理沟渠

..............

当然,对于正在漫延的疫病,切断传染路径与源头才是重中之重。

早在先秦之时,人们就知道通过处理尸体来切断疫情传染。后世凡遇大疫,官府一般都有掩埋死者尸体的做法。南朝梁武帝时,郢城大疫,全城十余成口死者十七八!朝廷命人给死者赐棺器盛殓,以防止疫情传染。宋代,官方都会在疫灾过后招募僧人掩埋尸体,以度牒为奖励。

还有就是对于仍然活着的人来说,早在《汉书》之中,就有了对于病人实行隔离措施的记录。

很明显,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重视流行病的传染性问题。

在晋朝,隔离传染病人已成为制度。南朝齐时,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唐代则是由僧人开设乞丐养病坊,以隔离收治病者。

宋代开始,出现大量官办养病机构,都有隔离病患的作用。苏轼在杭州设立“安乐坊”,正是养病机构。

此后,元、明、清三代,官方设置的医疗机构除了药局外,其它则渐呈萎缩局面。不过,由于民间慈善机构的大量兴起,对于疫病的控制方面仍较有成效。


暗夜思考


回顾国内外抗疫历史经验,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三点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首先要在正确认识瘟疫的基础上及精准预防。瘟疫的可怕在于突发性和传染性强,但瘟疫也是阶段性的流行病,有它产生、肆虐、消亡的过程,单种流行病几个月到几年后逐渐消亡,消亡时间的迟早决定于人类是否采取了得当的防护措施。比如隔离措施一直以来就是中外公认的有效办法,本次国内新冠抗疫采取的封城隔离,事实证明科学有效。但为什么单单武汉的疫情最为严重?连终南山都承认:如果早封城5天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确诊,说明还是慢了一点,封城比新冠的肆虐期迟了几天。相比之下国外一些国家没有果断隔离传染源、及早封城,导致病毒在肆虐期广泛扩散,疫情就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其二是全人类有必要探索建立长效防护和快速应急的瘟疫预防体系,包括超前的细菌研究和快速反应机制。各种瘟疫病毒也是细菌不断进化发展的过程,面对新病毒和突发的疫情,医学研究和公共卫生防护体系往往显得滞后或者力不从心,为什么人类总是被动仓促应战并付出不小的代价呢?笔者认为主要还是疏于防备让病毒的蔓延有了可乘之机。如果人类对各种细菌的研究认识能超前于扩散,杀灭有害细菌于萌芽状态,那就能够避免大规模的瘟疫了;其次如果全社会的快速反应机制能够常规化、制度化,那么即使瘟疫在小范围扩散,负面影响也能降低到最小化。

再一点对古今中外大瘟疫的发源,主流的研究分析是源于野生动物,但野生动物的病源又是什么原因诱发的呢?很少人想过这个问题。有研究提出,地球气候的微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也许才是历次瘟疫爆发的源头,野生动物和人类只是中间环节和受害者。按照科学分析方法,世间万物普遍联系紧密相关并不断发展变化,人类防疫的视野有必要投向更广阔、更深层次的自然环境保护及特殊气候影响人体生命的新领域。


火星隐士


人类与瘟疫的斗争,是地球上最惨烈的战争。欧洲的黑死病,夺走了近2亿人的生命;西班牙流感让5千万人离开了这个世界。瘟疫,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但人类并没有缴械投降,停止抵抗的脚步。

“后事不忘前车之鉴”。纵观历史上发生的这些瘟疫,又给今天的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一、科学应对。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原因、过程、结果,瘟疫也一样。过去,人们局限于认知上的短见,对瘟疫认识不足,找不到科学的应对方法,这是时代的局限性。现在则不一样了。就拿这次新冠肺炎来说吧,疫情发生后,我国的科学家们很快就确定:我国疫情爆发地为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中间宿主是中华菊头幅,并提出了科学性的建议。政府据此科学应对,采取封城、禁足、切断传染源等措施,第一时间防止了疫情向外扩散。某些国家采取的“集体免疫”,则是一种不负责任、不科学的做法,视生命于儿戏。

二、技术攻关。历史上的瘟疫之所以死人多,与落后的卫生医疗条件分不开,但人类一直在探索前进。欧洲天花肆虐时,全球有近1.5亿人死亡。科学家们没有被吓倒,而是夜以继日,迎难而上。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发明了“牛痘接种”法。1979年世卫组织宣布消灭天花。新冠肺炎发生时,我们的科学家成为最美“逆行者”,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探索病源,分析病理,提出了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大大地降低了死亡率。

三、同舟共济。疫情是无情的,是无国界的。面对疫情,全世界人民都应团结一致,上下一心,同舟共济。新冠肺炎发生后,我们响应政府号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4万多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大量的医用物资运往湖北。民众则服从安排,禁足宅家。短短两个月,阻击疫情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武汉决定从4月8日零点开始,恢复离汉通道,这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战换来的结果。

病毒是未知的,但人类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人类终将战胜病毒取得最后的胜利。





鱼头聊史


首先历史上的瘟疫。那时还没有细菌微生物学。也就是说老百姓对瘟疫并不知道是微生物引起的。中医把这类这类会传染的疾病都归在瘟疫里面。那么1是一种什么呢?是毒?文学上册首先放。事实上已经明确了当时的所指的瘟疫,主要是指呼吸系统的传染病。,而现在还有消化道传染的,其他途径传染的传染病也放在瘟疫里面。所以现代医学的瘟疫是比古时候的文艺广泛的多的传染性疾病。


无为一生2


放在历史长河里,瘟疫当然不会阻断文明的进程,它只会不断完善人类的体质、提高人类的免疫力。但这并不是我们在真正面对现实疫情时可以放任的理由,群体免疫的牺牲和代价是任何国家任何政府都无法承担的。

而历史上的大瘟疫,也是需要有人来买单的,买单的人或者是一个政府,或者是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种族。所以,我们应该为这次疫情下中国政府的作为感到庆幸。


eva家的老头


17世纪的伦敦鼠疫

人类自从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大型瘟疫的传播,更多其实是一场名为“城市化”的资本聚集效应所带来的顽疾。其中,以17世纪,当时英国的工商业中心——伦敦最为显著。并呈现周期性的爆发。

就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当时作为英国经济中心的伦敦,先后爆发了6次规模较大的鼠疫,几乎每十年就有一次瘟疫发生。在1665年,伦敦中因瘟疫死亡的人数高达55,797人,总死亡率高达17.6%。而导致英国伦敦瘟疫频发的重要原因,即跟当时不够发达的医疗条件有关;更重要的也与英国当时的圈地运动、价格革命导致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大趋势有关。

大量的人口集中,城市流民数量的增加,虽然促进了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但是也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公共卫生压力。特别处于伦敦社会底层的贫民,因为生活条件恶劣,高密度聚集,且长期处于封闭潮湿的工作环境之中。这些状况都极为容易引发瘟疫的大规模流传。

再加之,当时的英国是一个高度社会分层的国家,特别以伦敦为最:伦敦城的富人区的医疗条件更好,生活条件优越,居住条件更为宽敞明亮。但是在贫民区则恰恰相反,他们收入、饮食条件很差,生活本来就十分拮据。更兼之,人口密集,居住环境恶劣。所以往往是城市中的重灾区。而在泰晤士河两岸的贫民区中,周边除了污秽的窝棚,破坏环境的工厂和堆满泔水的养猪场,就剩下堆积如山的各种垃圾。即便生活条件如此恶劣,泰晤士河两岸的居民也不得不为日常开销而疲于奔波,其中大部分收入所得则都用于支付房租。

在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就曾经对英国的贫民区有细致的描述:

这些房屋每所仅有三四个房间和一个厨房,叫做小宅子,在全英国(除了伦敦的某些地区),这是普通的工人住宅。这里的街道通常是没有铺砌过的,肮脏的,坑坑洼洼的,到处是垃圾,没有排水沟,也没有污水沟,有的只是臭气熏天的死水洼。城市中这些地区的不合理的杂乱无章的建筑形式妨碍了空气的流通,由于很多人住在这一个不大的空间里,所以这些工人区的空气如何,是容易想像的。

……

这里的房子也是从地下室到阁楼都住满了贫苦的家庭。在韦斯明斯特的圣约翰教区和圣玛格丽特教区,根据统计学会会刊的材料,在1840年,5366个工人家庭住了5294所住宅(如果这还可以叫做“住宅”的话);男人、女人和小孩,总共26830人,不分男女老幼地挤在一起,在这些家庭中有四分之三只有一个房间。在汉诺威方场的贵族教区圣乔治,根据同一材料,有1465个工人家庭总共将近6000人在同样的条件下居住着;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家庭每一家不超过一个房间。

……

这些房子真正是塞满了人。每一层住着三四家,有时达20人之多,有时每一层整个地都当夜店租出去,在一个房间里,不能说安插了,而简直是塞进了15个到20个人。这些区域是居民中最贫穷、最堕落和道德败坏到极点的一部分人的藏身之所,这些地方应当被看做那些可怕的要命的流行性热病的发源地,这些病就从这里蔓延到整个格拉斯哥。

而在恩格斯之前的年代,英国工人的状况显然也并没好到哪里去。而为了减轻当时英国公共卫生压力,英国政府在1580年,就颁布了禁止修建新房法令,当然这项法令只针对贫民区的窝棚,富人区的房屋则除外。尽管英政府在1593年、1607年、1625年反复重申禁令。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深,当越来越多外地人口涌入城市,这项法令不仅无助于缓解当时的问题,而且还更进一步恶化了底层民众的居住环境。这使得大多数人在不扩建新房屋的前提下,不得不将已有的房屋进行分割成一个个更小更不透气的隔间。同时,不少人更是在老房子的院落或是老街区里,偷偷修建各种劣质的、缺少排污条件和足够采光的简易砖房。而在1665年,维特福瑞斯区(贫民区)与圣·郊斯坦区(富人区)其中受鼠疫影响的死亡人数比约为3:1。因为穷人的患病率远远高于富人,所以这场瘟疫又被称为“穷人的瘟疫”

而在1665年大瘟疫时,英国皇家医学院就专门编写了《瘟疫防治指南》,其封皮上就专门写有“为穷人而作。”不过当时的医学条件也使得并不能提出多么有效的防治方法,皇家医学院当时提出的主要建议是点火。他们建议市民用姜、迷迭香、玫瑰花和精油捣碎后放到小盆中焚烧。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可以祛除瘴气,并可以驱散屋内的跳蚤和老鼠。1625年伦敦的每个街区,每周大约要点火烟熏二到三次。而一些医生、教会的教士和负责执行隔离的治安官也秉承着责任感,参与到整个瘟疫的防治一线过程中。

其中西蒙·弗曼就是个显著的例子。在鼠疫爆发时,他坚决留在伦敦,并说:“我将留下来拯救那些被感染的人,即使我因此而死亡。”而这位令人尊敬的医生与他的家人后来则都感染上了鼠疫。

但是有很多贵族、法官、议员和部分医生、教士、普通市民则都纷纷逃出伦敦城。在瘟疫爆发期间,整个城市的富人区空空如也,工场全面停工、集市无人经营,坟墓区则堆满穷人发臭的尸体,挖墓工昼夜轮班也无法做到将所有尸体24小时内埋葬。留在城中的除了少数专职医生和教士外,绝大部分人是贫民,失业的手工业者,学徒和被辞掉的富人家佣。

而在英国的其它地方,由于疫情的加重,也使得附近的城镇人人自危,周围城镇开始对疫区人员进行封锁,他们关闭城道,锁闭城门,派专人携枪守卫,拒不接纳来自伦敦的普通难民,甚至还投掷石块来驱赶。甚至当一个垂死的伦敦人爬进一个农场小屋里奄奄一息时,当地人吓得只好挖了一个巨大的坑穴,将垂死中的病人连同房屋一道埋了起来。



D海国


可以说一下历史上这个肺鼠疫

1911年2月20日,东三省肺鼠疫发生,且有蔓延之势,东北满洲地区的6万条生命被吞噬!加上春节期间,疫情更难控制!肺鼠疫从俄国贝加尔湖地区沿中东铁路传入中国,鼠疫的最先感染者是捕捉旱獭的“移民”,他们将鼠捕来,剥取其皮,染以颜色,冒充黑貂,售与西方妇女。人从旱獭身上感染后,借呼吸和飞沫传染的肺鼠疫。当时,在西伯利亚工作的中国劳工,回乡时,把鼠疫传入了中国。清政府耗银1000余万两,设立了民政部防疫局、京师卫生警察队和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等。此举为中国卫生事业之发轫。

因为这个鼠疫是有呼吸和飞沫传播,所以发明了口罩,应用在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同样适用,而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2019年的时候,内蒙古出现了两个感染鼠疫的患者,因为有了以前的经验,知道这个鼠疫传染性强,致死率高,所以在确诊后立即隔离,采取了立即的防控措施,才没有对社会造成太大的伤害。

所以正是以前我们国家有了经验,才会在面对这些疫情的时候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没有被病毒打的措手不及。





努力的露露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上,大规模的传染病也称瘟疫不计其数,包括霍乱、天花、鼠疫等等,据我们的史料记载,从西汉以来2000多年,中国古代先后发生了300多次瘟疫的大规模流行,经常隔几年或者几十年爆发一次。因而作为一个历经瘟疫折磨的多难之国,我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也得到了很多的教训。多个朝代都针对可能会爆发的瘟疫做了政策的制定和应对条例。也得益于这些启发,现代以来的疫情也得到了明显有效的控制。

(图源于网络)

首先在古代对这种瘟疫的控制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个就是药物治疗,每一次的大瘟疫的流行,都会极大的促进对中医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正是由于这一步步的发展,在应对新冠肺炎时,中医药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国家中医药局:临床显示中医药对新冠肺炎总有效率达90%以上

第二种方式就是隔离传染源。据史料记载,从汉代开始,就开始采用隔离病人的方式,来控制大型瘟疫的传播。清代的宫中就专门设立了叫避痘所,隔离感染天花的人。但是局限于当时的生产力限制,所以很多瘟疫控制隔离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因而很多次都导致了大量民众的感染和死亡。不过老祖宗的思想还是很正确的,从感染源开始采取控制,的确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也是因为有经验可追,在应对新冠疫情时,政府果断地采取了封闭武汉的措施,各地积极响应,封闭道路和小区村口,切断了大规模的传染源流动渠道,从而避免了更大规模的爆发,也因而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健康。

终南山:若管控迟5天,疫情规模预估将扩大至3倍

(图源于网络)

说到最后,疫情的爆发无法预测,但是也可以降低频率,那便是少吃野味!少吃野味!少吃野味!说三遍。虽然现在已经确定华南海鲜市场不是传染源头,但是这种病毒的确是从野外环境中流入人类社会中的,所以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感染,全人类的敌人都是病毒,危及的也都是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经济发展,这才是对全人类防卫瘟疫的最大启示。毕竟没有瘟疫,那也就无从谈起防疫了。

作为一个生活在有着几千年历史传承的国家的中国人,内心还是无比自豪的,毕竟历经风霜磨难之后,诞生的是一个充满着无数经验和智慧的中华民族。每次的苦难都会让我们更加坚强和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人从来不怕困难,从一开始就不怕。


四月的蔷薇花


谢谢你的提问!

我只说 我们国家历史上的大瘟疫,我国历史上有多次的瘟疫发生,且死者十有七八,最初有大疫记载的是周代,鲁庄公二十年夏,“齐有大灾”,此大灾为大疫,此后更是不断的有瘟疫的记录增加。

而古时,古人认为傩戏有驱疫的功能,还有设醮,纸般,龙舟竞渡等民俗都是驱疫的具体形式。

而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渐渐认识到公共卫生与疾疫的发生的关系,从而开始重视公共卫生事业,正如我们现代的对公共环境的消毒。

而在古代,最为有效的防疫方法是现今疫情期间我国采用的方法:隔离!

可惜的是在古代,人们认为隔离是“不仁”而拒绝采取这种真实有效的措施,从而付出了沉重的生命代价。

而在现今,隔离却是我国打赢了首场防疫战役的最有效方法,也是我国最正视生存权,最重视全国14亿人民生命的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