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朱泚反唐是關隴貴族最後一次自我拯救的嘗試?

接上期《涇原軍的後臺老闆朱泚入主大明宮後為什麼發現居然搞不定了?》


為什麼說朱泚反唐是關隴貴族最後一次自我拯救的嘗試?


目錄

1祭在皇室,政在權臣的三國以來的政權格局

2源氏一族

3源休其人

4源休離婚及其背後的原因

5源休為什麼走上反唐的道路?

6源休勸朱泚稱帝

7源休為朱泚組建的偽政權班底

小結

為什麼說朱泚反唐是關隴貴族最後一次自我拯救的嘗試?


上回講到,朱泚入住白華殿,唐朝那些沒良心的朝臣一方面不跟著唐德宗逃跑,一方面由於朱泚不答應他們將德宗接回來的策略,而不再和朱泚合作,朱泚面臨著孤家寡人的局面。這就說明一個問題,朱泚的粟特商團及背後的商業階級自己可以發動政變把德宗趕跑,可是自己卻收拾不了爛攤子。而如果不能收拾爛攤子,那麼,目前這點政治成果肯定轉眼就得丟失。既然沒有人支持自己,那麼朱泚的失敗其實就在眼前了。

為什麼說朱泚反唐是關隴貴族最後一次自我拯救的嘗試?


1祭在皇室,政在權臣的三國以來的政權格局

如果沒有其他的階級出來支持,其實,唐德宗是很快就會回來。

但是,朱泚沒有想到的是,那些剛剛離他而去的唐臣很快發生了分裂:一部分決定還是要跟著唐王朝混下去,一部分則決定要和朱泚聯盟了。這是一種可能。

兩外的一種可能就是,那批真正想倒唐的朝臣只是先把朱泚推了出來,當朱泚遇到困難的時候,這些人再陸續從後臺走向前臺——這其實是從三國時期士族們就開始玩的策略,即,真正的執政者是不當皇帝的,皇族自身則不執政,形成了祭在皇室,政在權臣的格局。如果細看,連安祿山的那個草臺班子也是這樣的。這點我特別需要點醒各位研讀唐史的。這些士族們是真正知道什麼叫亢龍有悔這句古訓的。所以他們都是做執政,而不當皇帝。換言之,這些帝王班子本身其實都是士族們抬起來的,帝王們看似風光,其實真正的決策權倒是在士族們做的宰相這裡。

如果用我們通俗的話說,在士族們的眼裡,是隻有傻子才當皇帝。

所以,雖然從《通鑑》的編輯看是朱泚受到冷落在前,後面馬上就要出來的救場的人在後,可是我倒是寧願相信,他們早就結盟好了,只是朱泚這個傻子被先推到前臺,士族們的代表在後面再出場這樣的順序,更為靠譜。道理很簡單,就是在減輕或者說是在抹殺士族們不忠於唐皇的政治罪責。安史之亂後,李唐的歷史資料不完全,毀於戰火是必然的,所以很多更有價值的歷史資料肯定是被毀了不少,當然,故意銷燬也肯定少不了。畢竟,德宗最後是回到長安了的。那些曾經參與的大族們又沒有受到太嚴重的處分,所以當初的一些夥同朱泚謀反的資料肯定是被銷燬的。

為什麼說朱泚反唐是關隴貴族最後一次自我拯救的嘗試?


2源氏一族

從《通鑑》的編輯看,正在朱泚犯難的時候,一個人前來拜見。誰?源休。

源休,相州臨漳人,京兆尹光輿之子。屬於在今天看來比較少見的姓氏。可是這個姓氏在李唐時期其實是一個非常高貴的姓氏,他們來源於元魏的拓跋氏,可以說是北魏的皇族,當然是比較疏遠的血統。

源於鮮卑族,出自五胡十六國時期禿髮鮮卑南涼景王禿髮傉檀的王子禿髮破羌,被北魏太武帝賜姓及命:源賀,太武帝說:“卿與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為源氏!”。所以這個源氏和元氏是一家子。

這個源氏是從北魏就開始歷經之後的朝代一直到唐朝都是貴族,都做官。可以想到這是個非常龐大的貴族。

隋代,代表人物是源 師

(公元?~605年),字踐言,源彪之子;河南洛陽人。有重名於齊。隋開皇中(公元581年)尚書比部、考功侍郎。隋大業初年(公元605年),卒於大理少卿。

源直心:(生卒年待考),源師之子;河南洛陽人。著名唐朝大臣。唐高宗時為司刑太常伯,坐事配流嶺南而卒。

源乾曜

(生卒年待考),源直心之子;相州臨漳人。舉進士。累遷諫議大夫。唐開元初年,拜少府少監。後拜尚書左丞相。終太子少傅。他是玄宗開元時期做宰相時間最長的。

他在社會的階級立場上是站在士族一邊的:

景雲後,公卿百官上巳、九日廢射禮,乾曜以為:“聖王教天下必制禮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古之擇士,先觀射禮,非取一時樂也。夫射者,別邪正,觀德行,中祭祀,闢寇戎,古先哲王莫不遞襲。比年以來,射禮不講,所司丱費,而舊典為虧。臣愚謂所計者財,所虧者禮,故孔子不愛羊而存禮也。大射謂春秋不可廢。”(《新唐書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只是強調禮樂制度不可廢,就是士族的文化傳統不能丟。

從其政策來看,他是站在有錢人這邊的:

開元四年,拜黃門侍郎、同紫微黃門平章事。逾月,與姚崇俱罷。會帝東幸,以京兆尹留守京師。治尚寬簡,人安之。居三年,政如始至。

這就是說從開元四年到開元七年,在長安實行寬鬆自由的放任的經濟政策,這種寬簡——其實就是不管——究竟有利於誰,在今天有了豐富的市場經濟經驗的人們自然不難知曉。可是很有意思的是,正是在開元七年,唐王朝的府兵制度結束了,因為各級的折衝府招不上人來!這就是這位源大人的寬簡的政策的影響。雖然我們不能將所有的屎盆子都扣在他身上,但是他卻是府兵制結束的最後一個宰相,他沒有責任是絕對說不過去的。(《新唐書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其實這裡對於這個源氏家族,我們更應該注意到他的家族的根據地是在臨漳,也就是之前的鄴城,這裡與魏博節度使的大名很近,其實都是一塊地方的,都在今天的邯鄲轄區內。這個源氏一方面站在士族的立場上,另外則必然和叛亂的安史勢力勾勾搭搭,一開始就有不臣之心。遺憾的是從源乾曜到源休的父親源光輿之間缺乏聯繫,也就是記錄斷檔了。而源光輿居然是做過京兆尹。這當然都是最為核心的官僚。所以我們絕不能放過源氏老家臨漳這個地方的信息給我們的更多的沒有見諸文字的含義——他們在經濟上和安史勢力早就混合到一起了。換言之,他們家謀反,並不新鮮,有必然性。這點在《新唐書》中介紹源休的時候,最後特別點出他是“相州人”,這不是沒有寓意的。

而我們要說的這個源休其實就是出自這個家族。不過沒有寫源休和源乾曜什麼關係。


為什麼說朱泚反唐是關隴貴族最後一次自我拯救的嘗試?


3源休其人

《新唐書》的源休的資料是附錄在叛臣朱泚傳下面的,文字特別少,將需多非常重要的資料都刪去了,讓我們看不到源休謀反背後的士族的階級關係了,他別是他和當時大士族王翃的關係。如果不清楚他的身份,那麼涇原之變的起因是搞不清楚的。

《舊唐書》給源休的評價是很有幹局的人。幹局,謂辦事的才幹器局。這說明他不僅有辦事的能力,而且很有大局觀,是個胸懷和視野都很大的人。其實這點不新鮮,畢竟是世代簪纓貴族之家,見多識廣,視野開闊是很正常的。

休以幹局,累授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青苗使判官,遷虞部員外郎。出潭州刺史,入為主客郎中,遷給事中、御史中丞、左庶子。(《舊唐書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

他的這幾個職務: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這三個都是監察方面的崗位。其實從我們現在看監察崗位是一個綜合性的崗位,因為,各部門的情況你都得知道,否則何以監察?

青苗使判官,這是財經方面的崗位,讓他有財經方面的工作經驗。這是從監察部門一下跳到財經部門了。

之後,遷虞部員外郎。這個虞部是工部的別稱。(1)西魏大統十二年(546)置為尚書省十二部之一,設郎中等官,職掌有關山澤、園囿、草木、鳥獸之政令,掌其出產、供應之節制,禁人隨意採獵。西魏末至北周仿《周禮》建六官府,遂為地官府諸司之一,設下大夫為長官,佐官有小虞部上士。隋、唐、五代為工部四司之一,其職掌略同(1),兼掌京都街巷種植、供應百官蕃客菜蔬、薪炭及殿中省、太僕寺所管馬匹芻料、田獵等政。隋初設侍郎、員外郎為長貳,大業三年(607)改設郎、承務郎。唐代設郎中、員外郎為長貳,又有主事等員。龍朔二年(662)改名司虞,咸亨元年(670)復舊,天寶十一載(752)再改,至德二載(757)再復。按照今天看更象今天的林業部和國家市政園林局。同時還管百官吃菜,這又有今天市長菜籃子的職能。其實我覺得他這個職務最核心的,也就是最有價值的極可能是給太僕寺的馬送草料。作戰需要軍馬,太僕寺養馬其實是等於間接控制軍需物資,而我們知道馬在古代那是頂級的軍需物資。他不養馬,但是管給馬送草料,那麼,這就等於控制了馬的好壞。當然管給百官送菜,這也是讓他和各個方面的幹部拉攏關係,建立感情的機會。這也是非常重要的。誰會對給自己送菜的人冷臉色?想吃好菜,就得給人家上貢啊。直接控制你吃飯的幹部,是沒有人願意得罪的。他是

廣有人脈的。

之後是潭州刺史,潭州就是現在的長沙,這是讓他在有地方幹部的經歷。這是在京城廣有人脈之後再來積攢地方幹部資歷的。當然,湖南長社很重要。特別是安史之亂後。

接著從潭州刺史,調入京擔任主客郎中,唐置,為禮部主客司長官,掌二王后代子孫和諸藩朝見等事。其後,歷代多沿置,至清末廢。相當於外交部的職責。不過是放在禮部了。“二王后”其實是個專有名詞全程為二王三恪”,又稱二賓三恪、二代三恪、三恪二王后,或單稱三恪、二王。古代政治禮制,屬賓禮之一,歷代王朝皆封前代王室後裔爵位,稱為二王后、三恪,給予王侯名號,贈予封邑,祭祀宗廟,以示尊敬,顯示本朝所承繼統緒,標明正統地位。所謂“恪”,即表尊敬之意。杜佑《通典》考證“三恪二王后”,以為封前二代後裔為二王后,封前三代後裔則稱為三恪。

這個職務其實絕不是一個簡單的管理祭祀的職務。他的二王三恪就是等於團結從北魏以來到隋朝的所有的皇族。而我們知道,唐王朝就是從元魏發展而來的,以西魏以來的關隴貴族為基本班底的政權。換言之,如果之前的這些皇族都和這個源休有關係,那麼,就會有很多的貴族和官僚都團結在這個源休的周圍,他就會獲得幾乎是頂級的自元魏以來的各個方面的政治勢力的支持。而且這個來自於關隴貴族的政治勢力又和東方的士族早就混到了一起。當然,用他來擔任這個職務是有原因的,因為他本人就是這個勢力中的一員。我們當然知道關隴貴族的勢力自唐高宗誅殺長孫無忌的時候就開始了。可是畢竟殺不光的,他們的後代還在通過各個方面的關係建立聯繫。比如元載,在代宗朝做了十年宰相。而元載和他就是同族的。

代宗朝的大臣元結就曾經有詩給他:

《寄源休》

天下未偃兵,儒生預戎事。功勞安可問,且有忝官累。

昔常以荒浪,不敢學為吏。況當在兵家,言之豈容易。

忽然向三嶺,境外為偏帥。時多尚矯詐,進退多欺貳。

縱有一直方,則上似奸智。誰為明信者,能辨此勞畏。

元結(719~772年),字次山,號漫叟 、聱叟 。河南魯山人。天寶六載(747)應舉落第後,歸隱商餘山。天寶十二載進士及第。安祿山反,曾率族人避難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內),因號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東道節度使史翽幕參謀,招募義兵,抗擊史思明叛軍,保全十五城。代宗時,任道州刺史,調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經略守捉使,政績頗豐。大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於長安。道州,今天湖南省永州市道州市。容州是容縣,玉林市轄縣,地處廣西東南部。我們在前面講王翃的時候重點講過這裡。

我們從元結的經歷看到的是這個元魏的逸族戰亂的時候是擁有軍隊和戰功的。也就是說源休背後也是有軍事力量支持的。而元結這首給源休的詩也談的是跟軍事有關的事情。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源休背後居然有自元魏以來的諸多皇室遺族的巨大支持:元魏、西魏、東魏、西周、高齊、楊隋;按照道理恐怕南朝的梁代以來的朝代的皇族也得祭祀,那就包括蕭梁、陳兩家。寫到此處,我覺得太可怕了。他背後的勢力太大了。縱然這些都是凋落的皇族,可是皇族的政治影響依然是不可小覷的。比如蕭梁的蕭氏一族,在唐代一直處於顯赫地位的。

後又調任給事中一職。秦置,漢魏相沿。為將軍、列侯、九卿以至黃門郎、謁者等的加官。因給事殿中,備顧問應對,討論政事,故名。晉始為正官。隋唐以後,成為門下省之屬官,掌駁正政令之事。唐一度改稱“東臺舍人”,旋復舊稱。歷史上著名的給事中有王維。從其職責看這幾乎是宰相的培養梯隊的職務,將來是準備接班宰相的。已經到了中樞核心了。不奇怪,這麼多皇族勢力支持,做個預備宰相也不奇怪啊。

左庶子,秦漢置有太子庶子。西晉始分左、右。武帝咸寧四年(278)以朱衝任此職,定為太子東宮官屬。掌侍從贊相,駁正啟奏。隋為太子門下坊長官,員二人,正四品上。唐高宗龍朔二年(662)改門下坊為太子左春坊,左庶子為左中護。咸亨元年(670)皆復舊。睿宗景雲二年(711)再改門下坊為左春坊,庶子以比侍中,置二人,正四品上。這個左庶子就是輔佐德宗在太子時期的左庶子,是德宗東宮舊人。對唐德宗是知根知底的,造起反來,也才更得心應手。

為什麼說朱泚反唐是關隴貴族最後一次自我拯救的嘗試?


4源休離婚及其背後的原因

不過,之後忽然發生了一個不小的波折。

遠來他居然還是那個激起兵變的王翃的哥哥王翊前女婿:

其妻即吏部侍郎王翊女也。因小忿而離,妻族上訴,下御史臺驗理,休遲留不答款狀,除名,配流溱州。久之,移嶽州。

他源氏雖然是元魏後代,同時又是和諸多皇族有關係,可是在太原王氏面前還是第一等的。因為離婚得罪了妻族而被流放到溱州,唐貞觀十七年(643年)置,治榮懿縣(今重慶萬盛區南部青年鎮)。轄境相當今重慶市綦江縣南部、南川市南部及貴州省正安縣西北部。


為什麼說朱泚反唐是關隴貴族最後一次自我拯救的嘗試?

溱州


為什麼說朱泚反唐是關隴貴族最後一次自我拯救的嘗試?

重慶市


為什麼說朱泚反唐是關隴貴族最後一次自我拯救的嘗試?

重慶綦江區


為什麼說朱泚反唐是關隴貴族最後一次自我拯救的嘗試?

綦江區


好傢伙,這個地方可夠偏僻的。

由於他和太原王氏一族有著直接的姻親關係,所以我們看他最後又被押送到了嶽州,就是岳陽,包括之前的溱州,都是王氏的控制地區。這樣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前面的元結可以去道州和容州作官,這都是背後太原王氏運作的結果。這也說明,到了唐代的北魏皇族是和王氏也順著湘江流域向南發展的。這點也是一個重要的標誌。

離婚在今天來說都是大事,何況古代,更何況是世代簪纓的貴族,更何況是頂級的士族和頂級的皇族之間的婚姻?這樣的婚姻當然是家族聯姻,是政治婚姻,絕不會是是什麼自由戀愛的結果。這樣的婚姻,當然也絕不會因為小事而離婚的。如果離婚,這就意味著是兩大家族,或者說是背後的兩大政治勢力分離要對決了!豈是兒戲?在堅持戀愛自由的人也不敢這樣隨意離婚?難道真把自己當作了21世紀的90後了?

我覺得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事件,只不過是以離婚這樣的類似家庭小事來遮掩罷了。這從後面源休加盟朱泚集團反唐而王翃家族沒有就可以看出,王氏和源氏應該是產生了重大分歧。他從建中元年就被楊炎以宰相的身份調回來了,因此,離婚的時期應該是代宗末年才對。而代宗末年如果我們細看,足以影響到王氏和源氏兩族最大的事件就是代宗殺元載。但是卻保了王瑨太原王氏一族。而源休和元載是同族。代宗沒有殺王瑨,自然是因為元載和王瑨有所不同。如果我們從前面介紹的源休擔任主客郎中的職務看,這分明是宰相元載的安排,而這樣的安排讓源休凝聚了巨大的社會力量,這種巨大的社會力量絕不能不讓代宗高度警覺,所以殺元載,我們不僅要從當時的情況看,也就是元載的政治路線看,也得從背後的政治勢力看,在一定角度上,元載在代宗朝左右逢源,正是要全面積極擴張自己的勢力的做法,只有這種做法,才會讓這個老貴族表現出海納百川、接納左中右三個政治勢力的人才的度量。但是,代宗及時阻止了元氏這個北魏舊皇族的勢力的膨脹。而且是將元氏和太原王氏分開的。這種情況下,太原王氏不能不自爆,或者是與元氏來開距離,所以,我想應該是王氏女故意製造了些小矛盾和源休離婚的。為什麼官府的審訊狀子,源休不答覆呢?自然是沒有什麼可答覆的啊。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這有什麼答覆的呢?正是這次元氏和王氏的分歧造成了源休作為元氏的同族在政治上最終走上了與太原王氏不同的道路——最終公開與李唐皇族較量。其實代宗殺元載而留王瑨就已經是王氏表明自己的態度了,即還是大立場上站在李唐這邊的。

為什麼說朱泚反唐是關隴貴族最後一次自我拯救的嘗試?


5源休為什麼走上反唐的道路?

當然,這個大的政治分野完全清晰是需要一個時間過程的。這個過程就表明,雙方的立場不可能立刻全面劃分到涇渭分明的地步,在鬥爭中還有統一聯繫的一方面。之後的情況就是按照這個邏輯下來的。

元載的好朋友楊炎在德宗一上臺就立刻被老士族們擁戴為新相,執掌國柄。自然要為老朋友報仇了。這點我們在本系列開啟階段的文章中就已經介紹過了。我們只是忽略了一個問題,宰相楊炎對太原王氏居然也不感冒。細想其實是有道理的,楊炎上臺的背後的士族的支持者是崔氏,而非王氏,這是楊炎敢於和王氏較量或者說敲打太原王氏的一個背景。而這個打擊的落腳點就在京兆尹這個職務上。當時的京兆尹的職務是由太原王氏一派的嚴郢的人佔據著。這個嚴郢不是別人就是王翊的外甥。而源休是王翊的女婿。所以他們是親戚,姑表親。當然是從源休的媳婦——王氏這邊來說的。楊炎以為既然源休和王氏鬧離婚自然會和對方鬧得不可開交,就從流放之中將源休調了回來擔任京兆府的少尹,就是副市長。楊炎的目的當然是希望源休能夠在少尹的位置上監察嚴郢的過失,好找機會將嚴郢拿下。沒有想到的是,這兩個人不僅沒有反目,而且還走到一起了。兩個人 關係還挺好的。其實本來也沒有大問題,人家離婚不過是為了各自保命的做法而已。這樣,楊炎就很生氣,正好回鶻方面需要派駐外交使節,而源休又擔任過外交方面的職務,幹起來得心應手,楊炎就以源休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奉使回紇。

這次出使的理由背景我們在前面是講過的。就是安史之亂後,唐王朝借兵回鶻平叛,從此回鶻在唐王朝就有了超級的外交豁免權,為非作歹,唐王朝對此只能一味委屈容忍。甚至發生了回紇入寇太原,縱兵大掠的侵略戰爭後,“亦不問回紇入寇之故,待之如初”。後來,大曆十四年(779)“回紇留京師者常千人,商胡偽服而雜居者又倍之,縣官日給饔餼,殖資產,開第舍,市肆美利皆歸之,日縱暴橫,吏不敢問。”而皇帝的對策,也只是下詔要求“回紇諸胡在京師者,各服其服,無得效華人”而已。及唐代宗崩,登裡可汗打算趁火打劫,頓莫賀達幹勸諫無效,乾脆舉兵擊殺登裡可汗,還一併殺掉唆使登裡南侵的九姓胡二千人,自立為可汗,遣使入見,“願為籓臣,垂髮不翦,以待冊命”。一場危機居然輕易化解,德宗皇帝大為高興,命京兆少尹源休出使回紇,冊封頓莫賀為武義成功可汗。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嚴重事件,使“化干戈為玉帛”的希望,轉瞬成為泡影。

頓莫賀達乾的叔父突董,此時正在長安。因“代宗之世,九姓胡常冒回紇之名,雜居京師,殖貨縱暴,與回紇共為公私之患”,德宗即位後,頗思振作,命令突董帶著他手下的那些真假回紇歸國,實際上等於驅逐出境。突董倒也不敢抗命,帶著他那些嘍羅和多年來巧取豪奪的大批輜重啟程,可是驕橫跋扈仍然不改。到了振武節度使轄區,“留數月,厚求資給,日食肉千斤,他物稱是,縱樵牧者暴踐果稼,振武人苦之”。絲毫也沒有覺察唐人早已是怨恨滿腹。而後被張晟光設計給與誅殺。《舊唐書 張光晟傳》說是擺了“鴻門宴”:“遂給突董及所領徒悉令赴宴,酒酣,光晟伏甲盡拘而殺之,死者千餘人,唯留二胡歸國覆命。遂部其婦人,給糧還京,收其金帛,賞賚軍士。”而《資治通鑑》記載是故意激怒突董:“光晟乃使副將過其館門,故不為禮;突董怒,執而鞭之數十。光晟勒兵掩擊,並群胡盡殺之,聚為京觀。獨留二胡,使歸國為證,曰:‘回紇鞭辱大將,且謀襲據振武,故先事誅之。’”我們在前文說過,張晟光敢於殺害回鶻王叔,其實背後是因為幽州兵——朱泚的軍隊入京成為了刺史唐王朝驅逐回鶻勢力的靠山。

其實下面才是重要的內容:

休至振武,軍使張光晟已殺回紇突董等,上初欲遂絕其使,令休還,待命於太原。久之方遣,仍令休歸其突董、翳密施大小梅錄等四屍。(《舊唐書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

張光晟殺了回鶻王叔當然是極大的外交事件,雙方需要進行調停,所有,在各方面沒有確定下,源休這個外交使節暫時就先待在太原等待下一步中央的指令。而且時間很長,這就意味著雙方有充分的時間進行交流和溝通,總之,雙方就是在這段時間建立了聯繫的。而張光晟後來則是朱泚謀反團隊中的重要一員。

之後當然還得繼續出使,到了回鶻連人家回鶻可汗也沒有見道,幸運的是回來了。盧杞在他到太原的時候,就讓德宗封他為光祿卿,將他從外交領域調了出來。光祿卿隋代,專司皇室膳食,轄太官、餚藏、良醞、掌醢四署。唐沿隋制。高宗一度改光祿寺卿為司宰寺卿,武則天又一度改為司膳寺卿,後均復舊。基本是管御膳房去了。級別很高,可是真正的沒有實權了。這與我們前面介紹的他的履歷上的性質完全不同了。皇帝萬一中了毒,那麼光祿寺可就是第一個倒黴的。所以,源休就非常的不滿。

要知道此時的源休其實個人的價值可比之前還不同,就是有了和回鶻方面聯繫的資源了。雖然沒有見道回鶻可汗,但是可汗下面的回鶻高官肯定是結識的。而後來朱泚發動軍隊圍困德宗於奉天的時候,回鶻的軍隊是沒有來幫忙的。所以要對涇原兵變後的奉天之難的背景有所警惕,這個外交狀況是和源休有一定聯繫的。

為什麼說朱泚反唐是關隴貴族最後一次自我拯救的嘗試?


6源休勸朱泚稱帝

可以說根本原因是元氏——含源休一族——為代表的李唐之前的關隴貴族結盟部分士族形成巨大勢力受到打壓是源休與唐王朝離心離德的根本原因,受到德宗和盧杞壓制,則是直接原因,從外交使節變道了光祿卿,這完全是打入冷宮的變化。這讓非常有才華的源休非常難以接受。

另立新主,就成了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他既有廣泛的勢力支持,又自身頗有才幹,何必非得給李家當奴才?

因此,我想他至少是從出使回鶻和張光晟接上線,恐怕就開始密謀了,或者說就開始和朱泚他們聯繫了。我上面說過張光晟敢於殺回鶻王叔實際上就是朱泚入關中之後給他撐腰的結果。

此時,朱泚由於李唐舊臣不買他的帳,焦頭爛額,源休知道自己出場的時機到了。這才來白華殿見朱泚。見道源休,朱泚自然格外大喜,馬上命令其他人都出去,屋裡只留下他們兩個人密語多時。那麼,源休為朱泚都說什麼了呢?

《舊唐書》記錄的是“為泚陳成敗,引符命,勸之僣逆。”就是三條信息,第一條是分析未來誰能勝利或者誰失敗,這是對政局走勢和戰局前景的分析。不用說肯定得說是有利於朱泚。其次,就是引符命。這就是從兩漢以來搞的那些封建迷信,比如祥瑞一類預示著朱泚可以稱帝一類的把戲。不過玩祥瑞這些都是欺騙老百姓的,而在這場巨大的政變過程中,史家將朱泚這些東西全都給省去了,所以具體搞了什麼祥瑞,我們也不清楚。這是稱帝之前必須玩的愚民把戲。第三條,也是最重要的則是,要稱帝建國,徹底推翻李唐,打出新旗號!

朱泚之自然大喜,但是也沒有立刻稱帝,那也得有個過程啊!

從朱泚的手段看,第一步還是耀武揚威!以軍事實力來逼迫長安城中這些不願意合作的唐臣。而且玩起了循環計。由於德宗大量的宿衛沒有跟德宗走,而是投降了,朱泚讓他們晚上從大明宮北的禁苑門出,白天從通化門入,絡繹不絕,彷彿很多人的樣子。當年董卓剛剛進京的時候也玩過這個把戲。

一時間,長安城中陷入巨大的軍事恐怖之中了。

為什麼說朱泚反唐是關隴貴族最後一次自我拯救的嘗試?


7,源休為朱泚組建的偽政權班底

庚戌,源休勸朱泚禁十城門,毋得出朝士,朝士往往易服為傭僕潛出。休又為泚說誘文武之士,使之附泚。檢校司空、同平章事李忠臣久失兵柄,太僕卿張光晟自負其才,皆鬱郁不得志,泚悉起而用之。工部侍郎蔣鎮出亡,墜馬傷足,為泚所得。先是,休以才能,光晟以節義,鎮以清素,都官員外郎彭偃以文學,太常卿敬釭以勇略,皆為時人所重,至是皆為泚用。

雖然源休要控制朝臣,可是依然有不少跑了出去。究竟跑多少就不知道了。甚至都沒有記載比例,比如大部分。這說明,離開長安跑到德宗那裡不會太多。這就是唐臣的大臣。

很快源休就替朱泚搭建了政權班底,幾乎都不是朱泚的人。

檢校司空、同平章事李忠臣、太僕卿張光晟之前都介紹過了。

蔣鎮,常州義興人,尚書左丞洌之子也。與兄練並以文學進。天寶末舉賢良,累授左拾遺、司封員外郎,轉諫議大夫。其妹婿源溥,即休之弟,以姻媾之故,與休交好。涇原兵變的晚上蔣鎮騎馬出逃到戶縣結果,馬掉溝裡了,腿摔傷了,被源休派人給接了回來 任命為宰相。不過他有個好處,就是因為當源休和朱泚合謀想大肆殺害屠戮那些不聽話的唐臣的時候,他沒有少給與挽救,因而在他們手下活命的不少。當然最後唐軍勝利回來,他和他哥哥蔣練都被斬於東西市。

這個家族是有投降的傳統的,

初鎮父洌,叔渙,當祿山、思明之亂,並授偽職,然以家風修整,為士大夫所稱。鎮兄弟亦以教義禮法為己任,而貪祿愛死,節隳身戮,為天下笑。(《舊唐書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

 

這個家族是個極為容易動搖的家族,屬於中間的階級,但是是屬於中間階級的上層。一個家風整肅的家庭卻貪祿愛死,兩次背叛李唐,節隳身戮,確實是該天下笑的。笑什麼呢?這樣的家風的修正該是多末的虛偽和自私的家風啊!家風好,就能為國棟樑嗎?非也。蔣鎮家就是例子。

   彭偃,少負俊才,銳於進取,為當塗者所抑,形於言色。大曆末,為都官員外郎。偃以才地當掌文誥,以躁求為時論所抑,鬱郁不得志。涇師之亂,從駕不及,匿於田家,為賊所得。朱泚素知之,得偃甚喜,偽署中書舍人,僣號辭令,皆偃為之。賊敗,與偽中丞崔宣、賊將杜如江、吳希光等十三人,李晟收之,俱斬於安國寺前。(《舊唐書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

彭偃反對佛道二教,《舊唐書》有其評論奏章,我這裡省去了。沒有寫他是哪裡人,極可能是下等寒族,不過很有才華,在德宗時期沒有得到重用,這與難怪,位置大體都是在士族控制,皇權得不到伸張,普通人進入不了好崗位。總之,如果再算上李晟後來殺這十三人大體就是源休的核心班底。

當然我們相信的是,很多那些大士族肯定是被忽略了。依照老傳統,就是他們參與了謀反,德宗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些反唐的權貴們和與跟隨德宗的那些權貴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的,在理論分析上想全搞清也是不可能的。

組建了班底之後,各方面加快運作,徹底反唐的決定就可以拍板了:

鳳翔、涇原將張廷芝、段誠諫將數千人救襄城,未出潼關,聞朱泚據長安,殺其大將隴右兵馬使戴蘭,潰歸於泚。泚於是自謂眾心所歸,反謀遂定,以源休為京兆尹、判度支,李忠臣為皇城使。百司供億,六軍宿門,鹹擬乘輿。

鳳翔、涇原將張廷芝、段誠諫將數千人又來給他增添信心,有軍事力量作後盾,稱帝就是時間問題了。“以源休為京兆尹、判度支,李忠臣為皇城使。百司供億,六軍宿門,鹹擬乘輿。”這就是說新政權開始運作,完全仿照帝王標準了。

此人確實有宰相之才!涇原兵變之夜學蕭何搶救圖書檔案!

為什麼說朱泚反唐是關隴貴族最後一次自我拯救的嘗試?


小結

這一篇的核心結論就是朱泚謀反的性質並不是胡人反唐,其實是唐朝內部部分權貴富豪反唐,只是披上胡人反唐的外衣而已。階級矛盾披著民族矛盾的外衣,例來都是常用的手法。我們從朱泚班底搭建和運作就可以看出其實都是源休在操作。

與安史之亂有相似性,但是也有區別,相似性就是都是漢族地主在下面作支撐,臺子上,前臺是胡人,看似好像是胡人反唐一樣,其實不是。區別是,源休這次涇原兵變和之後的圍困奉天戰役,本質是富豪貴族對李唐的叛亂,是士族們作的最後一次的試圖獲得政權的掙扎。而安史之亂本質上是山東河北地區新興的以寒族地主為主要代表對李唐的士族政權的反叛。安史之亂為李唐最終向遼宋對峙時代開啟了歷史大門。

從此之後,德宗開始重用宦官,皇權全面碾壓文臣為代表的士族及其相關的富豪階層。日益衰落的士族們只能採取朋黨之爭的方式繼續與皇權抗衡,但是如涇原兵變這樣的事情卻沒有了。衰落的面目全非的士族們自顧不暇,再也不能組織這麼大規模的叛亂了。我想,涇原兵變其實該定位為李唐的士族們自我拯救的一次叛亂才更恰當。


為什麼說朱泚反唐是關隴貴族最後一次自我拯救的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