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古董翡翠,不只臺北故宮那一顆“白菜”


臺北故宮有一件鎮館之寶——翠玉白菜,是利用翡翠天然的色澤雕出的白菜,由於白菜通“百財”,又有“清清白白”之意,倍受皇室及民間喜愛!

到臺北故宮遊玩,人們必看這顆翠玉白菜。曾有臺灣人誇口,這顆“白菜”價格在1000億美金的以上!雖有溢美之嫌,但按目前行情來看,至少也得幾十億美元!當然,作為國寶級文物,它本身可以說是無價的,不能用簡單的金錢來衡量!

天價古董翡翠,不只臺北故宮那一顆“白菜”


其實,翡翠白菜存世並非只有這一顆,只是臺北故宮這顆名氣最大。目前根據史料及實物推斷,全世界上應該有6顆“國寶級”的翡翠白菜。其中,臺北故宮3顆,北京故宮1顆,天津博物院1顆,還有1顆至今下落不明。

第一顆:臺北故宮“翠玉白菜”

臺北故宮博物館這顆鎮館之寶,高18.7釐米,寬9.1釐米,厚度達到5.07釐米,遠遠看來,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是百分之百。


天價古董翡翠,不只臺北故宮那一顆“白菜”

尤其令人叫絕的是,清朝工匠不僅利用玉料翡翠原料上天然顏色變化,琢碾出一片片生動自然,葉脈分明,鮮活欲滴的白菜葉子。在菜葉濃綠之間還停留了兩隻螽斯蟲(俗稱蟈蟈,因繁殖能力強,有多子多孫的寓意,同時蟈蟈與“國”諧音,也有祝福國家富足之意),它們正低著頭,專注地嚼著菜葉。

據說,這顆翠玉白菜是光緒帝瑾妃陪嫁之物,唯一遺憾的是,這件國寶有一處硬傷——白菜葉上的一隻蟈蟈的左須缺了一小截。至於原因,是本來就有,還是後天損傷,至今無從得曉!

第二顆:臺北故宮“翠玉小白菜”

臺北故宮還有兩顆翡翠白菜,其中一顆,因為個頭較小,高度約13.4釐米,人稱“翠玉小白菜”!

天價古董翡翠,不只臺北故宮那一顆“白菜”


這顆小白菜,大體綠黃相間,顏色偏黃,菜葉上也有菜蟲,但整個質地和雕工,遠比不上那顆著名的“大白菜”,但作為清宮舊藏,也極具價值!

第三顆:臺北故宮“翠玉花插白菜”

臺北故宮還有一顆翠玉白菜,為花插型,稱為“花插白菜”。 它高24.3釐米,口徑12.8釐米。這顆“花插白菜”最大的特點是,中心開有一孔的翠玉白菜花插非常嬌小,白菜的中心在雕刻製作時就被刻了一個洞,因此收藏家推斷,它最初是用於插花。

天價古董翡翠,不只臺北故宮那一顆“白菜”



“花插白菜”和“小白菜”平日並不展示,僅曾與“玉大白菜”一起,公開展示過一次。

第四顆:北京故宮“翠玉白菜”

北京故宮也收藏有一顆“翠玉白菜”,但極少公開展出,北京故宮的資料上,也很少提到這顆館藏玉白菜。

天價古董翡翠,不只臺北故宮那一顆“白菜”



從能找到的圖片上看,北京故宮這顆翠玉白菜與臺北故宮的相比,欠缺鮮嫩。圈內戲稱北京故宮的翠玉白菜是顆“老白菜”,無法與臺灣故宮那顆媲美。

第五顆:天津博物館“翡翠蟈蟈白菜”

雖然北京故宮的翠玉白菜稍遜臺北,但在天津博物館卻有一顆國寶級“翡翠蟈蟈白菜”,可媲美臺北故宮翠玉白菜!

天價古董翡翠,不只臺北故宮那一顆“白菜”



這顆“翡翠蟈蟈白菜”高19.4釐米,寬14釐米,重約2公斤,天津博物館藏。個頭比臺北的稍大,質地沒後者純,但勝在雕工。天津白菜的菜心處也有兩隻蟈蟈,個頭比臺北的蟈蟈還大,高約19.1公分。更絕的是,菜上還多了一隻螳螂,螳螂和蟈蟈和諧共處,可謂妙趣橫生,稱為國寶當之無愧。

第六顆:慈禧清東陵“翡翠白菜”

這顆白菜據說慈禧死後,成了她的隨葬品。慈禧太后一生好珍珠,之外便是好翡翠,她擁有大量的翡翠飾品。據大太監李連英侄子所著《愛月軒筆記》,慈禧陪葬品中,有一顆翡翠白菜,最為值錢。這顆白菜綠葉白心,菜梗上還刻著一隻振翅的蟈蟈,另外還有二隻紅白相間的馬蜂。


天價古董翡翠,不只臺北故宮那一顆“白菜”

可惜的是,1928年孫殿英盜清東陵,慈禧地宮中的隨葬寶物被洗劫一空。這顆舉世絕品的翠玉白菜從此不知去向,成為歷史的懸案。也有人說,《愛月軒筆記》是託名偽造,隨葬慈禧的這顆玉白菜根本就不存在!

還有第三種說法,認為臺北故宮那顆“翠玉白菜”其實就是慈禧隨葬的那顆,當年,孫殿英盜墓後,送給蔣介石,後由蔣帶到了臺灣!如果真是這樣,那這世上國寶級的翡翠白菜,就僅剩下五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