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六、七十年代的婚礼是什么样子吗?

现在结婚的部分小青年,婚前双方父母得先将彩礼说定,这是婚姻能否继续的前提。待新娘新郎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新娘穿上华丽的婚纱,新郎穿着毕挺的西服,系上专配的领带,再摆上几十桌酒席,待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到齐了,开席前再举行豪华的婚礼。这些婚礼场面之大,真是叹为观止。就连农村也竟是如此!

你知道六、七十年代的婚礼是什么样子吗?


你知道六、七十年代的青年人结婚是象什么样子吗?

说来叫人不敢相信。一九六八年的冬天,我有幸参加儿时小伙伴的一场婚礼。

我们村周围是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森林里松柏、各种混合的林木,在散发着清新的空气中装点着故乡山村的容颜。村庄就座落在大山之下。村庄前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围绕着半个村子。其实就是一个小山沟。可别小看这个小山沟,在当地是一个闻名的"水火居全"的地方,吸引着不少的倩女亮妹。

你知道六、七十年代的婚礼是什么样子吗?


一九六八年的春天,一场婚礼在这个美丽的村庄举行。

你知道六、七十年代的婚礼是什么样子吗?


这天早上,首先由男方组织五、六个青壮年(这几个青壮年是背女方的嫁妆的),加上伴郎和一副锣鼓、一队吹鼓手,组成的迎亲队伍,这支队伍沿着崎岖的小路向女方进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来到了新娘家。女方早已将嫁妆准备好,用男方带来的背兜装好,准备出发。

这时新娘与娘家父母及亲友告别,自然少不了抹鼻子掉眼泪了。这时真正抹泪的自然是新娘的父母了,其余的人掉泪也难辨真假。唯有新娘却0哭得象泪人一般。

家乡的传统叫做"哭嫁"。据说这种"哭嫁"是越哭得越伤心就越吉利。眼泪流得越多,新娘嫁过去的家庭就会越富有。这时,新郎也同时向岳父母辞行,算是答谢父母对妻子的养育之恩。

一番折腾后,接着迎亲的队伍上路了。

回来的队伍自然是按规而行。走在最前面的是吹鼓手、锣鼓队,接着是胸前戴着大红花的新娘、戴着大红花的新郎,再是伴郎。身上背着嫁妆的"背夫"走在队伍的后边,整个队伍鱼贯而行。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总算到达了目的地。

这时,新郎家已经准备好了婚晏。

你知道六、七十年代的婚礼是什么样子吗?


婚礼开始,由有文化的人做司仪。拜堂的仪式开始前,按司仪的指令,夫妻一同背诵毛主席语录:"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接着司仪发出了向毛主席像三鞠躬的指令,再下来便是向父母三鞠,最后是夫妻鞠躬。一番简单的仪式后,结婚仪式结束,天气还早,进入洞房就免了,新娘也不必回避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

其时,正是文化大革命进行的第三个年头。物资匮乏,所有工业品、日用品都是凭票供应,粮食,肉食品就更加紧张和稀缺。

歺桌上摆放的也都是以农村自己种的蔬菜为主。每桌只有一盘扣肉,是食品站站长特批的,饭是男方父母省吃俭用节约了一年多省下的大米,白饭是不行的,饭中还得间搭一点干红苕果相衬。

尽管简单,然而客人们都知道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经过这些程序后,整个结婚算是完美了!

这就是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婚礼。


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写这篇文章,旨在将现在的婚礼与当年婚礼作一对比,惊醒于当今社会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特别是婚晏的浪费惊人,难道不应该引起人们深思么!

自从改革开放后,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婚礼也随之愈来愈豪华。随着豪华的婚礼逐渐升级,相互攀比,所谓的"彩礼”也同比升级,一般的年青人不堪重负,有的还因此望而却步,断送了一些本来美好的姻缘。特别是目前男多于女的现实,是否应该提倡婚礼从简,将过于浪费的钱财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你知道六、七十年代的婚礼是什么样子吗?


自注:由于这场婚礼离现在已经五十年了,已成为历史,当时设有照像设备,故大部分照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