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说青岛】看明白这个,更能理解今天“海大”的地形风貌。

昨天,我们说到了俾斯麦兵营中的士兵纪念碑,最让谷子感触的是碑文上那几句话,没有看到的朋友可以点击 今天我们要讲一下俾斯麦兵营周边曾经的地形地貌,看明白这个,对于今天海大校园地形及风貌的构成也就了然于胸了。

青岛的原始地貌中曾经存在了非常多的沟壑,而且是落差很大的沟壑,看看图片大家就清楚了。

【谷子说青岛】看明白这个,更能理解今天“海大”的地形风貌。

【谷子说青岛】看明白这个,更能理解今天“海大”的地形风貌。

图片说明:上图深沟为督署医院的东侧(今江苏路东侧,对面是青医附院),下图中的人应为贝麦,地点就不清楚了,因为没有参照物。看看老青岛的地形是不是很“惊人”呢。


在俾斯麦兵营的周边也有很多这样的深沟,我们看图。

【谷子说青岛】看明白这个,更能理解今天“海大”的地形风貌。

图中标注“1”的位置,就是一处沟壑,在德租时期这里被德人改造成一处花园,兵营花园在以往书籍中都很少提及,其实它是真实存在的。谷子发现在兵营中存在的花园有2-3处。标注“1”的花园从“一多楼”的东南侧一直延伸至III号营房,德国人将冲沟土地平整,沟壁种草,沟谷形成水景小品,沟谷上方还架设了两座小桥,看起来还挺不错。

【谷子说青岛】看明白这个,更能理解今天“海大”的地形风貌。

图注:地图中标注“1”位置的兵营花园

标注“2”的位置就是III号营房前的一块难得的平地,这里种植了大量的树木,等到了大学期间,正入口就在这里,那些大学入口的经典画面,背后的建筑就是III号营房。

【谷子说青岛】看明白这个,更能理解今天“海大”的地形风貌。

图注:山大校园门口的照片后面的建筑就是III号营房

标注“3”的位置也是一处大的沟壑,原来的地形是这样的。

【谷子说青岛】看明白这个,更能理解今天“海大”的地形风貌。

因为这里沟壑太深,还有一条道路,原名为“公墓路”,德人原本想把IV号营房修建在马厩的西北侧(地图中标注“A”的位置),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还是将IV号营房建在现在的位置,为此还调整了一条道路的走向,最终形成的这条路就是现在院校内的“齐河路”。而在标注“3”的位置,在IV号营房建成后就修建了一座兵营的操场,进而演变成了今天海洋大学的操场。

【谷子说青岛】看明白这个,更能理解今天“海大”的地形风貌。

图中标注“4”地方就是老青岛人都知道的“掖县路大沟”,对此谷子研究不深,还请了解的朋友在留言区留言,讲述一下掖县路大沟的历史。

好了本期内容我们就到这里,明天我们将开始讲述海大校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岛日本中学校”,明天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