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疫情期間的對外援助

隨著疫情發展進入下半場,即海外疫情的爆發,我們的注意力已經集中在內部的恢復生產和正常生活方面了。與此同時,隨著海外疫情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向我們求援。到目前為止,我們也已經向好幾個國家提供了相關的援助,有的派人有的送物資。

隨之而來的,就是廣大內部言論對此的反應:有的說這是新版的馬歇爾計劃,通過援助輸出我們的影響;有的說要“禮尚往來”,曾經對我們不好的,要藉此狠狠地報復;有的說只能送貨送錢,不能派人,等等。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看待目前的對外援助呢?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疫情期間的對外援助

首先,大家要明確,今天我們取得的一切成績,都離不開上面的堅強領導。像歐盟那樣各懷鬼胎、相互截胡,或者像美國那樣忙著頂層窩裡鬥,結果肯定是非常糟糕的。因此,上面有高人運籌帷幄,那我們就要團結一致,這種時候要避免內部出問題,自亂陣腳。

其次,對外援助這種事情,我們也不是第一天干了。看新聞一定不要斷章取義、盲目跟風。現在很多的物資,不一定是送的,有很多都是賣過去的。因此,不要以為援助多了就吃虧。

對於歐洲方向的援助,一方面我們有恩報恩,這個毫不含糊。官方新聞都說了,當年四川地震,意大利曾派出救援隊來支援我們,還救了好幾百人。地震這種事情,除了本身的危險,也是有瘟疫擴散之類的隱患。人家能派人來,就一定是冒著風險的。因此,我們對等地支援人家,是天經地義的。當然,我們要強調“對等”,就像人情禮金一樣,對方送一百,我們不能送八十,也別送一千。太少是我們忘恩負義,太多沒道理,也不合適。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疫情期間的對外援助

另一方面,報恩做到位了以後,該親兄弟明算賬的,我們不要臉皮薄、不好意思。這兩年我們和大洋對面的川總髮生的恩恩怨怨,應該清清楚楚地給我們全社會上課了!今天笑嘻嘻談得好好的、我們是關係非常好的朋友,第二天馬上翻臉、毀約、指責、漫天要價。從理論上講,川總的行為增加了全世界各國交往的交易成本和信任成本。

農夫與蛇以及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大家一定都聽說過。因此,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網上很多人都說,擔心我們開動世界工廠之後,賣出去的物資將來會被賴賬、收不到錢。這一點真不是開玩笑,人家真做得出,只是我們也不必過度擔心。國際貿易已經做了幾百年了,賴賬的想法和花樣應該已經經歷了幾百年的進化,各種措施應該會做到位的。

作為成年人,我們必須理性的面對這個世界,不要一看到什麼救援新聞就感動得稀里嘩啦的,一看到別人罵你就恨得咬牙切齒的。這新聞真的搞不好會在將來給你玩個大反轉。比如今天痛哭流涕地感謝你,隔幾天好了傷疤忘了疼,被人挑撥一下就反咬你一口。我猜,美帝這次扛過去之後,大概率會逼著極少數腦子不太清楚的小國上演類似戲碼。如果幾個月之後真的出現這種新聞,大家千萬別激動,路上的田園犬朝你叫,你不至於還咬回去吧。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援助更加要像我們自己的扶貧工作一樣,要精準援助。因此,對於巴鐵這種級別的盟友,沒必要藏著掖著;但對於一些看不清楚的傢伙,理應留一手。當然,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如果看到極少數上面說的反轉劇情,一定要淡定:投資有風險,常在河邊走。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疫情期間的對外援助

對於很多熱烈討論的、借本次疫情搞新版馬歇爾計劃、擴展我們的影響力的觀點,我們也要理性地看待。大家既不能過度樂觀,覺得民族大業藉著本次疫情馬上就要實現了;也不要走另一個極端,也就是恨不得過去招惹過我們的國家都遭到滅頂之災。

先探討一下過分樂觀的那種觀點。現在已經有新聞說,德國專家告誡歐盟,要防止我們借本次疫情來歐洲抄底,因為2008年的時候希臘大量資產就被抄底了。今天的新聞還報道,說德國為了避免歐盟離心力太大,主動收治了幾位意大利病人。看,人家也不傻,早就防著我們了。更不用說美帝的心思了,什麼口罩換光刻機的想法,一定會被美帝給掐死的,除非美帝自己讓病毒給弄殘到沒有力氣管別人。

因此,過分樂觀是完全不現實的,要放棄幻想,堅持奮鬥。就像上面所說的,援助要適度適量,該報恩的報恩,稍微多給點也是應該的,哪怕算是利息回報人家。然後的,就親兄弟明算賬,該付錢的付錢,該以貨易貨的就拿東西來換。其實,比送東西要東西更重要的,是借這樣的接觸機會,在人家內部建立和擴大親我方的力量,並確保他們長期受益。

再就是另一個極端,因為部分國家過去的不友好,就恨不得人家滅頂之災。這種言論和想法都不應該有,因為搞出仇外的情緒是有害於我們自己的。我們的發展還需要外部市場和別人的自然資源,哪怕我們家裡也需要外資的投資。即使是對於處處噁心我們的國家,大家也要學會該拉的時候拉,該打的時候打,把對方的價值充分利用完再說。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疫情期間的對外援助

最後說句題外話,也就是網上很多憂心忡忡的人擔心這次疫情會導致歐美國家在內部重新建立製造業,從而對我們造成重大沖擊。關於這一點,首先要承認,如果歐美國家真的重新建立自己的製造業體系,確實會對我們的產業和就業造成衝擊。

但是,我們根本不必要過分擔心這件事情。道理非常簡單,現代社會的經濟問題,大多與供給無關,而主要集中在需求端。

以今天的技術水平,絕大多數產業的產能都是過剩的。發達國家自己家裡建一套生產線,別說是建一個廠子,就是他們能像我們這樣把整個產業鏈在本土搞起來,產能那麼大,賣給誰?殖民地嗎?大哥,二十一世紀第三個十年了。

因此,所謂的去全球化,確實會影響外貿產業,但是,不要忘記我們手上的王牌:十四億人統一單一大市場。這個世界最強大的需求端在我們手裡掌握著,我們又不是提出“去全球化”的那一方,我們更不想奴役別人、或者處處製造敵對,就是想好好做生意而已。因此,即使去全球化進一步發展,製造業發達的經濟體想把貨賣進十四億人的大市場,也要掂量一下自己和咱們的關係夠不夠份兒。

別忘了,西方發達國家無一例外都是資本主義社會,企業虧錢就要倒閉,沒有官方給你託底的。沒有需求就是沒有生意,牛奶賣不完寧可倒進河裡也不送人,可不是講故事,而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原理的體現。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疫情期間的對外援助

講這個道理,是為了反駁很多投降派的論點,認為我們不能和西方關係搞僵是因為人家去全球化會傷到我們的產業。這種觀點是典型的雙重標準,我們投降了人家就不想著搬回製造業嗎?去全球化傷我們,難道不傷歐美嗎?歐美的生產線開動了,可以不賣我們、賣到外星球去嗎?

因此,藉著這次援助的機會,我們也把外貿的部分客戶們穩定穩定、拉攏拉攏,加大他們日後反水的難度和成本。當然,我們也不能丟了憂患意識,握著人口最多的市場也不是就讓大家自我感覺良好、可以高枕無憂的。

我們要明白人是適應性生物,如果疫情持續時間長、導致歐美社會的生活水平長期下降,他們也許真的會適應吃苦耐勞的生活狀態,然後願意重返藍領工作崗位去拼996了。那時候的去全球化就真的對我們非常不利了。

因此,戰勝病毒是我們必須早日實現的目標。在此過程中,該援助的不要小氣,該對等回應的也別客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