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疫情期间的对外援助

随着疫情发展进入下半场,即海外疫情的爆发,我们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在内部的恢复生产和正常生活方面了。与此同时,随着海外疫情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向我们求援。到目前为止,我们也已经向好几个国家提供了相关的援助,有的派人有的送物资。

随之而来的,就是广大内部言论对此的反应:有的说这是新版的马歇尔计划,通过援助输出我们的影响;有的说要“礼尚往来”,曾经对我们不好的,要借此狠狠地报复;有的说只能送货送钱,不能派人,等等。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目前的对外援助呢?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疫情期间的对外援助

首先,大家要明确,今天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都离不开上面的坚强领导。像欧盟那样各怀鬼胎、相互截胡,或者像美国那样忙着顶层窝里斗,结果肯定是非常糟糕的。因此,上面有高人运筹帷幄,那我们就要团结一致,这种时候要避免内部出问题,自乱阵脚。

其次,对外援助这种事情,我们也不是第一天干了。看新闻一定不要断章取义、盲目跟风。现在很多的物资,不一定是送的,有很多都是卖过去的。因此,不要以为援助多了就吃亏。

对于欧洲方向的援助,一方面我们有恩报恩,这个毫不含糊。官方新闻都说了,当年四川地震,意大利曾派出救援队来支援我们,还救了好几百人。地震这种事情,除了本身的危险,也是有瘟疫扩散之类的隐患。人家能派人来,就一定是冒着风险的。因此,我们对等地支援人家,是天经地义的。当然,我们要强调“对等”,就像人情礼金一样,对方送一百,我们不能送八十,也别送一千。太少是我们忘恩负义,太多没道理,也不合适。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疫情期间的对外援助

另一方面,报恩做到位了以后,该亲兄弟明算账的,我们不要脸皮薄、不好意思。这两年我们和大洋对面的川总发生的恩恩怨怨,应该清清楚楚地给我们全社会上课了!今天笑嘻嘻谈得好好的、我们是关系非常好的朋友,第二天马上翻脸、毁约、指责、漫天要价。从理论上讲,川总的行为增加了全世界各国交往的交易成本和信任成本。

农夫与蛇以及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因此,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网上很多人都说,担心我们开动世界工厂之后,卖出去的物资将来会被赖账、收不到钱。这一点真不是开玩笑,人家真做得出,只是我们也不必过度担心。国际贸易已经做了几百年了,赖账的想法和花样应该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进化,各种措施应该会做到位的。

作为成年人,我们必须理性的面对这个世界,不要一看到什么救援新闻就感动得稀里哗啦的,一看到别人骂你就恨得咬牙切齿的。这新闻真的搞不好会在将来给你玩个大反转。比如今天痛哭流涕地感谢你,隔几天好了伤疤忘了疼,被人挑拨一下就反咬你一口。我猜,美帝这次扛过去之后,大概率会逼着极少数脑子不太清楚的小国上演类似戏码。如果几个月之后真的出现这种新闻,大家千万别激动,路上的田园犬朝你叫,你不至于还咬回去吧。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援助更加要像我们自己的扶贫工作一样,要精准援助。因此,对于巴铁这种级别的盟友,没必要藏着掖着;但对于一些看不清楚的家伙,理应留一手。当然,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如果看到极少数上面说的反转剧情,一定要淡定:投资有风险,常在河边走。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疫情期间的对外援助

对于很多热烈讨论的、借本次疫情搞新版马歇尔计划、扩展我们的影响力的观点,我们也要理性地看待。大家既不能过度乐观,觉得民族大业借着本次疫情马上就要实现了;也不要走另一个极端,也就是恨不得过去招惹过我们的国家都遭到灭顶之灾。

先探讨一下过分乐观的那种观点。现在已经有新闻说,德国专家告诫欧盟,要防止我们借本次疫情来欧洲抄底,因为2008年的时候希腊大量资产就被抄底了。今天的新闻还报道,说德国为了避免欧盟离心力太大,主动收治了几位意大利病人。看,人家也不傻,早就防着我们了。更不用说美帝的心思了,什么口罩换光刻机的想法,一定会被美帝给掐死的,除非美帝自己让病毒给弄残到没有力气管别人。

因此,过分乐观是完全不现实的,要放弃幻想,坚持奋斗。就像上面所说的,援助要适度适量,该报恩的报恩,稍微多给点也是应该的,哪怕算是利息回报人家。然后的,就亲兄弟明算账,该付钱的付钱,该以货易货的就拿东西来换。其实,比送东西要东西更重要的,是借这样的接触机会,在人家内部建立和扩大亲我方的力量,并确保他们长期受益。

再就是另一个极端,因为部分国家过去的不友好,就恨不得人家灭顶之灾。这种言论和想法都不应该有,因为搞出仇外的情绪是有害于我们自己的。我们的发展还需要外部市场和别人的自然资源,哪怕我们家里也需要外资的投资。即使是对于处处恶心我们的国家,大家也要学会该拉的时候拉,该打的时候打,把对方的价值充分利用完再说。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疫情期间的对外援助

最后说句题外话,也就是网上很多忧心忡忡的人担心这次疫情会导致欧美国家在内部重新建立制造业,从而对我们造成重大冲击。关于这一点,首先要承认,如果欧美国家真的重新建立自己的制造业体系,确实会对我们的产业和就业造成冲击。

但是,我们根本不必要过分担心这件事情。道理非常简单,现代社会的经济问题,大多与供给无关,而主要集中在需求端。

以今天的技术水平,绝大多数产业的产能都是过剩的。发达国家自己家里建一套生产线,别说是建一个厂子,就是他们能像我们这样把整个产业链在本土搞起来,产能那么大,卖给谁?殖民地吗?大哥,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了。

因此,所谓的去全球化,确实会影响外贸产业,但是,不要忘记我们手上的王牌:十四亿人统一单一大市场。这个世界最强大的需求端在我们手里掌握着,我们又不是提出“去全球化”的那一方,我们更不想奴役别人、或者处处制造敌对,就是想好好做生意而已。因此,即使去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制造业发达的经济体想把货卖进十四亿人的大市场,也要掂量一下自己和咱们的关系够不够份儿。

别忘了,西方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是资本主义社会,企业亏钱就要倒闭,没有官方给你托底的。没有需求就是没有生意,牛奶卖不完宁可倒进河里也不送人,可不是讲故事,而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原理的体现。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疫情期间的对外援助

讲这个道理,是为了反驳很多投降派的论点,认为我们不能和西方关系搞僵是因为人家去全球化会伤到我们的产业。这种观点是典型的双重标准,我们投降了人家就不想着搬回制造业吗?去全球化伤我们,难道不伤欧美吗?欧美的生产线开动了,可以不卖我们、卖到外星球去吗?

因此,借着这次援助的机会,我们也把外贸的部分客户们稳定稳定、拉拢拉拢,加大他们日后反水的难度和成本。当然,我们也不能丢了忧患意识,握着人口最多的市场也不是就让大家自我感觉良好、可以高枕无忧的。

我们要明白人是适应性生物,如果疫情持续时间长、导致欧美社会的生活水平长期下降,他们也许真的会适应吃苦耐劳的生活状态,然后愿意重返蓝领工作岗位去拼996了。那时候的去全球化就真的对我们非常不利了。

因此,战胜病毒是我们必须早日实现的目标。在此过程中,该援助的不要小气,该对等回应的也别客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