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教师工资普遍很高,比如鲁迅,这是为什么?

物理小谢


中国的近代教育,起源于清末,在民国得到长足的发展,一大批学贯中西的大师,都是那个时代培养出来的。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民国的教育仍然值得我们现在学习和借鉴的。呢么在发展的过程中,民国老师的薪资优势如何算的。

民国时期以法令的形式规定教师的待遇,薪水的等级和发放趋于制度化,确定工工资标准、学历加薪和经验加薪的原则,从而形成完整的工资制度,民国初期,当局虽然就教师最低工资设置了两个标准:一即是当地基本生活费的两倍;二是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但受限于地方财力,这两个标准并没有得以在全国统一实行。

1927年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规定,大学教员的月薪,教授为600元-400元,副教授400元-260元,讲师260元-160元,助教160元-100元。教授最高月薪600元,与国民政府部长基本持平。在20世纪30年代初,大中小学教师的平均月薪分别为220元、120元、30元。

要知道在当时一个县长的工资才有20个大洋,而那个时候小学老师老师的薪资就是一个县长薪资的两倍,而且在那个时代,老师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每每给老师发放工资,都是用一个大红包包着的,也可以说出那个时候,教师这个职业很受当时人们的尊敬。

至于大学教师,特别是一些知名的教授,那待遇就更不用说了。大学教授一般可以拿到100-600大洋不等的月薪。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规定:大学教员的月薪,教授为600-400银元,与国民政府部长基本持平,副教授为400-260银元,讲师为260-160银元,助教为160-100银元。1932年,闻一多在清华任教,一个月340块大洋。到了1934年,闻一多又分到一套豪华寓所,大大小小的房间竟然有14间,电灯电话更是一应俱全。即使当时的很多当红影星,其收入也远远比不上那些大学教授。当时的超一流明星周旋,她的收入为每月200块银元,仅仅是很多教授的一半左右。鲁迅在北京买了一套500平的四合院,不过花了他两个多月的工资收入。可以想象,当时大学教授的待遇有多好。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教师向往民国生活的一个主要原因。

民国时期对教师待遇的重视和投入让今人望尘莫及,汗颜不已。在如今的知识大爆炸时代,教师已经不是稀有人才,一个小学的老师,一个高中毕业的学生,就可以担起来。另一方面,在教育普及的形势下,单个老师对孩子命运和前途的影响力在逐渐缩小,甚至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荣誉感和地位随之下降,已经变为时代的必然。


小驴说历史


民国积贫积弱,战乱频繁,民众生活困苦,但民国时期教师工资待遇较好,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人曾经给鲁迅算过一笔帐,鲁迅每月工资加上外出上课、稿费总收入约为八百大洋,这在民国绝对是高收入。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每月工资为600大洋,文科学长陈独秀每月工资为400大洋,图书馆长李大钊每月工资为240大洋,图书馆理员毛主席每月为八块大洋,因此鲁迅才敢出资3500大洋在北京买了一套四合院安置家眷。当时上海,一个熟练工人每月工资大约在5到15大洋之间,警察月薪为两个大洋,中小学校长为40一100大洋之间,普通老师月薪也有几十大洋,县长月薪为20个大洋,有人考证,民国期间教师工资为县长工资两倍左右,可见民国时期教师工资是很高的,学者们可以衣食无忧,专心做学问。民国尊重文化人,刘文典曾脚踹蒋介石也只是撤职了事。民国教师工资高,教师衣食无忧,可以专心做学问,这也是民国出大师的原因之一。当然民国各类学校较少,教师总数不多,这才能保证高工资。而当前大中小学校和教师总量大,提高工资难度较大,教师工资增长缓慢,目前国家也下大决心提高落实教师工资待遇,五年内要让教师成为令人羨慕的职业,加油吧,要努力工作,对得起这份良心工作哦!


穿山甲780


民国时期教师工资高,主要原因是觉醒。

五四运动前后,不少人留学国外,发现了中外的差异,发现了科技的差异,德先生赛先生被国人发现了其价值。

晚清时期,一些大学诞生了,中国各地还有很多新学堂得以创办,人们感受到人才的重要与急迫。

他们终于发现:封建社会的科技以极其缓慢式的发展甚至没有发展、并出现的极速倒退必须结束,那些高水平的留学生终于明白了中国落后的原因,废科举、剪辫子、不再裹小脚等变革出现了。

但不得不说,觉醒时期缺的是人才。老师当然更加缺少。多少老师是留学归国回来的博士,所以老师的工资是几千年来前所未有的高。老师的地位不再是宋朝的那个老九的排名。那时候的老师,也因为有真才实学得到了尊重。很多老师能编教材(据统计,那时候的国语国文教材就有900余套,数学教材,物理化学生物教材都有了,哲学教材也翻译了),能翻译世界很多国家的名著,也有独特的教育思想,有特别的教学方法。有本领的老师多,自然得到了高工资。


高子阳第一语文


在民国的时候,当时的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超越了现在人的想象。大家也都知道在清朝的时候,只有家里条件比较好的人才可以接受教育,所以这就造成了当时社会上九成的人都是文盲。一个国家要是想要发展下去,就少不了教育,所以在民国之初就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甚至当时中华民国的教育部还特地明确过,初小、师范、高等师范等学校免收学费。因为当时实行这样的政策,所以师范类的学校受到了许多贫苦人家上大学的喜欢。

民国时期除了这些减免的措施,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是非常大的。甚至当时的宪法还明确规定过,在教育、科学和文化层面,他们的经费在中央不能少于他们的预算的15%,省这个层面也不能少于预算的25%,在市和县这个层面也不能少于预算的35%,而且还依照法律设置了教育文化基金极其产业,保障也要适当给予。国家还要保障教育、科学和艺术工作者的生活,还要依据国民经济的进展,随时提高在教育方面的待遇。当时在教育上的投入是仅次于军事,达到了全国预算的百分之十五,省内也有占有三分之一以上。

所以在这样的政策之下,民国教师的工资也是非常高的。当时还颁布了一个条例,专门对教师的工资做出了规定。在大学,助教每个月有一百元至一百六十元,讲师每个月有一百六至二百六,副教授一个月二百六至四百,教授一个月四百至六百。中学的教师工资一个月一般在四十到一百元之间。没有比较就没有概念,小编就来和大家比对一下,当时的工人的工资一个月大概在十五元左右,就连县长一个月也只有二十元。也就是说,一个教授的工资是工人的三十倍左右,是县长的二十倍左右。这个比例真的是非常的夸张,大家也可以用现在的水平换算一下。

也是因为基础教育的大量投入,所以在民国时期的时候,大学教育做的是最好的,也是在这个时期,学校培育了大量的人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主要抓的还是基础教育,和民国初期的侧重并不一样,所以还是可以理解的。

就现在来讲,家长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也非常的注重,虽然这样孩子的压力会有些大,但是效果也是非常的明显,每年都有许多的人才从学校出来,走向社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国家网文化


民国时期,虽是国之乱世,可亦是大师辈出之世。这看是不符合逻辑,可是恰恰却又符合“乱世出英雄”之念。期间,各军阀混战,列强觊觎,可谓内有纷争,外有侵略。恰恰这一动荡的时势,诞生了这许多大师,都在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而战。当然,有的为了一己私欲,有的为了天下大道。正是武将战江湖,文人念精魂。

这些大师,他们靠自身努力,动乱时势,给予了他们一种沉重的思谋:或思谋国之出路,或思谋战之谋略,或思谋以己之力为国为民。可谓都在为了信仰而战。而此时的民国,这些大师已是名声显著,作为当局,为了显示自己对大师的尊重,当然也为了附和民意。同时,他们也期颐文人们能够给予他们文意的支持。所以,民国出大师,大师身价高,自然不值得矛盾。


春风看桃李


就凭这个: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水电工老路书法


在国内教师薪酬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涨薪后,依旧工资水平并不高。然而在民国时期,一个教师的工资丰厚程度远超了城市平均收入水平。基本上一个城市教师月收入都是超过50大洋,而在大学任教的教授级别的教师每月工资更是在几百大洋。而在当时的中国,一个县长的月工资才不到30大洋,普遍家庭一个月20多大洋都顶天了。而当时一块大洋相当于300块铜板,一个铜板大致可以换1个鸡蛋、1斤白酒,可见一个银元相当于可以供一口之家一周的生活费。可见一个教师的月收入在民国时期到底有多么高。

民国重视教育水平程度远超中国许多朝代。

虽然民国时期是中国极为动荡的时期,但是国家对于教育都是不余遗力的。就北京城各大高校的教授老师,不管是北洋政府把持中国还是民国政府把控政权,教师的工资从来没有削减过,反而是越来越高。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月收入甚至达到了500大洋左右,而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的工资更是几百大洋,基本上大多数老师的收入水平都是在上百大洋左右。反观掌握实权的行政长官、警察局长等公务员收入才不到几十大洋。一些高校教授老师的月收入甚至相当于许多县长一年的收入。

然而,造成这样局面的也归功于民国时期,各个政权开始重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在经历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越来越多的政权统治者发现了中国改革变法真正失败的地方就是缺少大量人才。中国的教育水平相比较国外诸强实在不够看。也因此各个掌权政府都是非常重视教育行业,甚至为了让教师们免受生活压迫,大幅度的提高收入水平。在当时的民国政府重视教育水平的程度远超中国许多朝代,也因此,我们才能发现中国许多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大多数都是教师岗位走出来的,没有饥寒交迫的影响,那么安心教书、钻研哲学、科学,也让民国形成了百业教师为先的浪潮。

海内外华人资助国内高校、国外经济援助也首先援助教育行业

在民国时期,很多海内外华人多次资助国内政府,但是因为国内政府更替比较频繁,并且因为战乱,很多海外华人捐出去的钱大多数进了政府腰包。也因此海内外华人开始把援助资金投向了国内许多高校,仅北京大学每年收到了经济援助就能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银元。

国外发达国家政府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首先投入的就是教育领域,而当时的教育总长手里拿着的资金一直都是非常宽裕,甚至民国财政总长资金短缺都会向教育总长借款,可见当时的国内整体教育行业的待遇高到什么地步。

当然拿着高收入,中国的教育先驱们也没有甘于优渥的生活,依旧许多国内教育者身先士卒去为祖国崛起和变革而牺牲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