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略的巅峰之作:新视角解读乔治·凯南的冷战战略思想

狐狸知道很多事,而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古希腊谚语

伴随着人类文明进入到工业时代,大国之间的博弈也从单纯的军事对抗升级为以综合国力为支撑的、囊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乃至心理因素的全方位的博弈,其顶层设计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战略”。“冷战”中的美苏对弈可以被视为这种大战略博弈的典型代表。说到冷战时期美国的大战略,乔治·凯南及其设计的“遏制战略”一定不会令大家陌生,该战略也是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即是以史实为支撑,与读者一起探寻凯南的战略思想带给我们的智慧及启示。

大战略的巅峰之作:新视角解读乔治·凯南的冷战战略思想

乔治·凯南

我们首先来梳理乔治·凯南“遏制战略”形成的基本脉络。

冷战研究的难点之一是如何界定冷战的起始点,即冷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对于这个问题现在仍存在争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冷战的“萌芽”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就已经种下了,伴随着同盟国在各条战线上逐渐走向胜利而不断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东西对抗”的格局。

但是,如果我们就此简单地将冷战的发展等同于“遏制战略”的形成,或者说,简单地认为美国一开始就祭出“遏制战略”的杀招,那就有悖事实依据了。

事实上,在乔治·凯南提出该战略之前,美国的对苏战略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是罗斯福总统的“大同盟”思想。罗斯福的战后世界观与他的前辈、一战时期的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也积极吸取了后者的“十四点原则”以及国际联盟建立过程中出现的经验教训。

面对如何塑造二战后的世界秩序,罗斯福提出的办法是建立以联合国为核心、“四大警察”为支撑的集体安全理念。以战时“大同盟”形成的互信和友谊为基础,努力将苏联接纳为未来世界和平的维护者之一。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上对苏联做出了如此多的让步。

但是,随着罗斯福总统的病逝以及苏联在东欧的步步紧逼,美国政府内部越来越多的官员认为该战略是失败的。在他们看来,美国的接纳和让步没有换来苏联相应的回报。因此,战略调整势在必行。

大战略的巅峰之作:新视角解读乔治·凯南的冷战战略思想

罗斯福的对苏政策经常被人们误解

以时任美国驻苏联大使哈里曼和美国驻苏联军事代表团团长迪恩为代表,美国的领导层开始努力改变罗斯福的对苏路线。这就是第二个阶段,即杜鲁门政府早期的“胡萝卜加大棒”战略。杜鲁门政府认为,罗斯福建立在战时大同盟及与斯大林个人关系基础之上的战略没有换来应有的回报,那么美国就必须强硬起来,通过经济上的租借法案和战后发展援助以及军事上的原子弹的威慑这两张牌来与苏联达成交易。但是,该战略同样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

这是因为,虽然苏联在二战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租借法案也确实帮了苏联的大忙。但是苏联的巨大体量不是美国的经济援助所能决定的,实际上美国的援助对苏联来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相反,斯大林巧妙地维持着获取援助与自力更生之间的平衡。对于原子弹,苏联间谍早就对美国的原子弹发展了解得一清二楚,甚至有分析认为,斯大林对美国原子弹发展情况的了解比杜鲁门都详细。面对美国的原子弹威胁,斯大林干脆忽视。所以,杜鲁门政府早期的对苏战略同样以失败告终。

乔治·凯南的战略思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1946年,美国政府要求时任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官员的乔治·凯南对苏联的不合作和反西方的言行做出解释,这就是著名的“长电报”。凯南认为,过去美国对苏战略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就错了。“(苏联)的路线并非基于对俄国边界以外的形式的任何客观分析,它主要依据的是俄国内部的需要,这在最近的大战前便已存在,并持续至今”。因此,苏联不可能如罗斯福所想的那样融入到战后世界大家庭中来。

随着凯南调任政策设计办公室主任一职,其对美国冷战大战略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透彻,著名的“遏制战略”也逐渐形成。在这里我们对该战略进行一个总括性的描述:该战略的核心目标是捍卫美国国家安全,即“在不受外国严重威胁的情况下追求自身内部生活的发展”;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手段是促进一种多元化的世界秩序,用凯南的话来说就是“在其中,美国能对其他国家的和平和有序发展做出最大程度的贡献,并且从中获得最大程度的裨益”。

大战略的巅峰之作:新视角解读乔治·凯南的冷战战略思想

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宣传画

上述就是我们对凯南战略思想形成的背景脉络进行的梳理。乔治·凯南之所以被誉为“冷战战略的总设计师”和“遏制战略之父”,其成就在于两个层次的意义,这也是本文写作要表达的核心所在。

第一个层次,即该战略对现实政策实施的指导意义。在上文凯南战略的总括性描述中提到,美国需要追求一种“多元化”的外交格局。我们如何理解这一点。人们普遍认为。“多元化”是对二战中德国日本企图统治世界的反对,也是对苏联企图统治欧亚大陆的反对。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但并非其意义的全部。乔治·凯南整套战略的前提假设是反对罗斯福及以前美国领导层对苏联的认识。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他们认为,苏联的行为是源自对外部威胁的不安全感,因此只要努力接纳苏联争取互信,就可以消除苏联的不安全感,从而实现罗斯福的理想。但是凯南的假设是苏联的行为产生于其内部,外部威胁的不安全感是从属于内部需要的。因此,除非苏联的势力范围扩张到世界的尽头,否则不可能消除这种“不安全感”。所以,所谓“多元化”的含义既包括对苏联扩张的反对,也包括对以罗斯福倡导的“集体安全”理念取而代之的反对。不过,凯南与罗斯福在战略思想上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二人都不认为意识形态支配着苏联的行为,支配苏联行为的根本仍在于苏联或者说斯大林对国家利益的追求。综上两点,凯南心中的理想世界是这样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支配者,而是形成由几大“工业-军事”中心(在凯南时代是美国、苏联、英国、德国和日本)形成的一种,以追求国家利益为根本目标的实力均衡,由这种均衡维护世界的和平、促进各国的发展。

而在当时的现实下,二战几乎摧毁了德国和日本,英国也是元气大伤,雅尔塔协定和将苏联的势力范围扩张到了中欧。因此,美国首先要做的就是支持英国的复兴,同时避免让苏联控制德国和日本。相应的,恢复欧洲的势力均衡离不开欧洲经济的一体化,这就又离不开德国的经济复兴。所以,我们在随后看到的“马歇尔计划”、欧洲共同体的出现等等,都是对乔治·凯南思想的具体应用。只有恢复了欧洲的自信和繁荣,才能实现理想中的势力均衡。因此,凯南战略思想的第一大贡献即是其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同时对美国实际的政策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

大战略的巅峰之作:新视角解读乔治·凯南的冷战战略思想

马歇尔计划可谓神来之笔

第二个层次,即凯南的“实力有限”观念。笔者认为,虽然凯南对美国冷战战略的形成贡献极大,但是冷战已经结束了,单纯研究冷战的政策或许现实意义已经不是特别大。但是凯南的思想遗产却是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新局势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其中,凯南的“实力有限论”,给笔者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实力有限”顾名思义就是认为美国即使再强大他的实力和资源也是有限的。因此,美国不应该追求力所不逮的目标,而是应该紧盯着核心利益,有取有舍。实际上,大战略的设计和实施确实复杂,但是它的原理却是非常简单明了的——目标的明确和手段的匹配。在凯南的时代,美国不应该也做不到处处围堵苏联,这样做只会分散美国的资源,将主动权让给苏联。美国所要做的就是帮助恢复西欧和日本的自信心、用有限的资源去保卫北大西洋和太平洋即可。这样做既可以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也为美苏之间可能的缓和和政策调整留出缓冲之地。因此,凯南对杜鲁门政府后期越来越追求处处遏制苏联的行为极为不满,这也成为后来凯南离开决策层的原因。

一位伟大的外交家,要同时扮演几种不同的角色:他首先必须是杰出的理论家,用他的理论去改变人们的观念;他还必须是接地气的执行者,以将他的想法更好地与现实结合;最后他必须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所处的时代迟早会过去,但是他的思想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说,乔治·凯南就是这样的一位。他的思想帮助自己的国家取得了冷战的胜利。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思想遗产依旧影响着后世。

参考文献:

《遏制战略》【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

《凯南日记》【美】乔治·凯南

《1945》 【美】迈克尔·内伯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