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永清:马化腾深夜之问,触动了你的神经吗?

一、引子

深夜,马总在知乎上又扔出一颗惊雷,激起了互联网的轩然大波,引来无数专家、路人来围观,至目前已经有3000多个精彩的答案。马总的问题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

第二部分: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

向永清:马化腾深夜之问,触动了你的神经吗?


二、问题剖析

第一问是关于基础科学的,基础科学之所以成为基础,是因为它是进行技术、产品、工程研发的依据,比如,计算机这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的理论基础就是量子力学。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人类又发明了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

向永清:马化腾深夜之问,触动了你的神经吗?

要回答第一个问题,其实首先要回答什么是互联网产业?然后与这个产业相关的基础科学有哪些?然后这些基础科学与互联网产业有什么样的关联?


三、到底什么是互联网产业呢?

向永清:马化腾深夜之问,触动了你的神经吗?

我们应用百度百科的定义:可以把互联网产业定义为以现代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专门从事网络资源搜集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利用、生产、贮存、传递和营销信息商品,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的产业集合体,是现阶段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从马总后一句提问,我们可以知道互联网又可以分成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那么什么是产业互联网?什么是消费互联网?

什么是产业互联网?还是应用百度百科的定义:产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是从消费互联网引申出的概念,是指传统产业借力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以及网络优势,提升内部效率和对外服务能力,是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

什么是消费互联网?消费互联网是指,以个人为用户,以日常生活为应用场景的应用形式。消费互联网的本质是个人虚拟化,增强个人生活消费体验。消费互联网的具体表现是个人衣、食、住、行、医等生活场景的全面线上化,互联网对个人高品质生活追求的不断满足。

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消费互联网是把C端消费者都连起来,而产业互联网还要把生产要素也连接进来。传统的互联网主要是把流通环节连接上搬到了线上,而产业互联网还要把生产环节搬到线上。传统互联网掌握的是消费场景,于是衍生出消费金融业务,而产业互联网掌握的是生产场景,可以衍生出对企业的金融服务,体量远远大于消费金融。在传统互联网时代所说的“颠覆”是改变连接方式,而在产业互联网时讲得是对生产要素“赋能”。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主要差别如下:

第一,服务终端主体不同。

这是两者最直接的区分标准,产业互联网主要采用B2B的服务模式,服务的对象以企业为主。消费互联网主要采用B2C的服务模式,服务对象以个人为主。

第二,产生背景不同。

消费互联网产生时间较早,有学者将消费互联网解读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上半场,认为产业互联网是中国互联网经济的下半场。消费互联网的产生背景是中国消费升级日益明显的经济发展态势。目前,消费升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之一,2004年至2017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増量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2017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万亿元,比2016年净增3.4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连续第四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中国消费升级的重要体现就是个人生活场景全面线上化,数以亿计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医等日常生活场景迅速转移到了各类互联网终端上的APP,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8.6%、20.3%、30.8%,2016年分别为28.5%、18.1%、28.8%,2015年分别为40.8%、21.4%、36%。如此形成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造就了消费互联网的诞生。

与此相对照,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则产生在近几年,其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应运而生。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感召下,产业互联网经济规模逐步形成,并带来了新的风口。

第三,目标定位不同。

基于消费互联网的服务对象及产生背景,消费互联网的目标定位在于满足个人消费体验,通过提供碎片化、小额、高频、便利、快捷的服务,弥补传统机构服务缺位,提升个人消费品质。

产业互联网则不同,主要目标定位在于对现有企业经营模式的改造,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特别关注通过互联网的应用,推动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

第四,表现的经济形态不同。

从性质上看,消费互联网属于个人经济,更加关注个人消费需求中的差异性特征。产业互联网属于平台经济,突出强调社会资源的共享性与开放性,并且,关注企业决策时的民主性。可见,产业互联网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

第五,商业模式不同。

消费互联网最典型的商业模式是通过爆款产品吸引流量,再将流量与商业机构进行引导嫁接,最终实现流量变现的目的。产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瞄准价值经济,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思维,贯通企业产业链,推广全价值链式的新型商业模式,实现互联网对产业的赋能。另一方面,注重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消费互联网实现了生活场景的全面线上化,产业互联网则回归本源,强调企业生产线上与线下的协同发展。

向永清:马化腾深夜之问,触动了你的神经吗?


六,市场格局不同。

近20年的发展,如今中国消费互联网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以BATJ等为首的企业主导着消费互联网市场发展,市场集中度较高。而不同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涉及全行业的方方面面,具有较强的垂直细分的特点,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很难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找准其中的市场定位,也具有更为广阔的经济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差异较为明显,但两者并非可以完全隔离开来。两者在利用“互联网+”思维,满足客户碎片化、定制化需求等诸多方面具有契合性。两者伴生共存、相互促进的态势将会在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过程中持续体现。


四、与互联网产业相关的基础科学有哪些?然后这些基础科学与互联网产业有什么样的关联?

我们知道,互联网产业是依赖于计算机的,我们先分析,影响计算机的因素有哪些?

  1. 计算能力,在都满足图灵完备的条件下,这里一般指计算机的处理速度。
  2. 存储能力,包括内存和硬盘,内存越大,计算机的吞吐量越大,硬盘越大,存储数据越多。
  3. 网络能力,在满足通信质量一致的条件下,这里一般指通信的带宽。
  4. 能源水平,由于未来的计算机会有多重形态,很多设备都不是连接电网独立供电的,如何解决这些微型计算机的供电问题。
  5. 接口能力,当前人与计算机的接口包括语音,图像、键盘、鼠标等,未来生物和计算机之间是不是也可以建立起连接?所有物体都与计算机建立连接?答案是肯定的,物联网,生联网就是互联网进化的形态。
  6. 处理能力,处理能力一般是建立在以上5个能力的基础上,当前的计算机能够处理语音、文字、图片,将来的计算机是否能够处理生物信息?是否能够与神经完美连接?如何处理异构数据的融合问题?目前地球上有约40ZB数据,到2025年,人类将存储150ZB左右的数据,如何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组织管理、应用,这些都关系到未来互联网的发展。
  7. 数字世界的生产关系建立。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一样,物理世界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上6类能力可以说是数字世界的生产力,那么数字世界的生产关系是怎么样的?数字世界生产关系的确立首先要建立数字资产的概念,有了这个概念之后, 数字世界的生产关系可以定义为数字资产的生产、确权、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关系。
  8. 数字世界的安全和伦理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和机器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如何保证数字世界的安全?如何保障人类的安全?如何保障人机和谐共生?


以上的8个影响互联网发展的因素,我们不难推断,在未来,以下的基础学科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向永清:马化腾深夜之问,触动了你的神经吗?

  1. 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quantum computer)是一类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当某个装置处理和计算的是量子信息,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的概念源于对可逆计算机的研究。研究可逆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计算机中的能耗问题。量子计算机处理数据不象传统计算机那样分步进行,而是同时完成,这样就节省了不少时间,适于大规模的数据计算。传统计算机随着处理数据位数的增加所面临的困难线形增加,要分解一个129位的数字需要1600台超级计算机联网工作8个月,而要分解一个140位的数字所需的时间超过了美国的年龄。但是利用一台量子计算机,在几秒内就可得到结果。
  2. 基于量子纠缠高速、高容量、低功耗、小体积的存储芯片。随着物联网、生联网的快速发展,如何快速,安全,有效存储数据信息,是将来互联网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3. 基于5G、6G、天基卫星的互联网通信技术。当前5G技术,商业航天技术方兴未艾,虚拟世界,对宽带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如何提升虚拟世界的速度,非常关键。
  4. 高密度、低体积的储能技术以及无线充电技术。未来,大量设备将与电网脱离,如何保证这些设备的供电是需要解决的一项核心技术。比如当前的自动驾驶、传感器都受限于储能技术的发展。可以毫不怀疑,下一次重大的工业革命一定是能源的革命。
  5. 计算机与物体、计算机与人、计算机与生物之间的接口技术。接口是计算机的信息来源,当前计算机与物体(物联网),计算机与人(脑机接口),计算机与生物(生机接口)还都处理初级阶段,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将形成人、生物、物体、计算机的有机融合世界。
  6. 基于人工智能等技术海量数据的分析、学习、组织、处理及应用技术,基于演绎的强人工智能技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如火如荼,但是当前的人工智能都局限于归纳类型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还不具备创新能力,将来人工智能一定朝强人工智能技术方向发展,即计算机具备演绎能力,能够主动学习,主动推理,主动演绎,具备虚拟世界的创新能力。
  7. 建立数字世界生产关系的技术。数字世界的生产关系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数字资产的确权问题,二个是数字世界的信任问题,不像物理世界,每个人都有唯一的标识和身份,数字世界的身份界定和资产界定要复杂很多。当前如火如荼的区块链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数字世界的资产确权和数字世界中各实体之间的信任关系问题,其计算能力,吞吐能力还有大量冗余以及对能源的消耗,将来一定有更先进的技术来解决虚拟世界的生产关系问题。
  8. 解决数字世界安全问题和伦理问题的技术。数字世界安全的重要性无可厚非,包括私人数据的保护,国家安全数据的保护等,另外随着人,机,生物的大融合,如何确保人类的安全,如何处理人,机器和生物之间的关系,将来一定也是需要通过技术来解决。


五、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

向永清:马化腾深夜之问,触动了你的神经吗?

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一定不是独立存在的,一定是深度融合的。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创新,会给人类带来哪些改变呢?

  1. 商业模式的改变。传统单一的商业模式将被立体的商业模式所取代,以后的商业模式肯定不是简单的TO B或者TO C,一定是TO IC(industry chain)的,谁能够有效整合整个产业链,谁就能在将来的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2. 企业组织结构的改变。未来企业一定是基础数字化驱动的,数字资产将成为企业最核心的资产,企业的组织结构将更加扁平化,人们之间的相互协作将会更有效率。人才不再是为特定的企业服务,人才共享将会成为社会的主流人才使用模式,自由者业者将会越来越多。
  3. 个人消费方式的改变。传统电商零售模式将被颠覆。互联网可以依据个人的消费习惯和喜好将最适合你的产品推到你面前,更多的定制化,更多的个性化,更多的健康将成为个人消费的主流观念,C TO F的商业模式将大行其道。
  4. 社会组织结构的改变。对数字世界的监管将越来越重要,将来的犯罪很多都是发生在数字世界,如何界定数字世界犯罪的危害?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如何和谐相处,政府的职能重心也将从物理世界转向数字世界,所以,政府的率先数字化对未来的社会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5. 数字世界、人、物理世界、生物世界的大融合。人,计算机,物理空间、生物空间之间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通过意识可以直接从互联网订购想吃的食物,通过意识可以控制汽车的移动等等将成为我们重要的日常生活场景。
向永清:马化腾深夜之问,触动了你的神经吗?


六、结语

感谢马总,抛出这么好的问题,让全民开动脑筋,进行了一场全民大思考,大讨论,大烧脑,这场头脑风暴袭转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我们看到,一个人、物理世界、数字世界、生物世界大融合的世界正在形成。

未来已来,作为未来主人的你,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