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進:鍛造中國城市新名片

他從事城市規劃設計與理論研究30餘年,創建了城市空間發展理論,提出“空間基因”並建構瞭解析與傳承技術,較好地解決了當代城市建設中自然環境破壞和歷史文化斷裂的技術難題,併成功應用在雄安新區、蘇州古城、南京青奧會等重大項目以及廣泛的古城保護與新區建設中,在取得巨大的社會文化和經濟效益的背後,更是鍛造出一張張中國城市新名片。他就是新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段進教授。

“院士是一項榮譽,更是一份責任與擔當。今後我要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努力做更多的事,為中國未來城市化發展貢獻智慧。”對於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段進表現很淡定,依然保持其一貫嚴謹謙虛的態度,依然奔波在“城市空間規劃和設計”第一線。

師承名師 “結緣”規劃

段進從小酷愛繪畫。1977年恢復高考,段進報考美術專業,複試擦肩而過。一個偶然的機會,段進遇到南京大學一位數學老師。這位老師跟段進說,“你既然理科成績好,又喜歡美術,可以報考建築學專業”。1978年段進第二次參加高考,順利考入天津大學建築系。

在天大讀研期間,段進接受了用小鋼筆磨尖畫滿零號圖的嚴格訓練。要用小鋼筆畫滿一張圖,圖中每一個細節都要仔細考慮後才能下筆,每棵樹、每塊石頭、每處路形路面都要經事先設計,對基本功的培養、嚴謹的作風以及較強的構形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985年段進碩士畢業後來到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工作,1987年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齊康院士。齊康強調建築師的眼光不應僅侷限在建築單體本身,而應站在城市的宏觀角度來考慮建築問題。在他的指點下,段進開始專門研究城市。

從天大到東大,從國內到國外,從建築轉向城市,段進對城市規劃理論研究就這樣一步步走向深入,在多年持續研究中對中國城市化建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並以國際化的視野開展一系列城市空間實踐。如今,他是國際空間句法學術指導委員會首位中國委員,成為我國“城市空間”理論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上下求索 “多規合一”

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但長期以來空間規劃在實施過程中“多規”之間“打架”的現象時有發生,進而引發空間管理無序、土地資源浪費、生態環境失衡等現象。段進認為,以往的規劃往往各自為政,造成了空間的畸形發展。只有在地域空間上的整體規劃才能真正解決空間發展的最適規模、空間佈局和網絡系統的合理問題。

早在1987年,段進有幸參加由國家科委和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主持的“星火計劃”項目“經濟發達地區村莊建設綜合開發研究”。這是率先開展社會經濟空間“多規合一”的空間規劃探索試點。

經過多年研究探索,2011年,段進就深入開展國家空間整體規劃提出“十二五建言”,提倡開展“多規合一”。該建言在《城市規劃》上刊發,並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2014年8月,全國28個市縣開展“多規合一”試點,空間規劃體制改革的序幕就此拉開。2019年5月1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印發,施行“多規合一”。

30多年來,段進率先探索的“多規合一”空間規劃思想和方法,被學術界、政府部門等逐步認可,目前正成為我國城市規劃改革與創新的重要方向。

規劃城市 創造文化

在潛心構建自身理論與技術體系的同時,段進身體力行,主動擔當,藉助各種學術公益活動向社會各界傳遞城鄉規劃的發展理論與學術觀點,為南京、蘇州、天津、深圳、青島、寧波等許多城市的規劃發展提供諮詢建議,用自身的學術積累與實踐經驗為各地發展獻計獻策、添磚加瓦。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特大地震。5月底,在江蘇省的組織下,段進主動請纓,親赴四川德陽支援災後重建。當時現場十分慘烈,到處是房屋倒塌。為了規劃和設計,段進和他的團隊只得自己動手,桌子沒有就隨便找塊地板趴在上面畫,經常加班加點設計,為災區重建開展無償規劃與建設設計服務。

自2017年參與雄安新區規劃,段進與他的“雄安夢之隊”激情忘我地工作,並主動推辭了其他一些規劃項目,接力出差,夙興夜寐,殫精竭慮,精心編制千年大計的宏偉藍圖,為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樹立標杆。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人居環境問題,對城鄉規劃學科的發展提出新的方向和要求。面對生態文明建設和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改革的新形勢,段進表示,將主動創新,積極作為,努力創造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多樣化的城市空間新文化,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教育報》2020年03月23日第7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