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出现红体是怎么回事,如何预防?

家有狗崽


对虾红体可由底部返酸、摄食红色藻类、摄食枝角类、摄食死虾、感染细菌病等引起,红肠现象多为食物颜色或肠道色素扩散引起,红肝多为细菌病。推断此病例,为长期天气不良,水体多鞭毛藻类,昼夜溶氧分层,底部溶氧不足,导致部分小虾偷死,被同类残食后引起的细菌病发病过程。

此时池塘里已经有小虾偷死,并伴随细菌病的暴发,所以处理起来比较繁琐。建议客户采取以下措施:

连续3天下午使用分解型底改“福地安”1瓶/5亩;

上午泼洒“肝胆易康(龙胆泻肝散)+败毒康(黄连解毒散)”1次;

连续3天晚上使用活性氧“氧速保”(活性氧);

内服拌料“优肽(噬菌蛭弧菌)+营养快线(多维电解质)+低聚糖(益生元)”,连续投喂。


寒寒V搞笑


红体病症状:红体病又称桃拉(T AURA ) 综合症,由桃拉病毒引起。该病的暴发有以下规律:

一是通常在气温骤升或骤降时出现;

二是养殖对虾的发病时间约为30-60 天;

三是发病的对虾规格在5-9厘米;

四是发病虾池水色浓,透明度低,仅在20厘米以内,pH值高于9,氨氮含量则在百万分之0.5以上。

该病的发生蔓延时间较长,一般较少引起急速的大规模死亡现象,其早期症状表现为:

对虾群体常出现环游现象,虾体无明显改变,仅尾扇出现蓝色斑点或有少量微小的白色斑点;肉眼分不出肝脏和心脏(正常对虾肉眼可分清肝脏和心脏),只能看出肝胰脏肿大或变淡红色;感染该病后2-3天食欲猛增,大触须变红,肌肉容易变浑浊。后期症状为:红须、红尾、壳软(与刚蜕壳的软皮虾的区别是:这种病虾的额角仍然是硬的),体色变成茶红色,不吃食或少量吃食,在水面缓慢游动,捞离水后死亡。

预防措施:

红体病主要传播方式是水平传播。大部分虾池在进水后即发现此病,可能是由于海水中有害细菌增多加速了桃拉病的暴发。因此,在预防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严格消毒进池海水,保证堤坝性能良好,并保持池塘较高水位,防止带病毒的海水向里渗漏,特别是在周边海域或池塘已发生病害时,更应实行封闭或半封闭式养殖。

二是有淡水资源的地方应多补充淡水,以抑制病菌数。

三是投喂优质配合饲料,提高对虾抗应激能力。

四是每10-15 天(特别是在进水换水后)应及时用溴氯海因百万分之0.5或二溴海因百万分之0.2全池泼洒,次日早上再用季铵盐络合碘百万分之0.4全池泼洒消毒。

五是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药汤。

配方一:

穿心莲160克,板蓝根200克,大青叶200克,五倍子20克,大黄40克,鱼腥草20克,大蒜粉40克。

配方二:

菊花160克,板蓝根200克,黄连40克,甘草10克。制法:以上两个配方可任选一方的药物粉碎过筛(60目)后,混匀用瓶存放。用法与用量:用量为投饲量的4%,把药粉用水煮沸后再煮3分钟,待晾干后添加到饲料中,再用鸡蛋或鱼肝油包裹投喂,每天傍晚投喂1次,连用4天。

对出现病害的池塘,采用综合防治方法,标本兼治,为对虾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外用

用二溴海因百万分之0.4全池泼洒,次日早上再用季铵盐络合碘百万分之0.6全池泼洒1次,3天后,泼洒生物制剂或光合细菌。

二是内服

方法一:白对虾红体病消毒药物按投饲量的1.5%—2%添加,每天投喂2次,连用5天;

方法二:大蒜按投饲量的3%打碎成浆添加,每天投喂2次,连用5天;

方法三:加大上述中草药份量,按投饲量的7%投喂。

三是全天候开增氧机。


汪汪的生活记录


你好,红体病症状:红体病又称桃拉(T AURA ) 综合症,由桃拉病毒引起。该病的暴发有以下规律:

一是通常在气温骤升或骤降时出现;

二是养殖对虾的发病时间约为30-60 天;

三是发病的对虾规格在5-9厘米;

四是发病虾池水色浓,透明度低,仅在20厘米以内,pH值高于9,氨氮含量则在百万分之0.5以上。

该病的发生蔓延时间较长,一般较少引起急速的大规模死亡现象,其早期症状表现为:

对虾群体常出现环游现象,虾体无明显改变,仅尾扇出现蓝色斑点或有少量微小的白色斑点;肉眼分不出肝脏和心脏(正常对虾肉眼可分清肝脏和心脏),只能看出肝胰脏肿大或变淡红色;感染该病后2-3天食欲猛增,大触须变红,肌肉容易变浑浊。后期症状为:红须、红尾、壳软(与刚蜕壳的软皮虾的区别是:这种病虾的额角仍然是硬的),体色变成茶红色,不吃食或少量吃食,在水面缓慢游动,捞离水后死亡。

预防措施:

红体病主要传播方式是水平传播。大部分虾池在进水后即发现此病,可能是由于海水中有害细菌增多加速了桃拉病的暴发。因此,在预防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严格消毒进池海水,保证堤坝性能良好,并保持池塘较高水位,防止带病毒的海水向里渗漏,特别是在周边海域或池塘已发生病害时,更应实行封闭或半封闭式养殖。

二是有淡水资源的地方应多补充淡水,以抑制病菌数。

三是投喂优质配合饲料,提高对虾抗应激能力。

四是每10-15 天(特别是在进水换水后)应及时用溴氯海因百万分之0.5或二溴海因百万分之0.2全池泼洒,次日早上再用季铵盐络合碘百万分之0.4全池泼洒消毒。

五是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药汤。

配方一:

穿心莲160克,板蓝根200克,大青叶200克,五倍子20克,大黄40克,鱼腥草20克,大蒜粉40克。

配方二:

菊花160克,板蓝根200克,黄连40克,甘草10克。制法:以上两个配方可任选一方的药物粉碎过筛(60目)后,混匀用瓶存放。用法与用量:用量为投饲量的4%,把药粉用水煮沸后再煮3分钟,待晾干后添加到饲料中,再用鸡蛋或鱼肝油包裹投喂,每天傍晚投喂1次,连用4天。

对出现病害的池塘,采用综合防治方法,标本兼治,为对虾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外用

用二溴海因百万分之0.4全池泼洒,次日早上再用季铵盐络合碘百万分之0.6全池泼洒1次,3天后,泼洒生物制剂或光合细菌。

二是内服

方法一:白对虾红体病消毒药物按投饲量的1.5%—2%添加,每天投喂2次,连用5天;

方法二:大蒜按投饲量的3%打碎成浆添加,每天投喂2次,连用5天;

方法三:加大上述中草药份量,按投饲量的7%投喂。

三是全天候开增氧机。


刘双看三农


    虾红体表明其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轻则影响生长,严重的会导致大量死亡,必须重视起来。虾红体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以下几点。 1.应激导致虾红体  应激反应会导致虾的触须、尾扇尖变红,抵抗力降低,很容易感染其他疾病,从而造成巨大损失。引起虾应激的因素主要有:天气突变;水体各项指标如水温、pH值等突变;大量换水;施药不当;捕捞行为等。当虾出现应激性红体现象时,不要急忙采取措施,防止造成进一步应激反应。一般应激反应较轻的,虾红体现象可随着水质及环境的稳定而消失。 2.中毒导致虾红体  水体中亚硝酸盐、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过多,可能导致虾中毒,造成虾触须、游泳足、尾扇发红,行动迟缓,甚至引发急性死亡现象。一般在水质较差、有机废弃物多、水质指标超标的水体中容易发病。防治中毒性红体病应从改善水质入手。  3.细菌感染导致虾红体  细菌性疾病导致的红体现象也比较常见,其中副溶血弧菌引发的红体病约占虾红体病的四分之三左右。该病导致的红体一般游泳足最为明显,可全身发红,死亡率很高,且发病后死亡迅速,给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4.病毒感染导致虾红体  桃拉病毒和白斑杆状病毒是造成虾红体的两大常见病毒,桃拉病死亡速度较慢,受水质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大,死亡率高于50%;白斑病会在甲壳上形成白点,死亡速度快,致死率高达90%,可通过水生动物等传播,危害巨大!这两种病毒造成的红体病需立即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否则会造成巨额损失。  虾红体发生原因较多,需要在发病后根据症状仔细诊断对症下药。很多虾病的发生与水质息息相关,养殖户平时应做好水质调控,多采用生物措施调节水质(很多化学药剂会破坏水体生态,造成虾的应激反应等,建议使用微生物制剂替代或部分替代化学制剂),保证水质稳定,虾病发生率自然就会降低了!  


佳七


在虾快速生长发育的时候,它的身体是会变成粉红的,一般在春末-整个夏天-大半个秋天都会这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