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初戀”與中國的“早戀”


日本的“初戀”與中國的“早戀”

有一個13歲的加拿大籍中國女孩,因為小時候在日本生活,所以對日本很感興趣,經常來看我的博客。有一次,女孩看了我寫的一篇關於愛情的文章,於是在我的博客留言:“說到戀愛,我發現在中國、日本、韓國這些國家,如果一個男生在初中的時候喜歡上一個女生,被家長知道了,家長會大罵一通什麼不許早戀之類的話。而在加拿大或美國,老師會說:‘真的嗎?真好!家長還有可能邀請那個女生來家裡做客。我也有一個暗戀的男生……”

女孩的這段話令我很感興趣。特別是當她提到“早戀”這個詞時,我仔細地搜索了每天接觸和使用的日文詞彙,發現在日文中居然沒有“早戀”這個詞,而只有“初戀”一說。

“早戀”在中文中,似乎是一個帶有否定意味、不太被看好的詞,但是“初戀”這個詞,無論在中文還是日文中,都帶給人美好的感覺。章子怡的成名作《我的父親母親》這部電影,在日本的譯名就叫作《初戀のきた道》,按日文的意思,再次直譯成中文的話,就成了《初戀的來路》。這部《初戀のきた道》,打動了無數日本觀眾的心。我每次跟日本朋友聊天,談論中國的電影,無一例外,他們都會提及這部電影所帶給他們的感動。

每天早晨我都陪我家小朋友一起閱讀《朝日小學生新聞》,曾經有一次在頭版看到一篇介紹日本作家乙武洋匡的專題報道。乙武洋匡生下來便沒有四肢,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為一個精神健康、積極向上的人。乙武洋匡長大後,成為日本著名的作家和體育評論員。這篇新聞報道里提到,有一年,乙武洋匡去一所小學任教,跟學生們相處熟悉後,有女孩來找他傾訴心事,說自己喜歡上了同班的一位男同學,但不知道該如何向對方表白。那時候快到情人節了,於是乙武洋匡建議女孩在情人節那天,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送一份心愛的禮物給喜歡的男同學,並大聲告訴對方:“我喜歡你!”


日本的“初戀”與中國的“早戀”

在乙武洋匡的鼓勵下,女孩鼓起勇氣,在情人節那天,按照乙武洋匡的建議做了,卻招來全班同學的鬨笑。為此一直像朋友一樣跟學生們相處的乙武洋匡,第一次在學生們面前氣紅了臉,十分生氣地對同學們說:“能夠喜歡上一個人,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能將這份喜歡說出來,又是一件多麼需要勇氣的事!這份美好和勇氣,不應該受到嘲笑,而應當得到尊重!”

乙武洋匡是一個十分有個性的人,因此有許多與眾不同的想法。很多日本的老師和家長,也許做不到像乙武洋匡這樣,給予自己的學生和孩子如此大膽的建議,但因為孩子們小小的戀情,而大聲訓斥孩子或者提出嚴厲批評的老師和家長,在日本很少見到。

在日本,一些校規嚴格的中學,會明言“禁止戀愛”“禁止染髮”,甚至“禁止去卡拉OK廳唱歌”等,因為中學時期正是孩子們要積極備考大學的時候,這幾年中,集中精力認真學習十分重要。不過,即使學生們談戀愛,學校也不敢隨意對他們進行任何處罰,因為日本的學校從很早開始就對學生們進行人權教育,哪所學校都不敢隨便侵犯學生們的“人權”。

但在小學階段,還沒有這些禁令,因為小學生大部分還沒有成長到這一步。當然,從幼兒園開始,就會有某個小男孩喜歡上某個小女孩,某個小女孩喜歡上某個小男孩,但這樣的“喜歡”充滿了童真,是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豐富心靈與情緒的必經之路,父母們也不會因此大驚小怪,而往往會為孩子們充滿童真的愛意而滿懷欣喜。例如前不久我去我家小朋友就讀的學校參加家長會,一個從未和我說過話的日本媽媽,主動過來跟我打招呼,然後告訴我,她家的小男孩喜歡上了我家的小朋友,為此她十分高興,所以特意來找我聊天,請我對她兒子多多關照。


日本的“初戀”與中國的“早戀”

我回家之後,特意將這件事說給我家小朋友聽,想看看她有什麼反應,結果她小臉漲得通紅,隔了好幾秒鐘,才露出大門牙,惡狠狠對我說了一句這樣的話:“那個傻小子?討厭死了!”

我估計現在我家小朋友看到那個自稱喜歡她的小男孩,一定表現得跟見了仇人似的。因為,我在我家小朋友這麼大的時候,也有一個男孩寫小紙條告訴我他很喜歡我,但我一點兒也不喜歡那個長著齙牙、臉上還有雀斑的男孩,從此以後,我每次遇到那個男孩子,都會怒目而視——所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正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