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追蹤——正解劉邦

一、困惑:小人得勢、英雄失勢?

在很多人心目中,劉邦就是得勢小人,後人對劉邦的印象大部分停留在司馬遷對劉邦的記載:地痞流氓、背信棄義、陰險狡詐、不親不孝、濫殺功臣、老婆也不是好東西…… 民眾對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王朝的開創者劉邦——居然是一個千古流氓。

歷史追蹤——正解劉邦

歷史追蹤——正解劉邦

司馬遷塑造了兩個生動的藝術形象:焚燬古書、屠城殺降的項羽是偉岸英雄;開創四百年大漢、奠定漢文化根基的劉邦是猥瑣小人,這英雄與小人的對壘中,讓人難免困惑。

劉 邦 在 史 記 中 是 這 樣 的 :

歷史追蹤——正解劉邦

在《史記》中,劉邦“

好酒及色、“劉季(劉邦)固多大言,少成事”等壞話屢屢 出 現 。

歷史追蹤——正解劉邦

“蕭、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儘讓劉季”。換而言之,蕭何、曹參等人,願意讓劉邦成為沛縣反秦義軍的領銜人物,只是因為他們膽小怕事。換而 言 之 , 當 時 的 劉 邦 , 並 沒 有 什 麼 值 得 他 們 信 服 的 地 方 。

歷史追蹤——正解劉邦

劉邦逃命時, 為 了 讓 馬 車 可 以 跑 得 更 快 些 ,要 把 親 生 兒 女 扔 下 車 。

歷史追蹤——正解劉邦

項羽要烹劉邦父親,劉邦居然要分一杯羹……一個十足的小人形象呼之欲出!

歷史追蹤——正解劉邦

在《史記》中,項羽比劉邦更像英雄人物:楚戰士無不以一當十,出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揣恐。於是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在項羽最後的日子,司馬遷對於項羽的描述,是充滿了感情與愛惜:項羽臨別作詩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翩翩起舞,“項王泣下數行,左右皆泣, 莫 能 仰 視 ” 。 司 馬 遷 描 述 這 段 故 事 , 如 詩 如 畫。 ( 《 史 記‧ 項 羽 本 紀 》 ) 。

歷史追蹤——正解劉邦

只有司馬遷才會這樣寫項羽、寫得如此富有感情。之後的二十四史,描寫人物,也沒有像司馬遷描寫項羽這麼的文學與浪漫,司馬遷對於悲劇英雄項羽,是多麼的厚愛。

除了西楚霸王項羽,司馬遷筆下謳歌的悲劇英雄還有飛將軍李廣:一個從來沒有什麼軍功的人李廣,在史記中被吹上了天,。李廣是著名的迷路將軍, 每到關鍵時候總是迷路耽誤戰局,還能屢屢全軍覆沒、虎口脫險;最後落個自殺而不是戰死沙場。李廣沒有被封候,也是因為沒有軍功,而且公報私仇,很不好.治軍不嚴,所以, 總是吃敗。

歷史追蹤——正解劉邦

二、 疑惑:假如劉邦真的是流氓無賴!?

1-如果劉邦真的像司馬遷寫的那麼不堪,蕭何、張良、韓信、陳平、酈食其、英布、彭越、張耳這些文臣武將會死心塌地的跟著他

歷史追蹤——正解劉邦

2-如果劉邦是流氓地痞,國士無雙、膽氣沖天的張良為何會發出感嘆:邦乃天授!並輔助劉邦平定天下。——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喜,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

沛公殆天授。”

劉邦與張良相會,張良發現劉邦竟然能聽懂帝王之術-《太公兵法》。張良講的話普通人聽了會覺得張良是神經病。只有帝王之才的人才能聽明白張良的講述。張良認定劉邦乃胸懷天才、蓋世才華,於是跟著劉邦平定天下;

歷史追蹤——正解劉邦

3-如果劉邦是流氓地痞,智勇雙全的韓信為何會死心塌地替劉邦南征北戰,甚至願意放棄爭奪天下的機會繼續效忠劉邦。韓信原本是項羽的手下,非常瞭解項羽和劉邦,韓信對項羽的評價是:“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

匹夫之勇耳。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強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韓信對劉邦的評價是:“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 何所不服!”

4-如果劉邦是流氓地痞,善於相術呂太公會把自己最寵愛的女兒嫁給一個流氓。當呂太公出門迎接劉邦的時候,驚歎不已:只見此人天庭飽滿且有亮光(權勢相),鼻樑高挺有肉(智者相),下巴圓潤且有稜角(呈國字狀),眉毛濃密且上揚(將軍相),耳垂肥厚且紅潤(福壽相),更難得此人氣度非凡,有種霸氣逼人之感,真是天人之相。

歷史追蹤——正解劉邦

5-如果劉邦是流氓地痞,劉邦早年的上司蕭何、精通法律、思維縝密的為何會跟著一個地痞去造反?而且死心塌地一輩子。

6-如果劉邦是流氓地痞,威猛無敵、膽大包天的樊噲為什麼會對劉邦服服帖帖

7-如果劉邦是流氓地痞,為什麼劉邦不斷的失敗,卻不斷的有更多人投奔到他的手下?攻陷秦都卻約法三章,天下歸心!

8-如果劉邦是流氓地痞,為何可以胸懷天下擊築起舞,“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9-如果劉邦是流氓地痞,他怎麼會具備那麼強大的社會管理能力、後勤動員能力、大規模作戰指揮能力、制定法律秩序能力

面對司馬遷史記裡的漢高祖,歷史充滿了疑惑!

三、解惑:還原一個真實的劉邦

問題 1:劉邦出生真的是一個底層村官嗎?

答:劉邦和他的朋友們曾是身經百戰的楚國軍官,戰敗藏身沛縣某村莊,劉邦擁有較高的人望!

理由如下:

1- 劉邦的祖先最早追溯到劉累,據《左傳》和《漢書》記載,劉累是五帝中帝堯陶唐氏的直系後裔,而帝堯父親是五帝之一帝嚳,而帝嚳的曾祖父更是五帝之首黃帝,所以劉邦是黃帝之後。“漢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 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其遷日淺,墳墓在豐鮮焉。”——《漢書》

2- 劉邦公元前 256 年出生,比秦始皇只小了 3 歲,經歷了楚國被秦滅國的全過程。到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時候,劉邦已經年滿 35 歲。在楚國被滅國的過程中,劉邦在史記中的

記錄都是一片空白。

3- 劉邦的村莊彙集了各異姓朋友:蕭何、曹參、盧綰、樊噲、任敖、夏侯嬰、周緤…… 在以單一姓氏為宗族的村落是很獨特的,劉邦和他的朋友們,曾經都是楚軍的高級 軍官,在亡國後相互之間依然保持著緊密聯繫,隨時等待著揭竿而起。

4- 劉邦和他的朋友們具備強大的軍事素養和戰爭動員組織能力,戰爭,是一門關於動員的學問士兵的徵募和訓練,裝備的打造,給養的收集,行軍的安排和營地的修築,戰場的偵察和情報的收集,都需要系統的動員以及精準的執行。樊噲、蕭何、 曹參等朋友將在爭霸事業中大放光彩,紛紛封候拜將。對於講究家族聚居,封閉 保守的傳統農村來說,劉邦和他的異姓朋友們太異類——陳勝吳廣起義聚集了數十 萬起義軍被秦國臨時組織起來的囚徒部隊就給打敗了。但是劉邦和他的朋友們僅僅 幾千人起家就可以快速強勢崛起,動員起巨大的力量,創建了一個全新的王朝。

歷史追蹤——正解劉邦

5- 劉邦的村民團隊居然有超強的政治判斷能力和組織能力:蕭何、曹參、盧綰、樊 噲、任敖、夏侯嬰、周緤等底層村民居然各個可以獨當一面,後來統統被封了王侯。劉邦的團隊一開始就表現出了極其熟練的軍事技能和政治判斷力。他們沒有浪費任何時間,剛剛完成軍隊的組建,並快速打下了一些小縣城。這幫村民僅僅半年之後,劉邦率軍投入到了楚國名將項梁麾下,能夠跟秦國的職業軍隊進行萬人規模的 正面對抗;

歷史追蹤——正解劉邦

6- 劉邦年輕時曾追隨張耳,而張耳是信陵君的重要智囊。劉邦跟隨張耳,大約是在劉 邦十七歲到三十二歲之間,也就是公元前 240 年到 225 年之間的戰國末年。信陵君去世以後,張耳接續信陵君的遺風,劉邦跟著張耳學會了政治手段並結交了江湖豪傑!此後劉邦參加楚軍反抗秦軍入侵,後被打敗後隱姓埋名在沛縣;

7- 劉邦和他的異姓朋友們曾經都是楚國的高級軍官,並一定與楚國將門項氏家族有著很深的交往。從項燕,到項梁,再到項羽,三代項氏名將都跟劉氏集團之間有著數不清的利害關聯,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割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而項伯立刻起身護衛,兩位項氏族子孫對於劉氏集團有著截然相反的立場,完全無法協調。在這種背景之下,項羽根本不可能做出殺劉邦的決斷。

歷史追蹤——正解劉邦

問題 2:項羽真的如司馬遷所說的那麼牛嗎?

答:歷史學家考證,司馬遷的祖先曾是項羽的部將,參與了火燒阿房宮的活動。司馬家族對項羽一直有特殊感情,而對於劉氏家族(尤其宮刑後)懷恨於心,並借用史書明褒暗諷,記對劉邦的記載黑很多。理由如下:

1、鉅鹿之戰,項羽數次被章邯打敗,由於趙高作亂,王離、章邯才不得已投降造反軍,馬遷顛倒勝負,說成項羽大破秦軍,敗章邯、虜王離 。

歷史追蹤——正解劉邦

2、諸侯並不屬項羽,分封是共同討論,司馬遷又抬高項羽的身份,說成諸侯皆屬項羽, 並主持分封,杜撰鴻門宴放走劉邦,替項羽惋惜。

3、項羽久攻齊國不下,劉邦一路東進,攻下了項羽的都城彭城,於是項羽回師,僅僅奪回彭城而已,司馬遷大加渲染,誇大劉項雙方兵力差距,突出項羽的神勇、劉邦的窘迫。項羽追擊劉邦,在京、索之間遭劉邦反擊,慘敗,司馬遷輕描淡成“漢敗楚”三個字。

4、項羽與劉邦在滎陽相持,是劉邦佔上風,項羽數遭敗仗,《功臣表》記載:丁復:破羽軍葉、靳歙:破項籍軍成皋南、唐厲“破項籍軍武城”。

5、劉邦就失過一次滎陽與成皋,而且是劉邦離開滎陽攻打趙國的時候,並且劉邦一回來,就被劉邦奪回。司馬遷寫成劉邦本人在滎陽前線,還加了一次,寫成了兩次, 兩 次 劉 邦 都 是 狼狽 不 堪 , 僥 幸 逃 命 。

歷史追蹤——正解劉邦

6、劉邦派劉賈、盧綰佐彭越攻打楚軍糧道,項羽中了劉邦的聲東擊西之計,被劉邦奪了成皋,項羽回來後,劉邦佔領成皋,堅守敖倉不出戰,項羽也無可奈何,此時司馬遷還不忘把項羽寫得很威風:“項王至,漢軍畏楚,盡走險阻”

7、誇張項羽的勇力:項羽向劉邦挑戰,劉邦的一個樓煩將射死了幾個楚將,項羽一聲大吼就嚇得樓煩將拉不開弓,不敢看項羽,再也不敢出來。

8、固陵之戰,本是劉邦勝項羽,司馬遷顛倒勝負,寫成項羽大破劉邦,劉邦深塹而自守 ;

9、陳下之戰,項羽被劉邦打敗,不論是項羽本紀還是高祖本紀,都不提此戰;

10、垓下之戰,劉邦四而包圍項羽,項羽拋下十萬楚軍,獨自帶數百人逃命,被灌嬰追斬於東城。而司馬遷筆下的垓下之戰,項羽二十八騎橫掃漢軍五千騎兵,步戰獨殺數百漢騎兵,最後烏江自刎,不過是渲染項羽的壯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