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大家谈】张连生教授:逆行天使 悬壶济世

【治学大家谈】张连生教授:逆行天使  悬壶济世

(作者简介:张连生,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党委副书记、第二临床医学院执行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导,甘肃省血液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临床实践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甘肃省血液科医师学分会主任委员,兰州大学 “隆基教学名师”。)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迎春的节奏,举国欢庆的热闹喜气变成了满城空寂,全国上下投入到一场抗疫之战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大多数人宅家不出的情形下,在民族面临危难之时,却有一群人逆流而上,奔赴抗疫一线,在疫情面前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让世界为之动容。这些无私奉献、使命担当的中国的医务工作者,当属新时代最可爱最可敬的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此情此景既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从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到这次的新冠肺炎,每一次危难之时,顶在前线的都有无数医务工作者。他们夜以继日,与时间赛跑;他们舍生忘死,与病毒抗争。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和执着,书写着充满温情与责任的感人故事。85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次挂帅出征;身患绝症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却要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和希望;一封封请战书;一批批援鄂医疗队驰援。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场面抒发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

我自己作为一名医疗队伍中的老兵,早已习惯了与疾病打交道的日子,很多次的坚守中我一直在思考,医生应该具备怎样的“超能力”才能打败各种“妖魔鬼怪”,才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名合格的医者一定是爱与智慧的化身,有着灵性的融合和精神的共振,是爱让我们不惧艰险、逆行而上,是智慧让我们不断探索医学的未知世界。身为教师,我很想对医学生们说,“精益求精,钻研医术”是一名医者的高度责任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是你们必须掌握的,这样才能有追求精湛技术的可能。然而,医学又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发展迅速,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你们必须保有求知的热情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及时了解医学发展的动态,持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尽可能多掌握与医学有关的新学科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创造性地应用于医疗卫生实践,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一位外国学者把知识分子定义为“一个抱有极大求知欲的人,知识分子必须具备一定的包容性,去接受不同的观点,自我审视,自我批判。”我希望你们也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知识分子,对新知识新想法保持着开放的态度,也有勇气批判自己的想法,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概念和定位,不断寻找更好的概念空间。我更想对你们说,做一名好医生,更重要的是要有职业操守和使命担当,这次你们亲眼目睹的那些前赴后继奔向抗疫最前线的师长和前辈们,为你们树立了一个个良医的榜样,希望在你们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也能传承,发扬大爱无疆,勇于担当的优良传统,成为真正的良医。

爱因斯坦曾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正是这些有爱有智慧的医者,让更多人获得生命的曙光,让更多家庭归属幸福的祈望。不管是一名医者还是一名医学生,都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不断地记忆和实践,而疾病的变化莫测,又需要更多的经验与良好的悟性才能成为良医。面对疾病的变化莫测。期望同学们能在学习中寻找兴趣,体会爱的感悟与智慧的灵性,并坚定自己医路无悔的选择。

疫情虽然暂时把师生阻隔在了校园内外,但我们之间的爱并未隔离,我们的教育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我想如果能把正置身其中的这场战疫当成课堂,把灾难当成教材,停课不停学,鼓励同学们尤其是医学生们,在亲身经历中接受最直接的教育,是否能获得最真实的体悟,从而更全面地成长成才。作为大多数医学生,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这场战疫中,但我们要努力通过它明白生命的可贵,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珍爱、尊重;要看到信念的力量,那一个个坚忍不拔、披荆斩棘、不惧病魔的眼神里是满满的信念;要知道国家危难之时,只有拿起科学的武器才能解救人民于水火,赢得最终的胜利;要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医者仁心、胸怀天下的大爱情怀。“在灾难和不幸面前,让灾难见证我们坚定成长的足迹,让不幸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与大家共同面对承担。风雨同舟、携手共进,这是特殊课堂里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动力。

这场疫情阻击战还在继续,再暗的黑夜也会度过,黎明终将如约而至。相信我们一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因为除了战胜,我们别无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